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河南省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张燕军和建行许昌分行办公室宣教干事张国防兄弟俩榜上有名。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在家中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张燕军上高中时,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廉价相机,乐得他整天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1982年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战友报》。部队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他还被抽调去当摄影教员。真正搞新闻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具有鲜明沂蒙老区特色的新闻照片近千幅。其中,有的作品在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览过。去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载入了《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他叫王玉,是某师战士摄影报道员。当笔者问及这位同行成功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几年间我搞摄影的体会就是紧紧地“哇”住了沂蒙老区的特点。诚者斯言。当你看家王玉那厚厚的六大本剪报时,就会觉得,几年来,他发表的近千幅摄影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沂蒙老区特色。和他细哈,又知他不仅仅只是“抓住了当地特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一) 王建民是新华社的军事摄影记者。去年夏天,他在对越自卫还击前线拍摄了两千多幅战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都曾经有过辉煌的瞬间。军事经济学院新闻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周凤仪,在他30多年的摄影生涯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瞬间。30多年以来,他先后在军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新闻图片和艺术作品3000余幅,其中,他拍摄的《不畏艰难练硬功》等上百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人合编的《现代摄影技巧150问》、《摄影基础知识》等著作颇受同行的青睐。作为一名记者,周凤仪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和捕捉一些突发事件。那年夏天,武汉地区遭受百年…  相似文献   

6.
翻阅报刊上的照片,参观全国性的新闻摄影展览或影赛作品,一个熟悉的名字经常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山东石化工人报摄影记者李毅平。 在齐鲁乙烯工程建设最紧张的1986—1988的三年间,李毅平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和通讯社发表新闻照片500多张,其中200多张在省和国家级影赛影展中入选、展出,60多幅获奖。  相似文献   

7.
过去,找们搞图片的往往跟在搞文字报道的后面跑,人家报道一个典型,我瞎忙乎一阵,拍一大堆图片,到头来仅仅在报道中配几幅插图或作一个压题照片而已,没有发挥图片在报纸新闻视觉形象宣传中的独立作用。我在专题摄影报道方面力图走出自己的路子,并大胆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1995年11月27日至29日,《解放军报》曾在第三版连续3天用1/3的版面,刊登了我拍摄的冬季全军首批退伍老兵“文明返乡当标兵”和“潇湘喜迎退伍兵”的专题报道。一般来说专题报道并非突发新闻,有预见性,可以对采访对象作充分的了解,并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新闻场景…  相似文献   

8.
项玮 《新闻记者》2006,(3):84-86
重文字轻图片,这是我国新闻界长期来的一个痼疾。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总以为文字能说明一切,照片则可有可无。2000年11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到上海举办摄影展览时,曾告诉笔者:“以前分配工作时,文化素养高的当文字记者,文化素养低一些的当摄影记者。”由此可见当年新闻单位完全把摄影放在次要地位。穆青首先在新华社打破这种分配“原则”,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同时具备文字和摄影两种能力。他自己身体力行,拿起相机,当了一名“两翼齐飞”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每年春天,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世界新闻摄影”国际比赛。各国新闻图片作者,向它寄出自己前一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评判这些摄影作品的国际裁判委员会,由九个国家新闻摄影界中九名的专家和摄影师组成。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图片是通讯员常用的发稿形式。随着照相机的日益普及。通讯员进行新闻图片的创作活动和发稿量也相应增加。如何提高图片在报刊的刊用率,是通讯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里我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言而喻,搞新闻摄影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报刊上发表,就是要通过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宣传自己所拍摄的新闻事实。要在高手如林的摄影队伍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争得报刊一席之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并非四面楚歌。首先要注重图片的质量。一幅好的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艺术性和视觉效果三者的有机结合,把握住这3个因素对于提高图片的刊稿率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志认为图片较文字上稿容易而忽略图片  相似文献   

11.
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4年多时间在军地报刊上发表了图片300多篇(幅),10多次获得军地摄影类大奖,4次荣立三等功,连续4年被军区空军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空军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北空某部四级士官申燕祥。在迷上摄影报道之前,申燕祥仅仅是北空某部一名握了近10年方向盘的小车司机。由于开车期间,他经常可以参加一些军地活动,每当见到媒体记者采访摄影时脖子上挂着的“长枪短炮”,目睹他们按动快门、灯光闪烁时的情景,申燕祥心头就会产生一种无法言语的快感,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想,我自己为何不去试一试呢?2001年底,他慢慢开…  相似文献   

12.
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战争与灾害作品称,在其50年的比赛史上,“年度最佳奖”作品有关反映战争与灾害的画面竟达41幅之多,在具体奖项中这两类得奖照片更是不计其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难以接受一幅又一幅令人悲伤的图景,曾批评“荷赛”把世界看得过于灰暗。为此,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试图用“快乐事件”调节获奖作品的沉重气氛。然而,在其后的作品评选过程中,政治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照片依然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而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易碎品”,很多新闻摄影作者平时背着相机忙里忙外,稿子见报不少,可却留不下几张像样的作品来。而我作为一名编辑,每天收到数十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老相识”,抓取的瞬间是“常相见”,连图片说明也是“差不多”,吸引不了读者,更震撼不了读者。那么,新闻摄影怎样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使读者看后“眼前一亮”?在情感上觅新。一幅图片作品能不能拔动读者心弦发生共鸣,重要的是情感。关注摄影对象的情感世界是贴近生活的一种深层次体现,也是摄影作者获取形象价值的关注点。情感的主要显现因素是…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黄冈报在面向农村的宣传中,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形象新闻手段。该报为了办出地方特色,把多用和巧用图片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内容之一。去年该报共出版179期,采用各种图片1,264幅,平均每期刊用7幅图片新闻。在刊用的这些图片中,通讯员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作品有935幅,达74%。这样,既美化和活跃了版面,增强了报纸的地方特色,又为广大农村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推动了全区摄影活动的开展。据统计,给报纸投寄图片的业余摄影爱好者,1981年为97人,1983年为328人,其中骨干摄影通讯员近百人。这些骨干通讯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偶翻《中国摄影家大辞典》,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第89医院资料室主管技师庞昌金。看后令人振奋,也不免有些惊讶,这个被人们称作只会在医学摄影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竟然也怀有一个新闻梦。他入伍门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倾放军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摄影、文字作品500余篇(幅),其中力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他先后被5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被中国摄影协会山东省分会、全国卫生摄影家协会等5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其事迹编入《中国自学成才荟萃》。军队医院的宗旨就是为兵服务。为充分体现这个宗旨,他经常苦苦…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27日,宁路桥的“徒弟”王安友的一幅《这样午休行吗?》图片配短评在《解放军报》二版头条发表,获当年全军大迪军事新闻摄影竞赛一等奖。从此,宁路桥的大名不径而走。近5年,宁路桥带出的“徒弟”,3人直接提干,1人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3人在全军影展中获大奖,1993年3月,王安及的5幅照片还进入全国第十二届新闻摄影比赛。三十而立。宁路桥如今已在军事新闻摄影事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100余幅见报作品,其中有54幅摄影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影展获奖,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l次二等功,1992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两用人才先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天津日报摄影部在探索新闻摄影的时效性、新闻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举办的“今日图片新闻”、“昨日图片新闻”成为读者喜欢的专栏。该报每年发表新闻照片一千六百多幅,其中上述两个栏目的照片就占三分之一。他们在介绍经验时,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去年国庆节晚上十点钟,摄影部得知我国第一座按国际标准建成的海上油田首船原油已启运大连。他们马上派出记者,乘  相似文献   

18.
目睹了沈阳军区某装甲师新闻干事周琳的作品剪贴和获奖证书,实在是令人佩服。作品剪贴厚厚的7大本,30本各类新闻稿件和摄影比赛获奖证书,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他入伍10年之际出版的个人新闻作品集《镜笔军旅》一书,更是字稿与图片作品并驾齐驱,一手摸着两条“鱼”。他已发表1500余篇(幅)的新闻作品.并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9.
甘恬 《新闻实践》2012,(7):56-57
一幅《抢盐》照片,连续斩获多项省级摄影奖项,还一举夺得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张由慈溪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有题材取胜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慈溪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图片创新探索上的成果反映。  相似文献   

20.
镜头写春秋     
一心扑在业余摄影事业中的夏海春,从1991年开始迷上业余新闻摄影以来,已先后发表文字、图片稿件1000多篇(幅);其中有11篇(幅)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他1993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并连续7年被评为河南油田对外宣传报道模范个人。最近他被聘为“中华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摄影艺术文化委员会”会员,是河南油田著名的职工业余摄影家。镜头写春秋@张克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