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新闻界     
电视和报纸受众仍最多5月9日公布的“全国读者调查”表明: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及互联网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仍最高。据国内最大的市场调查机构——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统计,中国全职工作人员中报纸读者和电视观众的比例均超过90%,另外,53%是杂志读者,46%是广播听众,6%的人在网上阅读。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5岁至34岁年龄段中,有90%的人经常读报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生》报创办于1985年1月。创刊初期,发行量只有4万份。主要在江西省及南昌地区。1987年发行量达24万份,发行面遍布全国2000多个县市。目前又增长到45万多份,已居全国同类报纸发行量的第二位。居江西省报纸发行量的第一位。而且读者中95%以上是自费订阅。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家庭医生》报能以每年10至20万份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在在于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传播实用知识,当好“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零售获得报纸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而且这个比例还将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通过邮政发行系统订阅报纸几乎是人们阅读报纸的唯一选择。随着报业发行体制的改革,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至1998年,在全国2188家报纸中已经有800多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实现了自主发行即独立于邮政系统之外的“体外循环”。如今,与北京零售的格局相比,今天最大的不同是:“零售”这种以往作为“补充”渠道而存在的报纸流通方式如今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各种发行渠道在周一至周五阅读市场上实际所占…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第五传媒”?它具有何种特征?其传播方式是怎样的?它技术上是否可行? 一、“第五传媒”及其特征 “第五传媒”是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无线寻呼技术等融合嫁接,自成体系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借助于一种新创制的新闻信息终端——笔者管它叫“新闻视听机”,因其有点非驴非马,故笔者又称它作“四不象”——读者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任何一家新闻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新闻     
江苏盐阜大众报坚持请读者评报、议报制度化、规范化,对办报质量予以监控,把“办报为大众,办报靠大众”落到实处。 面对近年来报刊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去年该报增加了三项新的调查内容:一是“您读本报的来源”;二是“您自费订阅或购买报纸最看重的因素”;三是“您认为要增加或调整的版面和专栏”。借以听取和征询受众对地市党报该怎样按市场经济和新闻规律办报的意见。目前,该报编委会还在根据调查反馈的情况和读者提出的40多条有价值的书面意见,研究调整专版专栏,制定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的措施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报中报”的“文摘”专版,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党报看标题,专业报看自己(有关本单位的报道),文摘报篇篇是珍品。”——群众对各类报纸的看法,许有偏颇之处,但大多数读者对文摘报及文摘专版的偏爱,却也事出有因。1989年,有人称之为报刊订阅数量大滑坡的一年。过去几乎家家订阅的“老百姓报”《新民晚报》,情况也不乐观。但上海出的《报刊文摘》、《生活周刊》这些可读性、实用性强的报刊,当时仍能保持一定的发行量。有的还略有增长之势。近年来,文摘报订数较之一般报刊,增长幅度亦较可观。  相似文献   

7.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去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  相似文献   

8.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 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前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小机斗大机”系列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9.
沈丹萍 《新闻实践》2014,(11):74-76
作为一名忠实的报纸读者,杭州的吴先生十多年来坚持订阅报纸,但是从来没有与报社互动过。今年,吴先生惊喜地接到了来自报社的电话,聊聊新闻,问问需求,倍感温暖。吴先生说自己订了十多年的报纸,第一次有人给他打回访电话。这是发生在浙报传媒客服中心成立之后的事情。基于良好的社会反馈和业务部门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每天刊载、播发的消息不计其数,然而,不少“读者”拿起报纸、打开电视,还是说没多少“看点”。究其原因,不是媒体缺信息,而是缺乏能争抢读者眼球的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对受众有用、有益、有效果、有兴趣的消息。由此看来,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大众“选阅”多元化的时代,能否赢得读者,关键是看报道的信息能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  相似文献   

11.
崔巍 《记者摇篮》2005,(3):45-45
现令报纸之间的营销鏖战空前惨烈。为刺激读者订阅,报纸向你送豆油,我送大米;零售上,你兑奖给彩电,我兑奖给现金,你在电视上宣传,我利用其他媒体反击。打来打去,读者越来越挑剔,报纸之间的“博弈”也没有名符其实的“赢家”,成了名符其实的“负和”游戏。传统的营销理论在此失灵了。  相似文献   

12.
《老年日报》被传媒界誉为“中国老年第一报”,是国内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老年类报纸,20年来深受老年读者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张报纸怎样再进一步?《老年日报》把目光回到传统业务,回到报业最基础的工作,根据“三贴近”的原则,踏踏实实做基本功:开辟一条老年热线,认真倾听读者的心声,在报纸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聘请一批通讯员,建立一个遍布全国的信息沟通网络、通讯网络、工作网络;请进一批“第一读者”,看报纸大样,提建议、想办法,让读者进入办报第一车间。他们将此命名为“三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3.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14.
5月29日公布的“全国读者调查”表明: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及互联网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仍最高。据国内最大的市场调查机构——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统计,中国全职工作人员中报纸读者和电视观众的比例均超过90%,另外,53%是杂志读者,46%是广播听众,6%的人在网上阅读。 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5岁至34岁年龄段中,有90%的人经常读报纸,属于读报纸最多的年龄段;65岁以上的年龄段的人读报最少,为66%。对杂  相似文献   

15.
刘鹏 《记者摇篮》2009,(6):86-86
早在195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首都报纸摘要》节目,首次将报纸与广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2003年1月,风凰卫视开播《有报天天读》,又在电视领域掀起了一轮“读报”的热潮。电视读报节目的频繁推出,一方面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同时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与优势互补。报纸是平面媒体,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新闻     
◆美国华裔报纸改版“小型报”面世由华裔方家经营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5月16日正式改版成为“小型报”,以全新面目和读者见面。该报负责人方李邦琴女士表示,改版主要是为这份有130年历史的报纸注入新活力,使之赶上时代。据称,《观察家报》是美国第一份由大报改变成小报形式出版的报纸。方李邦琴称是受了《纽约邮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等多份成功的小报的启发才决定改版的,此次改版的成功是累积了第一次改版失败的经验,又经过三次试版而成。改版后的报纸力求令读者方便易读画面清楚,简单扼要。另外率先采用封面封底倒装式印刷…  相似文献   

17.
通常被认为是“调节气氛”或“补白”之用的漫画,在一张军区报纸上形成专版10年之久,并且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张报纸是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战士报》,它的漫画专版名为“绿色幽默”。绿色幽默,指军营的幽默,同军营本身的颜色一样,是绿色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幽默。该报组织的一个小型读者调查显示,在报纸的所有专版中,“绿色幽默”受欢迎的程度排名第二,有45%的人将它列为自己最喜爱的专版之一,足见它在读者中的影响。报社一位领导打趣地说:“下基层时,战士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对…  相似文献   

18.
任健 《新闻记者》2000,(9):48-49
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和报业 的市场化运行,行业报道面临着更加尖锐激烈的竞争局面。报纸既为特殊商品(很多报社已明确发行部为“销售部门”),便出现了供需问题。任何一种商品如果没有市场消费需求,便失去生存的可能。读者订阅报纸就是一种消费。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些指令性订阅指标被取消了;有些公费办的免费赠阅报纸现在也必须自负盈亏,靠一定的发行量维系生存的许可。而原来的读者现在有了选择权,是否愿意从有限的书报费中拿出一份来订阅行业报,其实质是对行业办报质量的严峻考验,跨进“市场”门槛后,有些原来感觉良好而当前…  相似文献   

19.
论文缩微     
钱季平在《新闻知识》1998年第11期撰文指出,综合性日报如何既扩版增容,又不增加读者和报纸的经济负担?组合套报是一条可行的思路。首先是报纸板块化,各类报道内容的版面位置大体固定。这既便于报纸安排内容,又便于读者阅读时选择。第二步则是发行中尤其是零售时“化整为零,灵活组合”,一份报纸的几大板块内容由读者在订阅或零买时各取所需。文章最后说,对综合性日报来说,尽可能保证读者以最经济的费用读到最有用、最感兴趣、最可信的报道,这始终是报业竞争求生存、谋发展之道。“多版组合,一报多套”的思路是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应如何增强可读性,真正办成读者“看电视少不了,不看电视也需要”的报纸?我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读者的需求当作编者的追求。 以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广播电视报是一张进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报人面对的是广泛、复杂,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多层面的读者,如果报人只顾低头盲目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