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力丹  王晶 《青年记者》2009,(21):22-23
2009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使用较多的新闻传播专业术语,表达中国媒体融入世界交往体系的意向,体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新闻传播观念上的变化,也为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理念更新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2.
陈虹 《青年记者》2017,(1):57-59
如今,全球化与在地化并重,社会转型与行业变革同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新闻传播人才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维、融入多元价值观的全球新闻传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让世界走近中国,是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者的职责与使命.  相似文献   

3.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辞时,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支持中国媒体同外国媒体在新闻传播、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业务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合作颇为引人注目,中国媒体走进非洲,与当地媒体集团形成新型竞合关系。研究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不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竞争策略培育我国在非媒体的核心传播能力,还能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提供支撑。本文尝试将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并分析每种模式在形成媒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完整价值链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媒体在非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3月20日上午伊拉克战争打响以后,新华社先于路透社10秒钟,成为世界第一个报道美英联军已向伊拉克开战的新闻媒体。接着,中国媒体乘势而上,无论在传播的规模、声势上,还是在业务的手段、方法上,一改以往几乎几十年不变的报道思维方式,真正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而且是全方位、全天候,令亿万中国受众叫好,令世界各国同行称奇。笔者认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的序幕就此拉开了。一、滚动式传播:中国新闻从业人员思想大解放的一次凸现从新闻传播的规律看,大凡涉及题材重大的新闻事件,媒体都会集中人力、物力,最大程度地调动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光鹏  宋欣政 《青年记者》2016,(24):107-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其中,“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意味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需要新闻传播业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还要在高校新闻教育上下功夫.通过高校新闻教育的国际化实践,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能过硬、深谙国际传播规律的新闻人才,从而为新闻传播业输送新鲜血液,以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境外媒体实习,正是实现新闻教育国际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传播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新闻传播,主要表现在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对象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进行一定的融合,有利于新闻传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对传统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电视遭遇灾难,电视媒体如何作为?怎样发挥第一传媒的第一影响力?如何通过电视媒介新闻传播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参加"当电视遭遇灾难--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的中国电视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众多顶尖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新闻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传播工具不再局限于报刊、电台和电视台,新闻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职业新闻人.全新的媒体环境,为人民军队在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习惯于以传统报道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中国军事新闻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这场挑战,事关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形成,事关国家和军队形象.  相似文献   

12.
黄瑚 《新闻记者》2001,(10):60-61
8月下旬的兰州 ,天高气爽 ,已有几分秋意。20日~21日 ,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体等37个单位的80多位新闻传播学专家聚首兰州大学 ,参加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承办的“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海内外华文媒体和华夏文明的传播 ,具体研讨内容涉及网络传播、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事业史、海外华文媒体、欠发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华文地区新闻传播教育乃至海内外有关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了后危机时代的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当前世界媒体格局变化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新闻传播的策略,提出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传播,要统筹国内国际两方面的传播,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同行的沟通与合作,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陈开和 《中国广播》2010,(12):55-58
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新闻传播在渠道、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以往的创新与特色。传播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是上海世博会传播体系创新的重要动力,它推动了国内外媒体的世博报道朝着全媒体方向发展,并使国内各类媒体之间以及媒体与其他行业之间多元联动的运作模式成为可能。在内容方面,国内媒体以中国视角和国际眼光较为全面地传播了世博理念,国外媒体的世博报道中所呈现的中国形象也逐步趋于客观中道。  相似文献   

15.
"小人物"在新闻的世界里并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新闻人物,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成为新闻真正的主人公。中国传统媒体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忙于传播大量的"走基层"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在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的媒体人可否利用更多的新闻传播平台,对"小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报道加以传播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4G、5G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新闻传播正对我国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尽管传统新闻媒体在原创新闻、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上远远超过了自媒体,但时效快、强交互性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新闻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并且提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队维和人数目前占世界第一,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可在一些西方媒体上更多的却是中国的负面报道。有人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塔社、共同社和台湾中央社一年间刊发中国军事新闻情况作过统计,其中正面的仅占7%,中立的占46%,而负面的高达47%。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大趋势,一些西方国家正在有意识地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价值观等来增强软实力。然而,我们的一些军事媒体仍停留在自娱自乐和相对封闭的泛政治化的宣传状态,对外传播的功能很弱,正如新华社一位记者所讲的那样,目前中国军事新闻传播还处在一个有全球化眼光但缺乏全球化意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部对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新闻改革、新闻自由 和新闻的市场化操作全新透视的著作——《畸变的媒体》,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 在《畸变的媒体》中,作者李希光站在全球传播的立场上,以全新的批判眼光和置疑态度,就推进中国新闻传媒和新闻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观点和思  相似文献   

19.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对国际财经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形象问题不可忽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在国际财经报道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媒体在进行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