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王传玺提出评论写作要加强形象思维,运用形象描述,增强形象色彩。一,评论写作要加强形象思维,运用形象描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们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由具体的形象映入视觉器官,然后经过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生动、具体的形象,比之于概念化的东西易于接受等多。二,新闻评论时效性强,服务范围广,读者的文化和知识水平差异大。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手法评论时弊,男女老少都易接受。三,也是新闻改革的需要,当今社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写作的形象思维江苏省通州市广播电视局朱惠民新闻评论的写作,一般侧重于运用逻辑思维,但并不排除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那么,新闻评论写作中可运用哪些形象思维的手段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巧借形象法。就是在评论中运用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使抽象的评...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写作离不开形象思维。近年来一批具有形象性写作特色的获奖作品,已引起了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所谓形象思维,指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直观形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人对实践的一种认识活动。形象思维的显著特点制约着新闻评论的写作与传播:其一,形象思维是有美学价值的思维活动,其过程与审美的过程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其二,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体现情感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情感是一种形象化了的情感;其三,形象思维往往通过理性化了的具体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在传输载体,受者感觉存留的时间与空间上,表现为最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电视评论需要研究形象逻辑思维纵观不成功的电视评论 ,不是诉诸感性煽情之极 ,就是诉诸理性逻辑痕迹明显 ,或者四平八稳既谈不上感性又谈不上理性。凡此种种 ,都只能给观众留下一些感性认识 ,并不能完全上升到理性认识。众所周知 ,电视评论是一种意见性的信息 ,这种信息只有在观众的头脑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真正为观众所接受 ,所以制作和研究电视评论就要关注观众在接受电视评论时是如何到达理性思维的彼岸的。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易于引发观众进行形象思维 ,从而对电视传播的内容很快产生感性认识 ;但由于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 ,不少的观众…  相似文献   

5.
曹晓峰 《视听界》2010,(6):112-113
一、真实性 现场采访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现场目击的心理要求。电视新闻有画面,有声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们可以从屏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新闻事件的实际场景,听到现场音响。报道活动着的人、运动着的事,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抽象概念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使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些,须下大气力,抓取典型画面,完整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6.
电视传播具有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形象直观等特征,而电视新闻评论则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画面既是基本要素,也是构成单位。同时,画面既要用于叙事,又要为说理和论证服务。因此,对于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而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兴起和发展,对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评论要取胜,必须扣住短、准、快、近、明五个字做文章。短,就是篇幅短小。目前,我们的广播新闻评论似乎还没有脱离报纸新闻评论的模式,即播发本合评论、评论员文章、广播杂谈之类的“大块头”东西多,而“短评”、“编者的话”这类轻型武器运用得少。新闻评论是一种偏重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说理的文体,它不象消息、通讯那样有形象,有情节,如果篇幅长,内容层次多,推理过程复杂,出现在广播里,人们是难以完整接受的,甚至多数人只能记得其中的只言片语。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安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映和重要引导作用。这样,当我们读到6月初以来中国青年报上陆续发表的署有评论员个人姓名的评论员文章时,就象感到一缕清新和畅的风拂面而来,眉目因之一爽,精神为之一振。7月初,新华社也播发了老资格评论员彭迪署名撰写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的陈力丹先生在谈到新闻评论时曾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评论的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所谓"相同的东西",是指新闻报道。世界上每天就发生这么多事,很多报纸在新闻报道上大同小异,难以分出截然高下。而评论就不同了,它是给人展示和分析所谓"新闻的意义",给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问题以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梳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现今,很多党报开了时评栏目,很多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版。随着新闻评论与人们的零距离化,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新闻评论为什么会在今天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界曾多次讨论过新闻的形象生动问题,但大都局限在新闻写作的技巧上。其实,从思维领域,也即从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着手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1.
小言论说理有无深度,有赖于作者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过,要把道理讲活讲得生动感人,深入浅出,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则还得有点形象思维,力求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新闻小言论的说理论述有点形象感。  相似文献   

12.
孙士全 《青年记者》2006,(14):40-41
新闻评论中恰当地运用形象语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新闻评论中若是缺少了形象语言,其宣传功能便会降低;然而,并不是说,任何形象语言都可以随便拿到新闻评论中运用。语言的运用总有它自身的规律。其总的规律、总的要求便是: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落在新闻评论上,又有它  相似文献   

13.
怎样写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可供我们写新闻特写时借鉴。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现场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14.
周磊 《新闻窗》2007,(3):35-36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电视台都开办了较固定的评论栏目,为观众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以生动连续的视觉层面和声音形象进行思辩与分析,并吸引观众来参与这种思辩和分析。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  相似文献   

15.
杨健  伍璟 《东南传播》2012,(11):181-183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闻报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新闻主持人要具备非常强的新闻敏感度和采编、评论、现场报道的能力。而现场报道,正是有建树的新闻主持人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我"就在新闻现场。电视台主持人现场报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现场报道对新闻传播效果会起到什么作用?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问题?现场报道对于提升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拉近观众与电视的距离又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特写在再现新闻事实时,既要形象生动,又要简明扼要。这就要求记者能够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特写镜头”来透视全局性的本质性的东西。记者在采写场面特写时,一个人的细微动作到万人同聚的壮观场面,都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生动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后期编辑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工作环节,是指将电视新闻前期获得的新闻素材,通过有选择、有目的地筛选组合,配音合成,最终形成观众喜于乐见的电视新闻的过程。由于电视新闻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传播内容丰富、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等特点,较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等各类新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言论文章,文风上不仅平易通俗、深入浅出,而且生动形象、鲜明深刻。这是他写作风格上的又一显著特色。 一般说来,议论性文章容易写得抽象干巴、枯燥无味,而读毛泽东的评论文章,深切感到除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外,有感情,有形象,有含蓄,令人百读不厌。他的文章为什么写得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呢?从表现手法上看,有以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效法。 激情横溢 佳语不绝 要使议论性文章的语言生动,就得对事物有精深而清晰的认识,有热烈而真挚的感情。毛泽东撰写评论文章,对文中所说的事,所讲的理,总是满怀激情,憎爱分明。在这样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再选用鲜明而形象的语言,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文章自然就富于感情色  相似文献   

19.
一图胜千言。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人类就具有记忆形象的天赋。人类学告诉我们,原始部落中的人.虽然绘不出一个关于河流航线的示意图,但在划船或航海时,能以最大的精确度沿着他们所来回经过的河流的一切转角处拐弯,因为他们记忆中留有河流的形象。人类进化至今,不但易于记忆形象,而且善于刻画形象。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是当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是雕虫小技。 “演绎”新闻事实。形象化地传播新闻,首先需要形象化“演绎”新闻事实。形象思维,在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电视记者通过一幅辐精美的画面,将生动、具体、典型的画面形象地展现给观众,使人不但能耳闻目睹,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受时间和人眼接受图像信息的限制,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显示或停留,观众不能像看报纸、美术作品或照片那样反复地、全面地观看画面.这就要求记者或拍摄人员选择出最能反映主要内容的画面,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电视机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因此,对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确解析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