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作的历史,从大的方面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经纪炒作、媒体炒作、平民炒作炒作,《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通过媒体反复做夸大的宣传。"这一解释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这是炒作的动力;二是"夸大的宣传",这是炒作的性质。有人说,  相似文献   

2.
贾楠 《今传媒》2013,(4):98-99
不少个人、企业或组织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回报,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利用网络炒作推广公司、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网络炒作从业者对自身进行炒作,用夸张的形式去哄抬和炒作一些没有什么新闻或社会价值或者价值很小的事件内容,甚至为了炒作目标不惜编排事件内容,完全凭空捏造出一个“真实”事件.网络炒作者甚至为了获得预计的网络炒作效果不惜采用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手段.网络炒作现象目前的泛滥,不仅危害了网络,更侵害了现实生活.对此,通过对网络炒作产业链的梳理,充分把握网络炒作的生成过程,以便后期能够制定有效的决策,将网络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笔者分析炒作事件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以最新发生的一系列炒作事件为例,举出了炒作事件对新闻价值要素的体现与背离,提出正确判断新闻价值,善于运用炒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历史故事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陈子昂妙用"炒作",一举成名 近些年来,"炒作"甚嚣尘上.其实,中国古人在自我炒作方面也不输后人,例如陈子昂.  相似文献   

5.
伊人 《编辑学刊》2002,(4):68-69
说到"炒作",人们臧否不一,褒贬各异.但不管怎样,"炒作"作为一种功利性手段,在当今社会几乎是无孔不入、无域弗届,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图书行业中,当然亦不乏"炒作"的用武之地.关于"炒作"的是非利弊,容后再作辨析.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发生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一宗书籍"炒作"个案.由此可以证明:书的"炒作"实是"古已有之",而到了商业及大众传媒发达的现代社会,不过是"于今为烈"罢了.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播电视报宣传中的几种倾向 1、有意识的炒作有余,有价值的、值得信赖的评析不足。 炒作,作为吸引读者、增强宣传效果的一种手段,若应用恰当,本无可厚非。但炒作频繁或炒作  相似文献   

7.
炒作大面积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在网络时代,炒作以其出位的方式吸引公众眼球。但是,随着公众的窥私欲被不断激发和放大,炒作也变本加厉,一次次突破伦理、道德甚  相似文献   

8.
翟一晓 《新闻世界》2013,(7):162-163
【摘要】近几年“网络炒作”现象日益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红人令人应接不日殴,我们所熟知的凤姐、犀利哥、兽兽等,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网络炒作”而一夜成名的。本文通过对“网络炒作”的背景、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了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对公众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炒作所带来的伦理缺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路径,旨在为杜绝恶意网络炒作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书业内外     
文化炒作:注意力是万恶之源?据《广州日报》报道:如果说几年前,明星丑闻还被作为一种隐私窥探的话,那么今天,“炒作”已经是—个路人皆知的概念了。就文化炒作,尤其是低俗的文化炒作而言,注意力是万恶之源。对于低俗炒  相似文献   

10.
缘起 《视听界》2009,(3):11-11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再下禁播令——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劣迹。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电视台把“阿娇复出”当做一个事件来炒作是不被准许的,但广电总局并不是要封杀这些明星,只是严禁媒体炒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为"炒作"正言将"炒作"两个字键入百度搜索,结果出来含"炒作"二字的信息大多这般:某某企业/明星……的这种行为是否有"炒作"之嫌?在大众的心目中,一旦有人或事不拘常理出了个头,不管你是自愿的、被逼的或者是早有预谋的,似乎大家都会惯性思维一下:你是在有意"炒作"吗?  相似文献   

12.
娱乐圈当今盛行炒作,一部影视剧开拍前要炒,开播或放映之前要炒,一个新专辑推出前也要炒,一个大型活动举办前也要炒。炒作,已经成为娱乐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并日益变得合理化。炒作靠什么?当然要靠媒体。每当公司和个人需要炒作时,就放下了平时摆出的大架子,主动会为媒体提供各种“猛料”,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炒作现象近几年来可谓风生水起,之所以网络新闻炒作能够获得如此丰沃的成长舞台,媒介消费主义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长此以往,必定会对传媒界、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恶劣后果。本文试图在媒介消费主义的背景下,以网络新闻炒作现象为焦点,界定和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和表现手段,进而剖析新闻炒作与消费主义的相互作用关系,引起公众对于网络新闻炒作现象的重视和忧思。  相似文献   

14.
在2003--2004年的岁末年初,关于"人造美女"的报道此起彼伏,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舆论界认为,"人造美女"是一种商业炒作.但是,何为商业炒作?商业炒作何以成为传播现实?新闻媒体如何应对商业炒作?这些都是在学理上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人造美女"现象略陈浅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欣赏体育比赛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体育比赛要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又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炒作"。本文论述了新闻媒体炒作体育赛事的原因、类型和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广阔的职业体育比赛市场,论述了企业利用新闻媒体对体育比赛炒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欣赏体育比赛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体育比赛要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又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炒作"。本文论述了新闻媒体炒作体育赛事的原因、类型和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广阔的职业体育比赛市场,论述了企业利用新闻媒体对体育比赛炒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晓言 《中国广播》2007,(11):79-79
提起“炒作”一词,不少同志的第一反应:它是个贬义词,认为媒体运用炒作手法,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提升自己争取受众、拉动广告的做法,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炒还是不炒     
我并不泛泛地反对炒作。关键是看你炒什么,怎样炒。眼下时兴炒作。说实在的,炒还是不炒,在我看来是个两难的命题。我并不泛泛地反对炒作。关键是看你炒什么,怎样炒。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正处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发育逐步成熟,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形成暴力犯罪.近几年来,频频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少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大肆炒作.可是具体的,媒体暴力炒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他们对媒体暴力炒作的看法以及是否受媒体暴力炒作影响等问题,还是不确定.因此,通过专门对媒体炒作以及青少年暴力等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深究媒体炒作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的危害,了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同学对青少年暴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彭剑 《新闻与写作》2004,(11):33-35
从木子美“性爱日记”到黄健中张钰“录音带丑闻”、从“皇阿玛性骚扰案”到“女保健医生向赵忠祥讨要医药费”,文娱新闻已成为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重灾区,如何有效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的炒作与传播,提升大众传媒的信息品质?本文拟从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形成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找到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