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系列报道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事件性的,就是围绕某个典型事物或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比较系统或深入的报道,来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另一种是事件性的,就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态进行及时和连续的追踪报道。本文谈的就是后一种系列报道,《黄河新闻》中把它定为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是大多数群众所共同关心的事,或者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和有社会意义的,它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多次新闻的组合,是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作动态式的追踪式报道。它有很强的时效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追踪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单一性的报道模式,难以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的整体过程。在追踪报道中,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需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进行系统地追踪报道,以此来综合提升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全面性报道,本文将以天津爆炸案为例,来阐述追踪报道的审阅方式。  相似文献   

3.
廖欣 《青年记者》2012,(5):29-30
连续性报道或称追踪报道,指的是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的报道.连续性报道多用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也用来关注行踪的报道场合.每篇稿件或每轮报道都没有把事情说满,留有空间;每篇报道构成系列过程中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所有这些环节构成了事件或行踪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靖 《新闻与写作》2000,(11):23-24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追踪报道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或一时的热门话题,必要时,都可以做追踪报道。追踪报道搞好了,既可以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又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结合采访实践,我认为搞好追踪报道要注意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 一、选取新闻的角度要新 所谓角度新,就是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当然,前提是所找的角度必须有新闻价值,读者感兴趣也爱看。一个新闻事实产生了,特别是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多家媒体来追逐和报道。这时…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或热门话题,往往需要采取追踪报道的形式进行深入报道。追踪报道写得好,不仅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而且还可提高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魏东 《新闻记者》2000,(6):27-29
作为一个面向市场的新兴媒体,南方都市报不像其 它一些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地位优势,因此在采访中,特别是追踪报道的采访中,时常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如何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发掘一些重点新闻事件,并将其步步引向深入、掀起高潮、善始善终呢?南方都市报经过几年的风雨锤炼和摸爬滚打,在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策划操作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套路,本文对此作一点粗浅探讨。 所谓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对一宗新闻事件连续不断地跟踪报道,天天见报或几乎天天见报,…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加深,观众对连续报道、追踪采访一类的报道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黄河新闻》的忠实观众来说,追踪报道从来没有这样具有单刀直入的针对性,伸手可触的接近感。厕所问题、垃圾问题、三乱现象、打假活动,桩桩件件,无论巨细,只要具有潜在的新闻价值和普遍的社会意义,并且能够由小见大,由表及里地挖掘出特定的内涵,《黄河新闻》的触角便可伸向那里,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追踪报道,使事件水落石出或问题得到解决。由于这种报道和群众的生活实际贴近,又有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观众认为它“报得带劲”“看得上瘾”。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评价呢?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正是《黄河新闻》追踪报道的整体风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9.
时下,许多报刊、传媒设置的“新闻追踪”栏目备受关注。追踪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息类新闻,属于“重型武器”,许多重大题材的报道,均借助追踪报道这一载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记者在追踪事件的时候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新闻报道的整体要有个合理的安排,适当调整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在策划追踪报道时记者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三点: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这样才可能做好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0.
滚动报道(西方有人称之为“running stories”)是连续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种报道要求记者追踪重要事件或引人注目事件的进展,不断把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或围绕新闻事件不断挖掘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受众。 一般情况下,记者要等新闻事件结束才写消息,而滚动报道则要求记者及时地对新得到的情况加以报道。滚动报道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播发的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和网络)来讲更加适  相似文献   

11.
魏超 《新闻传播》2004,(12):62-63
介入,即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介入式报道是指报道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专题报道是对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社会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和评述,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这种报道类似报纸的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是各大门户网站追踪报道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件,尤其是复杂的新闻事件,往往很难在一天内就发展到终点,所以,连续报道,或者说追踪报道做得好坏与否,核心问题就是能否紧跟新闻事件发展的步伐,能否在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预测未来走向,甚至在新闻事件推进受阻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推动事件良性发展。因此,连续报道的推动力在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连续报道如何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钦 《青年记者》2006,(10):37-38
连续报道即跟踪报道,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件所进行的持续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态。①依据报道对象是否具有突发性,我们可以把连续报道分为事件性连续报道和非事件性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5.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新闻媒体经历了一场新闻大战。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以新闻见长的网站,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独领风骚。一、反应快速灵敏,报道实时迅速。在广东省出现非典疫情的前期,除当地部分报纸间或报道过这一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外,许多受众只能从因特网上了解这一病情及发展。而自中央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防治疫情后,因特网上有关非典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而因特网由于具有信息容量大,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能做到实时发布,再加上网络短新闻滚动发稿的优势,更可以对整个事件进行真正的追踪报道。查阅国内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关于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电台第一时间播发了这一触及世人灵魂的连续报道《8·4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节目播出后激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反响。黑龙江电台选送了这组报道的首中尾三篇,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之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就足以证明它是一组难得的广播佳作。作品以事件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最快的时间向世人传递事件的进展。分析这一组连续追踪报道,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纪实与写虚     
九十年代的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电视纪实性纪录片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节目逐渐兴起,成为这个时期电视发展的主要特征。这种以主持人出画,现场采访为主,夹叙夹议类型节目,给电视屏幕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纵观这些作品的共性,那就是在题材上都是重大事件,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力度;时效上大都是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进行时态;形式上多用现场录音、现场报道、追踪报道、纪实拍摄的手法;把新闻的真实性和评论的引导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19.
新闻追踪报道的成功范例──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李鹏1994年12月17日,华西都市报《新闻追踪》栏目的诞生,令读者耳自一新。特别是一批独家追踪报道,如“上海轻博会”、假“郭燕”事件、“大音棚”打人事件、“孩子回家行动”等等,被众多传播媒介转播转发...  相似文献   

20.
傅文仁  艾凌璐  郭瑶 《新闻前哨》2011,(10):25-26,3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011年6月29日将我国传统食品松花皮蛋评为全球“十大恶心食品”之首,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其中我国最大蛋品加工企业神丹公司为此正式发函CCN表示强烈抗议,要求CNN公开道歉。这场由皮蛋引发的风波,最初由中新网率先报道,后经荆楚网持续多天追踪报道。本文以该事件为例,对网络媒体在重大舆论事件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