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创刊的《文学》杂志,是三十年代上海大型文学刊物中寿命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个刊物。在筹备《文学》期间,茅盾作为发起人,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怎样通过杂志给青年写作者以具体的指导。杂志创办以后,这位曾以主编《小说月报》而驰骋文坛的编辑家也有了新的感触:“事实上,开始‘人办杂志’的时候,各种计划、建议都很美妙,等到真正办起来了,就变成‘杂志办人’,那时哪容得你再实行这种‘方巾气’的‘好为人师’的计划!”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先生曾向我介绍过他在“文革”前主编《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感受。他说:“办刊物要有个思想准备,开始是人办刊物,到后来会变成刊物‘办’人。”对张先生这句话,当时不太理解,编了几年《语文学习》,又编了几年《中文自修》现在才有所领悟。《语文学习》丛刊创刊时,语文刊物很少,刊物上能刊登一些语文知识性文章就已经很新鲜,很受欢迎;一两年后,教学逐步走上正规,读者已不满足一般知识性介绍,于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练习资料等文章受到极大欢迎。现在,教材已经稳定,每篇课文如果还是那样分析来分析去,而且大多又  相似文献   

3.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4.
早在中学生时期,受家中订阅的报刊的影响,胡愈之就在家里和几个兄弟一起,办过手抄的杂志。据他自己的回忆,先后办过《家庭三日报》、《家庭杂志》和《后咫园周报》,历时三四年,一共累积了四五十本。这可以说是胡愈之办杂志的试验时期。 1914年,胡愈之考进商务印书馆,被分在主办《东方杂志》的理化部,他很快就参与了为《东方杂志》编写文稿的工作,最先主要利用外文报刊的材料编写文章,以后逐渐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事国际问题的评论工作。在20年代初期一度致力于外国文艺的介绍和评论,但不久又全力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偶尔写些国内问题的评论。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杂志的编务中逐渐起到了主要的作用。1924年《东方杂志》创刊20周年,胡愈之利用杂志上登过的文章编辑《东方文库》,其中《非战公约》等不少书就是他的文章。1925年爆发“五卅”运动,《东方杂志》出版一本临时增刊,发表了胡愈之的题为《五卅运动记实》的长文,成为全面记录这次历史事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杂志应该怎么办,办成什么样的,是编辑也是读者关心的问题。从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看,杂志应力求做到“五化”,即内容专门化、形式报纸化、功能实用化、定价低位化、发行报摊化。一、内容专门化。据介绍,杂志专门化是国际上期刊发展的大趋势。纵观我国近几年杂志的发展,杂志专门化的现象也愈益突出。专门化是指杂志的内容越来越专门,越来越纯粹。杂志的定位意识越来越强,办给哪些人看成为办刊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定位时,必须牢牢抓住自己的基本读者群。如《读者》创办了面向农村的乡村版,《知音》推出了面向打工族的《打工》。《高…  相似文献   

6.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报道:纯文学类的少儿期刊近年来一直不景气,大量的杂志不得不选择改版或停刊。这类杂志的发行量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少量相对成功的杂志月销量可达百万,而更多杂志则成了“市场弃儿”。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对新闻出版的研究偏重于报纸和图书,近年发表的有关杂志、期刊的论著明显增多,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对于“杂志”和“期刊”的词源和概念,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想介绍一下所知的情况,并谈谈个人的浅见。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汉语外来语辞典》认为中文“杂志”一词源自日文“雜誌”,意译英语magazine。张觉明的《现代杂志编辑学》也认为“杂志一词应是渊源于日本语言文字的移植”,说“Magazine一字在中文的译名并不是‘杂志’(此词系日人先用,日本人把各种定期出版物都叫杂志),而是一个很特别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报道:纯文学类的少儿期刊近年来一直不景气,大量的杂志不得不选择改版或停刊。这类杂志的发行量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少量相对成功的杂志月销量可达百万,而更多杂志则成了“市场弃儿”。  相似文献   

10.
从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率先创办《星期刊》以来,在我国报坛上,已悄然兴起一股“周末”热。据统计,省以上报纸办“周末”已达40余家。其中,党报办“周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就省级党报办“周末”作一些浅析。现状与趋势目前在报坛上出现的“周末”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部门团体的综合报或专业报办“周末”。就中央部门团体而言,如《经济参考报》周末版,《经济日报》星期刊,《科技日报》星期刊,《中国青年报》星期刊,《法制日报》周末版,《人民日报》周末版,《中国商报》、《中国体育报》、《金融时报》、《中国教育报》周末或星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199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在风风雨雨中生存了40年的《中国青年报》“辣椒”副刊宣告停刊了.“辣椒”副刊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平民百姓的青睐.此次停刊并未说明理由.(据《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25日《星期刊·辣椒》副刊).  相似文献   

12.
一 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以前,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神州国光社、世界书局等都喜欢创办几份杂志。这几家大出版社中以商务资格最老,创办杂志的时间最早,创办的杂志也最多,曾以拥有“十大杂志”自豪。其次是中华书局,民国初年也以拥有“八大杂志”标榜。出版社为什么热衷于办杂志呢?因为办杂志本来就是出版社的经营手段之一——杂志办得好,可以带来颇为丰厚的收入。期刊史上不乏这种实例,如开明书店,生活书店都是以办杂志起家,发展成为出版社的。期刊史上也不乏这种实例,某一杂志在某一期上因为刊登某一“叫座”  相似文献   

13.
高峻 《出版史料》2003,(2):92-95
综合性自然科技期刊是期刊的重要种类之一。它的创刊标志着自然科学期刊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分开。同时,它也表明学科虽越分越细却又是无法分割的,整体上有交叉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中国人自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是辛亥革命时期杜亚泉办的《亚泉杂志》。1900年创办的《亚泉杂志》在较广泛的学科领域中,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最新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创刊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在国家人民有灾难的时候,《中学生》总也不幸停刊。第一次,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开明书店总厂被炮火摧毁,《中学生》不得不停刊内迁,1939年5月在桂林复刊。最后一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红卫兵”一片“造反”的喧闹声中,又被迫停刊,1980年1月才再度复刊。叶圣老在《祝<中学生>复刊》里说,“《中学生》中间停刊过几回,总是停刊之后又复刊,可见许多人认为,  相似文献   

15.
苏文 《传媒》2003,(5):43-43
《生态经济》是“全球第一份生态经济杂志”。该杂志于2003年进行了改版,改版后1-4期的发行量比改版前增加了五倍,仅昆明邮政局发行该刊每期就增加了500份,昆明市场零售该刊每期也增加近100份。何学惠社长兴奋地说;“《生态经济》杂志改版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把刊物办成‘领导的参谋、企业的助手、读者的益友’的目的”。 期刊的改版,是期刊顺应读者、适应市场和参与出版物发行竞争的正常现象。但是,不能擅自改变办刊宗旨。《生态经济》杂志的改版严格遵循了“倡导环境保  相似文献   

16.
停刊了30年的《中华活页文选》 ,已在两年前由中华书局恢复出版了。《中华活叶文选》创刊于1960年 ,是中华书局的名牌产品 ,以学者专家精心编选文史哲精品名篇 ,尤以唐诗宋词及古典文学名篇为读者所喜爱 ,曾风行一时。“活页文选”诞生于20年代(1928年) ,为章锡琛所创办。章锡琛乃开明书店之创办人。提起开明书店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文人办的书店 ,成员多为学者、教师、编辑诸如胡愈之、郑振铎、孙伏园、沈雁冰、叶圣陶、赵景深、王伯祥、徐调孚、顾均正、夏尊、丰子恺、朱自清、刘重宇、朱光潜等。书店颇有特色 ,重在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志士李根源等人在孙中山、黄兴的影响下于日本创办的宣传革命的刊物,创办于1906年。1908年,《云南》杂志刊行至第13期,发行份数由3000册增至10000册。1908年7、8月间,《云南》杂志因受《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的影响,曾一度停刊,复刊后又因炸弹案再度停刊,后得宫崎寅藏之助,得以恢复。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云南》杂志从创刊到1911年停刊,共发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为我国荒凉的科学期刊园地增添了绿色;它的宗旨是实现《科学的中国化》;它提出要发掘中华五千余年的科学瑰宝一《自然界》是与《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刊物并列而被称为商务印书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十大期刊”之一.它于1926年1月创刊,1932年“—·二八事变”后停刊.16开本,月刊,但“每年出十期,为一卷,约一千页”(《自然界征文启事》),即每期近一百页.《自然界》从创刊到终刊共出六卷零一期.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中国近现代期刊史发展到三十年代前期,出现一个波澜,这就是当时许多文章所称的“杂志年”,办刊的热潮先从文学刊物开始扩展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些领域,最后进入大学。从1933年起,上海就有文章介绍这仿佛一夜之间突然从地底冒出来的一股“期刊热”,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1937年上半年,其中以1934—1935年的各报刊谈得最热烈,连鲁迅都写了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上海是旧中国的出版业中心,除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等这些大出版社的总管理处都设在上海以外,还拥有大量中小出版社;上海也是旧中国期刊出版业的主要中心。本文谈的是1937年8月上海淞沪抗战以前的时期,那时发行量最大的《生活》周刊(后来为《新生》周刊、《国民》周刊)、资格很老的《东方杂志》,以及全国最有影响的文艺杂志、教育杂志、科学杂志,都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的杂志,其品种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下面是1933年全国主要地区杂志出版数量的一个材料:  相似文献   

20.
孙刚,女,满族,《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在中国汽车报任编辑、记者,《车迷》周刊主任。1999年受报社委派,创办《汽车族》杂志。现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汽车新闻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好新闻评选委员会评委。《汽车族》是隶属人民日报社、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专业类期刊,2000年1月1日创刊,半年持平一年盈利。目前,每期发行量已达27万册,还创建了网站、电子杂志、手机杂志、DV等多媒体资讯平台,并拥有中国年度车型评选、车型巡展以及乐驾赛道等汽车媒体延伸产品,成为国内五十多种汽车期刊的"领军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专业类期刊运营的神话",荣膺"中国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十大创新期刊"等殊荣。《汽车族》的办刊理念、运营策略和团队精神,不仅可供办期刊的同行们借鉴,对其他媒体的同仁们同样会有很多启示,为此,我们首次采访了一家杂志社的老总,《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