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独孤水 《青年记者》2010,(11):12-13
我是一个记者,从实习算起,做记者已逾十年。从手写到上网,新闻采访制作越来越便捷,周期越来越短,当记者却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没有乐趣。  相似文献   

2.
胡敏华 《中国广播》2009,(12):56-57
我在上海电台当体育记者时,经常有机会出国采访国际比赛。2001年,当台领导决定让我去莫斯科采访北京第二次申奥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我的一位同事曾去蒙特卡洛采访。在我们做完投票大直播后的第一时间,我接到了那位同事的电话,他哽咽着告诉我,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记者,从实习算起,做记者已逾十年.从手写到上网,新闻采访制作越来越便捷,周期越来越短,当记者却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没有乐趣.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经常和家人朋友提起,报纸上的话,不要太相信,所谓的新闻,不要太相信.身为记者的我,戏谑笑谈间,心被刺疼.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月7日,邓兆安获得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这是他职业生涯又一个光荣的新高度. 从“土记者”、业余记者到职业记者,邓兆安的人生轨迹与新闻工作始终密切联系在一起.如果从1976年在土墙上发表第一篇“报道”算起,他的记者生涯已经长达38年;如果从1984年调入莱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算起,已有30年;如果从1994年正式调入烟台电视台,也已有20年.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当"记者"的体验大概是1984年的麦收时节,那时的我还在淮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当"公务员",其实就是打扫卫生的勤杂工。工作之余,指挥部团委让我负责办了一张青春信息小报,由团委介绍,我到96处三工区对"雄狮队"进行采访报道。采访后我写  相似文献   

6.
感悟敬业     
2006年3月,我拿到最想要的那个offer——《解放日报》人事部与我签了合约。8月1日,我结束了长达19年的学生生活,开始了第一年的记者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好几次转折,从学生到社会人,从特稿记者到民生记者,从"高屋建瓴"到"一地鸡毛"。每一次报社都给了我许多支持和鼓励,也给了我许多机会。然而,最初三个月机动部的工作生涯,则是在我新闻生涯中最关键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机动部记者的采访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的编辑同志约我给“忘年交”专栏写点东西。 我想了又想,决定向青年朋友交心:谈谈我终身难忘的一段思想改造的经历。 战火的洗礼 我今年75岁了。从15岁(1937年)加入党的战斗行列算起,在革命征途上,我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 我1938年到延安。1945年1月,我调到《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当随军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记者生涯。战争年代,我作为一个随军记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相似文献   

8.
黎时 《航空档案》2005,(9):32-35
从1993年第一届算起、迄今只有12年的历史莫斯科航展比起有近百年历史的法国巴黎航展和英国范堡罗航展来,只能称得上是个刚刚起步的“小弟弟”。  相似文献   

9.
何帆 《声屏世界》2012,(8):24-25
2011年8月,当我第一次听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九个字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心想,作为一线记者,"基层"本就天天在走,"作风"  相似文献   

10.
何祚欢 《湖北档案》2004,(10):32-32
从1952年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登台唱快板算起,我与曲艺艺术的结缘已有51年。从1963年我成为职业评书演员至今,我的舞台生涯,也整整是40周年。  相似文献   

11.
1 刚做记者的时候没有尴尬,只有风光。记得第一次当记者,第一次到大港油田采访,坐在第一桌用餐很是风光,很是得意。一年后,又拿了批评油田某部门的小样被油田领导隆重接待,之后依旧风光地被小车送回,很有点得胜还朝的英雄感和大丈夫感。又一年之后,油田领导当了市委宣传部长。部长到报社慰问记者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不用介绍,我们是老相识啦。”部长亲切,我很尴尬。  相似文献   

12.
1刚做记者的时候没有尴尬,只有风光。记得第一次当记者,第一次到大港油田采访,坐在第一桌用餐很是风光,很是得意。一年后,又拿了批评油田某部门的小样被油田领导隆重接待,之后依旧风光地被小车送回,很有点得胜还朝的英雄感和大丈夫感。又一年之后,油田领导当了市委宣传部长。部长到报社慰问记者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不用介绍,我们是老相识啦。”部长亲切,我很尴尬。于是我明白了,在油田我被捧到第一桌,完全是我们报纸的特殊地位给我的面子,说到底,人家再高看我也不过是报纸的替身。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是迷人的.当记者,有苦有乐,有惊有喜,有这样那样无数个的"第一次".而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会不尽相同,都会是一首歌,是一笔难得的经历和财富.和许许多多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七八年,也有许多的"第一次",尽管作为地市报人,这些"第一次"太平凡,但终究还是一个普通记者的跋涉踪迹和成长过程.这里,特记录几则,也许对年轻的同行有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从"幕后"到"台前"的采访经历——一名文字记者的全媒体实践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再度与广东卫视联手,重磅推出对各部委掌门人的"权威访谈"节目。我作为新华社联系民政部的文字跑口记者,首次接到做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采访     
范敬宜 《传媒》2000,(12):45
对于每一个新闻记者来说,第一次采访都是终身难忘的。我也同样,不过那一次不是成功的采访,而是失败的采访,教训深刻的采访。 我的新闻生涯是1951年9月初,从上海分配到沈阳《东北日报》开始的。那时,初出茅庐,雄心勃勃,一心想当个像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那样的著名记者。不料踏进报社以后,首先分配到工业组当见习编辑,成天编些百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驻外记者李何原名洪履和,福建省福州人(1918—1962)。1950年3月,新华社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李何和夫人瞿独伊(瞿秋白之女)一起被派往莫斯科担任特派记者。第一个名字被用作街道名称的中国记者许宝健《经济日报》记者。1992年5月,他采写的《从孟楼到孟楼》的长篇通讯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后,引起了豫鄂两省的强烈反响,两省省委书记分别到实地考察并作批示。1992年5月28日,河南孟楼规划的15条街道全面贯通,为感谢记者,便把新建连接两个孟楼的街道命名为“宝健路”。第一个对台广…  相似文献   

17.
1960年3月,我被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同时是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当记者。调我们这些人当记者,是社长莫艾的主意。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从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选调干部,是充实记者力量、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初识莫艾 我认识莫艾是在1958年,那年7月,少奇同志到石景山钢铁公司蹲点调查,住了四天。我作为公司党办负责人,担任记录和做一些联络工作。莫艾同志采访了少奇同志到公司后头两天的活动,应公司党委的要求,第一天晚上,他帮助我核对记录。他面带微笑,态度谦逊,待人友善,一点也没有大记者的架子,给我留…  相似文献   

18.
每年3月.两会报道都是军报宣传的一道“例盘菜”。例盘菜不好做,做好了,大家年年都会翘首期盼;做不好,没等开席大家就没了胃口。作为一名分工时政宣传的编辑、记者,我从1996年第一次上两会至今,除了中间有两年空缺,其余年份不是在前方当记者,就是在后方干版面.最近这两年则开始较多地参与到报道的策划和编辑工作,对例盘菜的难做也算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柴华 《军事记者》2010,(5):52-53
当体育记者已有7年,但采访温哥华冬奥会,对我来说仍有很多“第一次”的采访经历,比如第一次出国采访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第一次独立采访奥运会等等。然而19天的冬奥会采访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多的,却是自己作为一名文字记者第一次“兼职”体育摄影的尝试。随着报纸迈人“读图时代”。占报纸记者较大比例的文字记者在采写稿件的同时盒起相机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什么?词典里有解释,教科书上有定义.可我对于他的理解,却是从当记者以来经历的3次"走麦城"中悟出的. 第一次"走麦城"是在1990年.那一年北京主办亚运会,满大街都在营造亚运氛围,军报正门的马路对面,也立着一面巨大的影壁,上面写着"距离亚运会开幕还有×天",具体天数是活动的,每天由附近居民去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