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徐金波 《新闻实践》2013,(12):42-43
在《新闻实践》杂志2013年第十期发表《向左走,向右走——微信5.0版本之后该怎么走》一文后,收到了很多媒体朋友的信息和来电。他们问我,微信会不会和微博一样迅速崛起又迅速地降温?我相信不会。有人因为会写几个趣段子,发几张美图就可以玩转微博,但是你这么玩微信肯定玩不转。经营微信需要不断地创新,否则马上会被淘汰。比如浙江某微信公号,一度通过多种营销推广方式获得30多万关注者,但是后期没有适应微信50版本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结果不断地掉粉。有些微信大号虽然没有大规模地掉粉,但用户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所以适应不了变革,就将被革命。  相似文献   

2.
范以锦 《传媒》2014,(11):30-31
正微博问世之后很快出现热火朝天的局面,用户惊叹"我的媒体我做主"的时代到来了。微信出现之后,许多用户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微信上,有人便发出"微博快消亡了"的预言。然而,微博的危机到不到来谁说了都不算,关键要看用户注意力的变化。开通微信,或者干脆不玩微博完全转移到微信上来,这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也许在眼花缭乱的微博平台上玩腻了,尤其是从来就没有平静过的争吵声、讨论声不绝于耳,促使用户想找个僻静处,与亲朋好友或志同道合的圈中人心平气和地聊聊天,  相似文献   

3.
杨曙 《新闻知识》2015,(4):64-66
微信营销应该逐渐在期刊营销中普及,微信营销会成为期刊企业必不可少的法宝。当前,微信营销的竞争力非常强,比起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具有更多的优点。就期刊微信营销本身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操作,包括:二维码的使用、虚拟会员卡的使用、对用户进行CRM管理、微信朋友圈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新论摘编     
<正>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1、运营者同理化。即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的运营者必须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能够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等。一般来讲,传统媒体应该高度重视年轻用户尤其是"90后"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让"90后"来运营微信,因为他们天然的和用户之间没有代沟。2、打开靠标题。根据腾讯2014年底的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5.
<正>微信的兴起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那么微信为什么会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早已群众基础根深蒂固的短信呢?或许通过它所推出的前所未有的新功能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自媒体,人人都是新闻的主角和传播者,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挑选自己所喜爱  相似文献   

6.
当微信的全新聚合模式吸引知识分子加入时,他们很快就建构了一个个别具一格、议题集中的文化圈落。微信的知识传播,一方面加剧了用户文化身份的区隔,另一方面文化身份的类似可以增强同一圈落个体之间的共鸣;一个意见领袖或若干个意见领袖的个体分量事实上决定了微信知识圈落的"可能性空间";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知识人群会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圈落,但知识信息往往从高处往低处流动,这就使得微信场域中知识传播的跨层级特征较之其他性质的信息传播更加突出;推动知识传播活跃并发展的是微信用户的自觉行为,这依赖于用户对于某些领域知识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7.
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深受用户青睐,然而,微信低头族存在安全隐患,容易伤害身心健康。如果对微信过于痴迷,就会成为微信控,产生微信依赖症,甚至患上焦虑症或强迫症。与电视时代不同的是,微信时代的容器人在网络世界“通体透明”,在现实世界却依然自我封闭,难以进行现实交流,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容易导致容器人之间的相互摩擦。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面临着用户流失的困境,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文章就如何使用微信去开拓用户市场进行了简明的分析,对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1、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近6亿的微信用户,用户年龄分布在各个阶段,其中18-36岁之间的年轻人最多,已达到总用户的86.2%.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进行的,这就为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读者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新媒体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三个平台用户数在2013岁末突破5000万。数字涨得挺快,但并不值得乐观,这意味着央视新闻这个不到两岁的新媒体幼儿,只吸引了全国智能手机用户总数的十分之一。我们心里会更紧张,90%有条件使用央视新闻产品的用户,还没有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1]自微信推出以来,用户量在不断增加,据腾讯《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8.89亿;报告还显示,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了90分钟。而这庞大的用户群体,不只包括城市群体,也包括农村群体,不只包括青年群体,也包括中老年群体。在实用微信的过程中,微信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各个方面,其中就有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周宁  田丹丹 《新闻世界》2014,(3):143-144
近年来,微信的发展势头强劲,凭借着其庞大的用户群和功能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个人及企业试图对微信的商业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渠道在品牌推广中注定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从微信的自身价值、微信用户的视角及广告主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分析微信在品牌推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信软件的应用,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微信沟通交流,微信营销成为企业宣传自己产品的一种推广方式。微信广告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多样化的功能和即时通讯的特点,相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但是微信广告的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困扰,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科技出版物的专业度和深度同微信的碎片化阅读的性质、用户的年轻化和新闻新鲜度的关注方向略有差异,如何在微信营销中获得用户的关注度和追随度,推送标题可谓是"先行官",本文就结合实例,介绍了一些可以帮助科技出版物的微信推送标题先行一步、脱颖而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微信的使用人数已超7.5亿.从微信这一平台衍生出的各种互动行为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点赞行为更是深受用户喜爱. 用户补偿心理的驱动 网络传播中互动的频繁与深入逐渐形成实名关系与匿名关系共生.①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用户一般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会根据关系的远近(强弱)来进行交流.对于“强关系”对象的内容人们总是会优先进行关注和评论,“弱关系”对象由于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关注度也就较低.微信用户补偿心理驱动下的点赞行为更多地是对于“弱关系”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5,(2):44
《视听界》杂志于2015年2月14日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杂志封面二维码、搜索微信名称"视听界"或者微信号"jsbc-shitingjie"等方式订阅《视听界》杂志微信。《视听界》微信订阅号每期会发送杂志精华内容、个性化内容和专题分类的  相似文献   

17.
9月22日晚,一些微信公众号收到了来自微信官方的内测邀请函:开发者可以在微信中快速开发一个小程序。这个从年初酝酿的原名为“应用号”的新功能,推出内测的当晚就在朋友圈刷屏了。在今年1月,“微信之父”张小龙就表示,要开发一个应用号,为用户提供APP功能。对用户而言有两个好处:一是手机里可以少下载APP,平时打开频率不商的软件,可以用微信的“小程序”代替;二是更换手机时,无需重复安装软件。  相似文献   

18.
微信公众号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号对微信用户进行科普宣传和公众服务。博物馆在设计微信公众号时需预判其目标用户,统计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确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目标,并通过钻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功能,搜索微信公众号可二次开发的新软件,收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诉求,对账号进行不断修改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王政 《新闻世界》2014,(5):112-113
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网络社交的宠儿。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搭建属于自己的媒介平台。由于微信的使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操作,用户的使用自由度较大。本文通过剖析微信用户及其使用习惯,以加深人们对微信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申思达  孟媛 《今传媒》2016,(9):74-75
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人性谁就能占有市场。用户的娱乐需求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户关系重构的过程。在微信红包的使用中用户的心理需求和使用后的心理满足体现出新媒体与用户的使用满足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针对用户的需求心理和满足心理来分析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使用功能化对用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