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著名学者李良荣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说:“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能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传媒抗衡。”笔者认为,在广播方面,2004年1月1日悄然登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胆改革创新,以其前卫的现代传播理念,开拓了广播新闻许多新的节目样式,节目形态和节目运作模式,其中,开创的一种新闻模式——互动新闻,对包括时政报道在内的广播新闻改革是一个突破点,它既值得人们称道,又应引起业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们深度依赖的舆论平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空前发展,但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低俗文化沉渣泛起,个别新闻媒体屡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指责。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入笔,剖析了当前传媒存在的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传媒应当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一百个。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1.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媒入…  相似文献   

5.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几年来,编著者乐为学术“追星人”。甘为传媒“做嫁衣”,联袂全国新闻院校博士生、硕士生采访了诸多业界和学界精英,“贤者以其昭昭”,“言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就某方面说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捧读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  相似文献   

6.
曹璐 《中国广播》2004,(5):10-12
多年来,电波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有着国家电台的权威气势,也或多或少有着陌生感和距离感。“中国之声”的频率定位似有“俯视天下”的提法,当然,从宏观、大局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是一种视角。然而,就国家电台新闻频率的整体风格讲,我希望她的定位凸显的是平视受众、真诚服务。面对频率资源已不再稀缺的多元媒介竞  相似文献   

7.
一、改版整合的方法论价值评估 开播百日的“中国之声”似乎是一个婴儿。而追溯其前身就可以发现,早新闻、晚联播早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品牌了。许多人从小是听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音乐声长大的。可以说,以早新闻、晚联播等为代表的传媒的活动,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脚印,记录了一个时代变迁的轨迹,影响或塑造了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商晶 《新闻与写作》2004,(11):40-41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关于新闻与史的亲缘关系,“前人之述备矣”。谭嗣同的“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揭示了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章太炎认为,新闻作品须以事实为本,新闻评论要有独立见解,如此方足以匡国政而为史官取材;李大钊认为,“历史不应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8,(5):46-47
金瑜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财经频道节目主持人。她长期从事电视财经报道工作,多次参与策划报道“财富论坛”、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等重大活动。她所制作的“中国名牌”节目曾获得1995年度上海市政府奖和社教类节目一等奖,荣获2002年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06年上海市文化新人称号。  相似文献   

10.
梁伟 《中国记者》2018,(3):21-23
作者介绍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与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联合孵化的国内首款"聊天新闻"APP——下文客户端独特的新闻呈现和运作模式,并探讨了其对智能新闻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浅析网络新闻带来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全良 《军事记者》2001,(11):34-3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新闻异军突起,杀将而来。乍一出阵,便带着不可阻挡的挑战之势。于是乎,传统的新闻传媒以及新闻工作无形之中受到了巨大冲击,“狼来了”、“落伍啦”的惊呼声不绝于耳。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如何实现直播日常化?“中国之声”2004年1月1日改版后推出的午间《第一报告》和《新闻直播间》经过初步探索后,再次改版推出《直播中国》,进一步实现了“中国之声”作为新闻频率的定位初衷。《直播中国》实现了广播节目直播形态从特别报道到常设栏目的跨越,为广播节目创新走出了新路,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暗示传媒入世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新闻执政力"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斌 《青年记者》2006,(23):50-52
提高全民的传媒素养,使之能一面利用“无所不知”的传媒来正确认识世界,一面又不为传媒所迷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急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而对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掌握着一定范围的政治、经济和化资源,控制着国家和社会的运行,他们要利用传媒发布政务信息,动员民众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平息公共危机,树立政府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新闻执政”(该词源于白宫发言人)。他们可以通过影响甚至指令传媒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等方式,决定着其面貌甚至生死存亡。因此,领导干部的传媒素养如何,绝不单单是其个人素养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新闻执政”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传媒入世"的杜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 国加入WTO后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 ,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 ;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 ,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 ,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 ,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 ,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 ,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 ,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传媒入世” ,有何根据 ?“传媒入世” ,是指我国入世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  相似文献   

16.
蔡敏 《新闻界》2002,(6):20-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核心——多中心”的传媒文化生产结构,与之相应,新闻话语方式也产生了转换,体现在由话语生产的政治学转向政治学与经济学原则的并立,而传媒的使用与满足图式则建构了认识新闻话语的文化之维。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8.
清晨5点,大多数人还沉醉存香甜的睡梦中,郭静已开始为7点钟开始直播的“中国之声”早间新闻板块做准备。为了不影响郭静正常的工作安排,我与她约好节目结束后见面。10点10分,刚从直播室出来的郭静如约而至,脸上依然保持着节目中的热情与端庄。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持续时间长、展览内容丰富、多元文化交汇的世界性盛会。中国之声借助世博会平台,通过大时段直播、推出记者组合、设置评论员专栏、加强与网络互动、突出园内园外新闻结合等多种节目样态,展现了中国之声“最新闻”的品牌形象。世博会报道提升了中国之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中国之声报道创新与品牌推广双丰收。  相似文献   

20.
董毅 《新闻前哨》2006,(1):12-13
一、中国传媒实力的发展与国际传播的现状 20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媒实力也获得很大的提高。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传媒在过去20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传媒实力已经超过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正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传媒大国。①自约瑟夫·耐提出“软实力”的概念至今,传媒实力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被认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大小的标志性指标,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越来越紧密地与一国的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无数的事实证明,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即使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广袤的领土,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假如在国际传播领域不能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影响力微小,那么当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