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信息素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能力构成,探讨了信息素养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关系。指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作为信息素养的理论基础,或是信息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最后,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跃  吴琼  苏瑞竹 《图书馆》2021,(2):49-56
对现阶段国内外信管院系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展开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转型与发展。通过对国内外12所iSchools院校的网络调研,获取信息素养教育的正规与非正规学习的类型和方式,梳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要素与前瞻。该研究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包括3个大要素和11个小要素,指出信息素养理论基础研究、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非结构化与全数据获取研究、公共卫生与个人健康信息研究将会是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认识信息素养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文章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实质,及其内容、发展和走向,探讨了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的基础和目标,提出了基于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并讨论了信息素养对我们实施信息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实行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我国的公民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比较分析了中美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在理论认识、组织主体、体系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情况。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对于公民信息素养的认识,明确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构建完善的公民信息素养体系内容,制定适合国情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在各级教育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些课程有别于以往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了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现代西方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致知、致用、致远概念,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在赋能学生方面的机制特点,为论证这一实践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独特地位提供洞见,同时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启迪。以我国北方某地六所高校为案例,聚焦相对正规的学分制信息素养课程,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课堂参与观察和师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考察该类课程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在被调研的课程中,存在一个由课程关涉对象及相关素养组成的结构。该结构体现着被调研课程对诸如“信息素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素养”“由哪些具体素养组成”等问题的认知,决定着课程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边界,本文称之为“信息素养施教结构”。本研究还显示,根据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该结构可以延展为包含更多对象的“信息素养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关联着一组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从工具与智识两个方面以及致知、致用、致远三个层次对学生赋能。以基础结构为参照,信息素养施教结构越完整,它带给学生的赋能就越全面。除了信息素养基础结构和信息素养施教结构两大概念,本研究还提出了信息素养对象、对象关联素养等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揭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赋能机制,解释了它作为独特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同时显明:在原有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若能将智识赋能和致远赋能纳入其教育目标,将信息、数据、意义纳入其施教结构,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图3。表1。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产生。随后,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将书目指导业务转型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也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依据国外信息素养领域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论、实践的演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国内同仁从全局角度理解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各种变化,提供线索和洞见。研究发现:国外信息素养领域对早期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四种不同性质的修正及两次颠覆性改变,引进和发展了多种相关理论,包括各种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种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实施了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这些相互影响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三种信息素养范式的出现:普适技能范式、情境化能力范式和嵌入实践范式。通过对已有范式的反思,本文提出未来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应将培养持久的信息获取利用习惯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国内部分大型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多以图书馆服务、数字资源推广以及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基础普及教育为主,存在着信息意识、信息安全、伦理评价等相关教育匮乏,且教育内容缺少规划,宣传不足等问题。研究对比分析各馆教育实践的优缺点,结合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提出整合优质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信息素养师团队、创新活动形式、建立信息素养科普基地等对策措施,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益,发挥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品牌效应,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菊 《大观周刊》2012,(50):204-204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养——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媛 《津图学刊》2002,(3):71-73
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有高素质、个性化,会学习,信息素养作为这些能力的基础,成为21世纪人才的能行证。本文讨论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高等学校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养被公认为是现代公民综合素养的基础,改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是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本文试就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改善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要有效地获取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以及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许多部门,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应由多个部门协同进行,通过完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改变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以及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等手段,使大学生具备信息选择分析、评判、获取和创新的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信息素质与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关系、在教学环节树立信息观念及培养信息意识、在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及具备信息能力、在实践环节中提高信息综合运用能力,探索一条向新形势、新时期公安实战输送高素质公安人才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革 《晋图学刊》2004,(2):29-30,45
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关系到民族文化存亡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或信息水平应包括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应用技能、信息化组织能力、信息化创新能力四个层次。本文对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教育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涵义、核心问题、教育目标的分析,提出并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常红  田野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96-105
[目的/意义] 分析Wilson信息行为模型的扩散和影响力,即模型的每个组成元素是如何被其他文献引用,旨在探索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跨学科特性。[方法/过程] 采用引文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揭示该模型在时间维度、文献类型、学科维度等的被引情况以及模型概念的共现关系,并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Wilson信息行为模型的影响力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并且更倾向于被实证型论文引用。其次,由于该模型采用跨学科视角,其在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等非图书情报领域的影响力非常明显。最后,引用该模型的文献注重对模型内容的探讨,模型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散,但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常红  田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2):96-106
[目的/意义] 探究信息素养教育价值和用户感知之间的交互契合机制,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营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新手用户的信息素养学习实践,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建构信息素养教育价值的用户感知驱动模型。[结果/结论] 新手用户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感知价值在教学交互和任务情境的驱动下得以呈现;用户感知的信息素养教育价值包含资源价值、信息素养认同价值、同伴价值、情感价值、教学价值和成本价值6个主范畴,主范畴间的作用关系呈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之一。论文首先概述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内涵;其次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实践体现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阐释,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的新模式,即"信息需求层次"模式、"信息人"模式和"信息大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近年来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此项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分别设计针对用人单位和信息专业毕业生的两套问卷,收集实证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多角度统计挖掘,真实地分析我国社会各类用人单位对情报职业的需求状况以及我国情报学/信息管理的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从社会情报职业需求和情报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本专业的认识这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情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