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美国退还庚款为契机,推进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2.
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是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1922-1925年,图书馆教育组及其常设机构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年会,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并通过社员在<新教育>上发表的一批高水平论文,宣传和普及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学理论范式,提出了图书馆需要专家治理的主张,完成了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专业刊物创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由此起步.  相似文献   

3.
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其存续的20多年时间内,曾先后举行了6次年会.从年会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协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37年以前的初创、发展时期与1937年以后的衰落时期.协会通过年会这种形式,有力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通过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的考察,可以从中反映协会促进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交流状况,以及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有关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仅有1篇总论型论文,分论型论文多以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及其与新图书馆运动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关系、知名学者对于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及发展的作用等为研究主题。有关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研究正确评价了其作用及价值,拓展了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但仍存在研究有待学界充分重视、研究角度和层次单一、研究材料的来源范围狭窄、综合研究方法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对中华图书馆协会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六个方面对《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评述:(1)有助于增强图书馆行业的凝聚力;(2)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行业领导作用;(3)推动学科建设,提高图书馆学在学科之林的地位;(4)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图书馆史资料;(5)会员交流的平台;(6)有助于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图书馆协会虽然面临着会员阻隔多地、组织力减弱,会费收入减少、生存发展受限等困难,但通过吸收新会员、举行会员联谊会、多渠道筹集经费等措施应对困局,并在图书馆职业介绍、协助藏书楼出版图书、慰问被炸图书馆学校和图书馆、给会员争取购书优惠、呈请恢复国立西北图书馆、建议分区设立国立图书馆等方面为战时和战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六次年会的筹备召开及其变革,分析归纳了每届年会产生的议决案及其内容,客观再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八年抗战中的中华图书馆协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期间,中华图书馆协会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然遵循协会组织大纲关于协会成立之宗旨,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图书募集,调查战时图书馆事业损失情况,准备战后图书馆事业恢复重建、筹备召开三次学术年会和协助发展西南文化事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创办于1925年,停刊于1948年,是民国期间存续时间最长的图书馆学刊物。该刊有五个常设栏目,其载文数量与我国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阶段特征相吻合,其中载文最多的主题集中在各类型图书馆、外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业务工作三个方面。该刊对于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务工作,对当时的图书馆学术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的时代华章。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凝聚着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图书馆文献保存未实现的。所以,文化传承本身必然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达变求新的文化理念,也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建设。文章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提出研究图书馆文化中的服务管理新视角:拓宽读者阅读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增进图书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为考察对象,本研究从图书馆数量统计、载文统计分析、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关系、图书馆学人群体及其贡献、政治人物对图书馆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发现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整体较为落后,发展不平衡,但是也出现事业发展的两个高潮,类型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各类型图书馆的代表,同时涌现出了刘国钧、何日章、张知道等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袁同礼与中华图书馆协会及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同礼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的发起者,以后又参与筹建和发起成立北平图书馆协会和中华图书馆协会。袁同礼先生长期担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部部长、执行委员会主席、理事会理事长,主持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实际工作,对发展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功能定位的因素,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鲍士伟来华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新图书馆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加快了中国图书馆学特色建设进程,促进了中国图书馆界的国际交流,形成了图书馆界自觉跟踪国际潮流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是近年来图书馆专史研究的力作。它具有结构严谨、史料翔实、见解独到的特点。虽然它在章节安排、人物叙述详略、外文引用和行文注释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它的出版对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经营管理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内容宏富,除设置有会务纪要、图书馆界消息、图书馆学论著、新书介绍等精彩栏目外,也应社会需求在封页等处刊登广告。《会报》内容可信度高、出版稳定性强、社会影响面广,凡此种种优势使得《会报》深受广告客户青睐。《会报》存续期间,共刊登广告476个,这些广告成功搭建起图书馆界信息交流的平台,有力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用品的标准化,并对民国时期新旧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的背景基础为“相续之历史”与“相类之职能”,阐述“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即全面覆盖、各具特色、组建联盟、注重宣传等,总结“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实践成效,如推动中华典籍推广、提升服务效能、扩大交流合作等,并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在运行保障与运行方式上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机关期刊,聚集一批图书馆学专家作者,具有发行时间长、发行范围广,栏目众多,内容丰富,集学术性与新闻性为一体等特点,不但推动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普及利用《中华再造善本》的意义与作用,梳理了高校图书馆普及利用《中华再造善本》的现状,发现《中华再造善本》在高校的普及利用存在重藏轻用、阅读推广形式单一、宣传营销力度不足、缺乏长效服务机制和读者反馈机制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1):107-115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突飞猛进,编制和发布图书馆年度报告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图书馆界的重视。在图书馆法令、规程中,民国政府明确规定了年度报告制度。中华图书馆协会号召各馆编制、印发年度报告,大力推动年度报告制度。图书馆学者也积极宣传编制年度报告的意义和方法。从现存图书馆史料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年度报告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卢沟桥事变前发展迅速;呈公开化趋势;坚持客观性原则;报告时间相对固定、体例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