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画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以静观动,以空廓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含蕴人生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画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国画的形象上,就是国画的画面常常有大幅的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画中笔墨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笔墨隐蔽的地方,比如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观赏者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就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之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凫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枝,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凭你自由联想。  相似文献   

2.
一天,两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突然来到北平,直奔国画大师齐白石寓所,声称要见齐白石。年过八旬的齐老先生,对日本侵略者早已恨之入骨,拒绝不见。齐的儿子知道日本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劝父亲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见见他们。原来他俩是受日寇侵华长官土肥原贤二之令,特来索画的。画什么呢?齐白石症然想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句,  相似文献   

3.
姚莹 《大观周刊》2012,(5):66-66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有开创性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出发,论述昊昌硕国画中书法艺术的融入,重点最讨论书法艺术在国画中的融入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5.
网页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很多原则和细节,如网页设计中的平衡、对比、连贯、留白等等,这里我想说说留白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留白"作为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国画中,有一句描述谋篇布局的话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  相似文献   

6.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的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画讲究描绘对象的质感、光线、环境影响等,而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画却追求气韵情感,借物托情。如果讲西方画反映对象的感性,中国画却是表现自我的理性;西方画追求繁,中国画注重简。所以中国画表现特别是水墨画讲空灵,汁白当墨,大片的空白此处无声胜有声,由观众去想,去回味感受。  相似文献   

8.
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画向何处走这个话题,对于国画界而言过于严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产物,象形文字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画的诞生。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青铜器上的装饰画,到春秋战国之后的壁画、帛画、漆画、石刻画……直到汉代纸张发明以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意义上的中国绘画形式。据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刘曦林介绍,初时,中国画并没有统称:丹青、画绘……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五四”时才被改称为“国画”。1957年,在北京画院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发表看法,提议将“国画”改成“中…  相似文献   

9.
留白:现代报纸版面艺术之韵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手打开近几年出版的报纸,我们会发现许多报纸在版面设计上有很大的变化,除了版面形式的新颖之外,细心的读者大概也注意到了版面中的许多“留白”,它使报纸看起来舒朗大气,阅读起来轻松,让读者在“黑”与“白”的对立统一中体味到版面的形式美与版面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中国传统艺术对“黑白”极为重视,“留白”在中国画中是十分讲究的绘画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画理。“‘空白’在中国画中留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创造。”①报纸版面将“黑”与“白”作为一种互补语言,因其朴素与直接,可以带来颇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将“空白…  相似文献   

10.
3、物我一体苏东坡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中,对“物我一体”作过形象描绘:“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其实,不仅是艺术创作,一些作者在新闻写作中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进所描写的对象时,由虚静而凝神,心与物游,进而身心俱遗、物我两忘,从而达到主客体完全融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12.
<正>胡应祥(1865-1951),字云龛,昆明人,云南著名画家。他从小酷爱国画,虽是自学成材,但所下工夫非他人所及,加之天份极高,故青年时代即已小有名气。曾在昆明书院街开画馆,名"无画意斋",以鬻画为生。胡云龛的画,完全继承了云南地方的流派特色与风格,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国画风格。云南自清乾、嘉以来,杨畹亭、李仰亭等名家辈  相似文献   

13.
如果非要为刘光汉找出一个做“澜沧江”的理由.或许就是命里带水.或者,首先是命里带水,“我的名字中有光汉两字,注定了要把‘水’文章做好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13,(37):68-68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天空中飘着许多云,每朵云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当需要获得信息或资源时,通过操作手中的终端去访问这些云。互联网没有边界,“云”就是对此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和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好的人像水那样,水帮助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利;水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水,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毕茗 《视听纵横》2006,(2):56-57
留白是中国国画创作中的一种传统的手法,是指谋篇布局不可太满,要留有空白之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用形象的话语来讲就是“往骨头上加点肉”。“骨头”是硬新闻、乏味的新闻。又是想让人民知道的新闻。若需引起读者的注意。就应在“骨头”上加点“鲜肉”。即娱乐的有趣味的信息,“净骨头”一般读者是不爱“啃”的。尤其是获取信息意识不强的读者。需强调的是。这“内”是“骨头”上本身具有的,不应是记者虚构杜撰的,只是往往被只见“骨头”不见“鲜肉”的记者剔除掉了。有“骨”必有  相似文献   

18.
书刊版式设计的“白”,是指版面上文、图之外的空白处,“黑”即是版面上文、图实体。在版面上,黑与白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既相互映衬,又相互制约。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黑、白这二者的辩证关系。但是,现在好像有一种无形的习惯势力,顽固地左右着设计者,使其不由自主地去着眼于“黑”,只重视版面上文、图的排列组合,但“白”却被忽视了,轻视版画上文、图实体以外的空白布置。当代国画家潘天寿说:“一般人只注意在画面卜摆实,而不知怎样布虚,他们不懂得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的道理。”只有克服“…  相似文献   

19.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20.
管闸·剪枝·雕琢王冬严(一)编辑部是稿件的“蓄水库”,流进的稿们题材广泛、体裁各色、长短杂陈,但出水口自Z有一个,编辑就是出水口的握闸人。何刚好水,出多少水,水的分配、流向,因天时卢良、渠道而定,所以,编辑应知“天文”,筐“地里”。所说“天文”,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