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一生下来,就缺少左前臂。助产士看到她时,彻底惊呆了,于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对她的母亲说:“你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有两条腿、一个漂亮的脸蛋,可是却缺少一段手臂。”  相似文献   

2.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3.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人称她家是个“联合国”。她父亲周映彤,是铁路工程师,祖籍广东梅县。她母亲玛格丽特是比利时人。她丈夫“陆文星”是印度人。她养女蓉梅是中国人,蓉梅的丈夫是美籍犹太人。而韩素音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思想     
一个人要得到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 有个流浪者来到一座城市,遇到了守城的人,流浪者告诉守城的人,他离开了家乡,想搬到这座城市来。 “这是个怎样的城市呢?”流浪者问。 “你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守城的人反问他。 “那是个糟透了的烂地方,政府腐败,人民互相仇视,很多人失业。”流浪者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5.
旅美华人严君玲以其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落叶归根》,已译成10多种文字,在全球销售逾百万册,台湾时报文化公司亦已译成中文出版。 这是一个犹如“灰姑娘”式的真实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天津出生后两个星期,母亲便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中法混血的女人,另外生了自己的小孩。从此,那个小女孩过着完全不被爱和遭受虐待的生活。后来,小女孩长大了,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遇到一位很爱她的丈夫,但她内心“那个小女孩”仍然渴望着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6.
阿江 《新闻天地》2006,(9):22-24
赵娟曾是武汉市某电台的节目主持人,1999年,为了成就丈夫的事业,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所钟情的职业,随丈夫一起来到北京。2001年,丈夫徐亚刚远赴新西兰从事商务活动,不久与一当地女人同居,并绝情地向赵娟提出离婚要求。此后她又不幸被人强暴。万念俱灰的赵娟放弃了追求,从此皈依佛门,试图逃避尘世的“苦海”。然而,另一个男人的孜孜苦求让赵娟从佛门中遁回“尘世”。  相似文献   

7.
她和他的婚姻“跟临死的人喘口气般艰难”——他是个“瘫子”,他家被村里人唤作“地主宅子”。 父亲早逝,她9岁开始给“瘫子”家放牛,13岁做了童养媳。成了她丈夫的“瘫子”,是熟悉的陌生人。 她从没想过与他培养感情。离婚?想都不敢想。这个后来成为日常的词汇,在1949年前如同“火星文”般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8.
变化美国     
63个宝宝,61位母亲。 如果改换一个场景和时间,美国广播公司策划的这次母子秀应当充满欢爱。但,当这幅照片传遍全球的时候,很多人很伤感:这63个婴儿没有父亲,这61个母亲没有丈夫。 最大的孩子出生在去年9月13日,马上就要一周岁了。而此刻,让孩子失去父亲让妻子失去丈夫的9·11事件,也要到一周年纪念日了。 19个恐怖分子,几架飞机,在顷刻间改变了这些幼小婴儿的命运。哈文·法伊夫的宝宝才一个月大:“宝宝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然而当寡妇、独自生孩子却不是礼物,那是十分残酷的事情。” 去年9月9日,她欣喜地告诉丈夫自己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现代世界警察》今年3月号上看到一篇题为《未成年父母的境遇》的文章,粗略看过,觉得不少地方和曾看到过的原文意思相差甚大,遂找到该文翻译所依据的英文母本“TheBaby Trap”(美国《人物》周刊,1994年10月24日),中英文对照阅读,才发现译文谬误颇多,让人不忍卒读。如果说有些地方是粗心所致(如把原文的“500000”误为“5万”,有些是译名不规范(如美国著名城市Seattle“西雅图”译成“西托”),那么有些地方则是百分之百的错译。试举数例,并和原文对照,请读者方家明鉴: 如译文:凯斯和母亲,(一个杰出的人,收入颇丰) 按照原文,这句话应译为:她母亲曾吸过毒,现在靠政府福利救济生活。  相似文献   

10.
难拒温柔     
先做记者,三年后成为母亲。光阴如梭,昔日襁褓中的女婴如今已挎着书包走进学堂。而我,仍然在黄土高坡、戈壁大漠一带圆着一个好记者之梦。当年那种技一袭长发、潇洒当一把记者的劲头已被另一种更实在的情感所替代。 我第一次离开女儿外出,是她8个月大的时候。丈夫抱着她到火车站为我送行。列车将启动时,丈夫托起女儿一只小手朝我晃动:“快,祝妈妈一路平安,愿妈妈早点回家!”望着女儿清澈纯真的大眼睛,想到她离开车站即被送去长托,我再也沉不住气了,猛然折身离开窗口跑向厕所,让列车启动的轰鸣遮住我的呜咽。从此,我知道自己事业  相似文献   

11.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17):14-14
“有点像一个粉人遇上了一大群(?)邻居.” 近年雷锋故居周围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座别墅.略显简陋的雷锋古居被夹在别墅群里,对此,当地一位居民这样形容。“我想让公民们把我当成一个雇员.雇我在一段时间里担任某种专业性很强的职务,把我当成一个签订了4年劳动合同的人。”校出去招生,从而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只悬赏12万美元要我的人头。这要么是对我的有意侮辱,要么拉登的算术极其糟  相似文献   

14.
山石 《新闻天地》2006,(3):34-37
2003年3月27日,河南信阳市湃河区爆出一则新闻:一个名叫王红的中年妇女大义举报,把蒙面抢劫的丈夫送上了法庭。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她“大义灭亲”,也有人说她“卖夫求荣、铁石心肠”,甚至还有人谣传她有了相好,要借机甩掉丈夫……在舆论的漩涡里,王红的心被痛苦撕咬得支离破碎千疮百痍。三年时间里,这位大义妻子忍辱负重,用真心的呼唤、真情的付出赢得了丈夫的理解和周围人的尊重,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2005年12月,记者赶赴河南信阳市对这位大义妻子进行深入采访,她首次向媒体坦露了她举报丈夫的心境和丈夫服刑后的心酸。  相似文献   

15.
这本书的作者高歌,目前是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一个由中国赴美的女孩。跟着留学的父母从北京到美国时,她11岁,在这里读了小学、中学,现在又上了美国的名牌大学。从富有灵气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高歌是一个充满朝气和热情的优秀学生。她勤奋上进,求知欲强,喜欢思考,敢于行动,多才多艺。可是,据她母亲附于书后的文章说,高歌在国内上学时,却调皮捣蛋,是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平时上蹿下跳、惹是生非不说,在爸爸妈妈眼皮底下居然不带课本作业本上学,自己悄悄地“罢了课!”老师说她“没救”了,是个典型的“问题孩子”。没想到…  相似文献   

16.
盖娅 《新闻天地》2006,(7):32-33,28
2005年1月2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急救病房里,沈阳某出版社的女编辑蔡嘉宁守护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女大学生已有6天了。她的执著和慈爱感动着周围的人。但是,有谁知道,这个女孩曾是她资助的贫困女大学生,后来却恩将仇报,夺走了她的丈夫,害得她家破人亡。女大学生愧疚绝望之余,自杀谢罪……受助女大学生对恩人丈夫以身相许现年40岁的蔡嘉宁出生于沈阳市皇姑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天性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她的丈夫赵伟刚是一名外科医生,和几个同学合资承包了一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北京电视台一位年轻女记马嘉接到一个任务,采访被称为北京警方“打拐战役实战阶段的第一案”。在此之前对这个案子报纸上披露的情况是:一位叫康明娥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哥哥把她拉扯大,可14岁的时候,不幸被人拐卖给一个姓刘的农民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对少女如何被拐和“小母亲”的路该怎么走的问题,北京媒体热烈地讨论过一段时间,好心人纷纷向康明娥兄妹捐款捐物,设想如何帮助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李湘以她俊秀的容貌、火辣的风格、活泼的主持、稳重的表现赢得了千百万不同层面观众的喜爱和欢迎,随着《快乐大本营》的走进千家万户,李湘也走进了观众们的心里。每到周末,许许多多的观众都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再一次看到李湘美丽的笑脸,听到她动听的话语,品尝她与何灵共同掌勺烹饪的周末“快乐大餐”。 可爱的湘妹子快乐地长成 李湘是个地道的湘妹子,属龙,1976年2月1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母亲原籍北京,在湖南省汽车贸易公司上班。…  相似文献   

19.
住在布达佩斯,我常被当做印第安人或秘鲁人,一是因为我留了一头长发且皮肤棕暗,二是因为在当地有一支打游击的秘鲁乐队,他们总身穿印第安土著的服饰,在街头又吹又唱并像跳大绳似的蹦跳。有一次我去国王大街的药店买药,一位中年女药剂师上下左右地打量我一番,然后问我:“您是唱歌的吧?”我怔了一下,不知这话从何说起,虽然我出国前在音乐学院读过书,但也没唱过歌,即使唱过她也不可能知道啊!我纳闷地反问:“怎么呢?”对方满脸堆笑地告我:“我女儿喜欢听你们演唱,还买过一张CD呢!”我突然明白,她把我当成了街头艺人,但既不愿意被人误认,也不想说“不是”扫她的兴,于是客观地回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流星的眼泪     
曾在孩提时代,邻家阿婆的膝盖上铺满我无尽的乐趣。就是在那苍老而又慈爱的膝盖上我知道了夜晚会唱歌的虫子名叫蛐蛐,知道了圆圆的月亮中还有一个漂亮的嫦娥,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听说流星也有眼泪……那一晚,月亮只露出一个弯弯的小芽,不过星星却闪闪地满了天,稚气而又天真的我一边陪阿婆看星星,一边伏在她的盖上听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突然,我发现了阿婆那个无法读懂的目光。她若有所思地望着星星滑过的地方,叹了气说道:“转眼工夫就成了快入土的人了。”“阿婆,那是什么?”“流星。”“是不是那颗小星星不爱听你讲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