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尤达 《青年记者》2017,(6):85-86
网络大电影,是指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大”是与微电影的“微”相对应的.具体来说,是指这样一种电影类型:“投资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短,核心是故事”,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①如果说微电影强调“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周期、微费用,那么网络大电影则与其一脉相承,对这三者相应做了加法,它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自2010年发展至今的网络剧情影像作品,从微电影到网络自制剧,再到正在兴起的网络大电影,三者之间是紧密勾连的.  相似文献   

2.
曹三省  李璐 《传媒》2016,(4):16-18
在2015年内,“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横空出世,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碰撞与融合,在“互联网+”的旗帜之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创新效应,“互联网+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这场大浪潮中的一道独特景观.人们把2014年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小时代》《老男孩》《后会无期》等电影的高票房,刷新了大家对传统电影票房的认识,这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品牌,让中国的电影产业格局骤变.对于电影产业格局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正反声音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一方面,在电影的形式上,“互联网+电影”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电影形态,如微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新媒体电影等,它们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手段;另一方面,在电影的宣传营销层面,“互联网+电影”开辟了全新的宣传营销方式,如众筹、在线售票、网络营销、多屏互动等.反观传统电影形式缺乏创新,仍以内容为王,缺少对于大数据、“粉丝”经济、IP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宣传、发行、融资、创意、营销各个环节之中,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一轮的革命性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3.
何芳  李俊佐 《青年记者》2017,(14):87-88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大电影自2013年演化至今,已成为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网络大电影是指由网络视频渠道方全额投资或为其定制的基本符合电影制作工艺和流程的单本故事片,其主要传播特征为这一类型的成片只在网络媒介和移动媒介渠道上进行传播.①和传统院线电影相比较,网络大电影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传播途径是只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网络大电影的“大”是相对于微电影而言的.因此,网络大电影又被称为微电影的“升级版”,②具备投入成本低、拍摄门槛低、回报周期短、收费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大电影是指专门为互联网视频平台制作,内容上贴近互联网用户接受特点和风格,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发行传播的电影.其制作规模区别于原创微视频和微电影,接近“小院线”规模,因此称之为大电影.2014年,爱奇艺主办“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论坛,其相关负责人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即“投资在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的电影.这一提法被看做是网络大电影最初的定义.但随着网络大电影爆发式的增长,投资准入门槛不断抬升,一些内容制作优良、类型化特征明显的现象级作品开始出现.“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电影的互联网表达,并逐步在规范中良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资本介入的商业微电影在相对大的投资规模,专业的制作实力等因素下已成为当前媒体生态中微电影发展的代表类型,而植入广告则是商业微电影保持艺术特征和生存发展的握手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微电影与电影、电视剧的广告植入模式,来为微电影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微电影的兴起是当今一个显著文化现象。它脱胎于恶搞类视频,但不等同于恶搞,与电影短片、传统电影、微视频等也有着内在区别。微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快餐文化这个时代土壤孕育的,也是大众对话语权诉求内在需求的结果。"微影大义",具有独特魅力,是中国电影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在新的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微电影的发展中要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的进行完善.微电影在创作中,具备着相应的艺术特征,这有利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电影行业中其他的电影模式,促进着微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电影票房总额、电影总体投资额度、电影作品的产量、影院屏幕数、观影人次还是电影周边产业都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各种数据都比十年前增长了三倍甚至十倍.虽然近两年我国电影发展的势力稍有减弱,但也不排除这是在爆炸性增长之后进行的调整.从西方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符合传统文化产业的成长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也有一些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现象,特别是当代互联网产业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和碰撞产生的一些新特点,如互联网众筹模式,其不仅使电影产业更趋向于在线化和数据化,更加具有交互性特征,同时,网状的海量信息流的高渗透率也使得相对传统的电影产业有了更多互联网特性,这些都值得分析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付亚龙 《传媒》2016,(4):19-21
艺恩研究在2012年曾发布过《中国微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开篇指出,微电影基本可以定义为专门运用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长” “微成本”和“微屏放映”的电影视频短片,形式上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微电影的这些系统性属性仍然未变,如网络传播、 “微屏”放映、大众参与性与娱乐互动性强,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电影所处的大行业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基于此,微电影凭借天然属性优势也衍生出四大连接趋势.同时,2015年国内院线电影行业的狂飙突进也给微电影带来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电影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定义由网络电影向微电影转变、创作由业余向专业转变、题材由反类型化向类型化发展、创作目的由无功利性向广告营销转变等趋势,这些趋势有可能会对网络电影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保持创新、提高参与性与电影质量才能促进网络电影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现象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电影艺术的本性和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从电影艺术来说,它的本性在于超脱一切进行彻底的创新,即追求彻底的个性化.从互联网来看,网络空间是一个光滑空间,同样以彻底创新、追求个性化为特性.网络电影作为两者联姻的结果,为电影突破一切限制而呈现其个性化之维提供了可能.网络电影因此表现出颠覆传统电影体制、逃脱金钱-政治联盟、消解作者霸权和颠覆既定理念的艺术新特色.这不但为我们设想网络电影产业提供了参考,也为我们创制网络电影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尊重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之维.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已经给大众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变化,其中就包括网络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微电影凭借其自身特点和互联网传播优势而备受关注。微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极大潜力将值得去挖掘。在微电影的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中国高校电影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想要脱颖而出需要系统的营销和策划,秉承了电影营销的基本策略与一般规律,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关领域的营销人才培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态,与生俱来同互联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它一出现便受到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的热捧。但一直以来,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遭遇到非主流、边缘化的境遇。究其原因,微电影产业链尚未形成或许是其主要症结所在。本文依托"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微电影的前期策划到后期推广的产业链整合角度,探析如何利用互联网衍生和开发出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微电影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由此探寻出微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回顾和展望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不难预见,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电影产业已经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互联网技术不仅赋予了电影产业新的活力,也为相关行业市场情况调研和指导性政策制定提供了新工具,催生了"互联网"和中国电影产业融合之下新业态的形成.当前,互联网以连接的力量汇聚了活的数据,有利于打破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探索制定电影产业科学完备的市场规则,在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电影产业新的动态体系.由齐伟所著的《产业进阶与融合文化: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一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五个章节的论述,帮助读者深入认识与了解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为研究中国电影的新业态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Micro Film),又称短片(Short Film),时间在几十秒到30分钟左右不等,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电影.微电影观看几乎没有时空限制,在短暂的闲暇时间、移动中都可以观看.互联网微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如智能手机、车载电视等)播放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包括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①“微电影逐渐开始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②.微电影的艺术渊源可以追溯到电影艺术诞生之初的短片,它是电影艺术中断了百年的短片传统在当代社会的重启,是社会现代性的一部分,其发展形态、美学特点等与现代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一 微电影的概念诞生于2006年,流行于2011年.①然而关于什么是微电影却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这里存在着四方面的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微电影属于电影范畴,但仅以电影的画面性、叙事性作为核心,无视电影的其他本体特征和审美特征,直接讨论微电影的篇幅长度、制作流程、产生原因及注意问题等,更多的是有关其“微”特征的讨论.以百度词条②最有代表性,也是目前比较通行的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17.
刘雪梅  王朝阳 《传媒》2021,(8):44-45,47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融合创新的产物,但它的生产市场与院线电影却有较大不同.本文从网络大电影的生产与成效、生产与反馈/场景、生产与融资/收益、用户与商品消费等层面分析闭环结构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网络大电影生产市场的闭环本质,是互联网传播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经济、商业整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由此形成电影产业的新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而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也在走过蜿蜒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厚积薄发.中国电影业目前面临多种困难,从大的环境看是电影的崛起,从电影业内看,是改革的滞后.中国电影不仅是一项文化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传统和世俗文明的延续和传递.可以说,中国电影的新气象是众多创作者在现实生活题材领域内创新和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微电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电影类型,它依托着新媒体的崛起而迅速成长,并凭借其碎片化、自主式的传播优势,逐步成为时代的宠儿。由于微电影的"微"字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大电影,它要求制作者在相对简短的时间内,将电影的情节、主题以及情感渲染等诸多因素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至此,本文将围绕着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展开,浅析微电影的制作模式与传播模式,以期更好地探清微电影未来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