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炎培在旧中国历尽艰险曲折:清末险被“就地正法”,国民党统治期间屡受恐吓,不得已多次流亡海外,国共和谈时国民党特务抄了他的家(菁园),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暗杀名单将他列为第一,尔后竟又再枪杀了他的次子黄竞武。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回重庆后书成《延安归来》,风靡那时大后方。而其与毛泽东关于“周期率”和民主的对话。至今尚脍炙  相似文献   

2.
延安行记     
童年,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和探求文明之源的冲动。9月10日,为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观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安排,内蒙古档案局全体人员赴陕西延安进行“红色之旅”的学习考察。“梦里寻它千百度”,这次延安之行,使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令我心驰神往的延安。  相似文献   

3.
黄炎培于1914年先后对皖、赣、浙、鲁、冀等地进行考察。学界普遍采认其考察身份是《申报》旅行记者。通过对黄炎培著作和相关资料的考辨得知:1914年,黄炎培的考察身份是江苏省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他为扩大考察范围,解决旅费问题,与《申报》馆和教育杂志社协商,并得到两家机构资助;其考察所得也根据与《申报》和《教育杂志》约定,民生疾苦类发表于《申报》,教育情况和评判类发表于《教育杂志》。黄炎培以"旅行记者抱一"名义写稿,发表于《申报》,现今流传"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考察"说是其误传。同时,以"黄炎培"真实姓名写稿,发表于《教育杂志》。现今各种版本说法忽视了资助其考察的教育杂志社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4.
燕明先 《兰台世界》2012,(19):36-37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学社,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开端。黄炎培在其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做学合一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黄炎培的主要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河车记》、《抗战以来》及《黄炎培教育文选》等。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的中华职  相似文献   

5.
庞亮 《中国广播》2007,(1):31-33
2006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6周年纪念日。近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广电系统的许多同志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时都要抽时间到延安西北的王皮湾去瞻仰“中国人民广播诞生地”纪念碑,参观当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机房的旧址——两孔石窑洞,从中感受延安广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发扬延安广播的革命传统,努力办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6.
在建党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吉坛同志在自己的三间平房里办起了《延安革命历史资料和老照片展览》,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不久"延安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央二台"《经济节目》和《延安日报》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若千年里,每个朝代都会由盛而衰,从未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诸君有无可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稍稍熟悉国史的人都知晓这个著名的设问,那是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考察时对毛泽东提出的。这个设问关乎几个历史命题:黄炎培所谓的周期律是怎样的制度设置造成的?为什么历代都没有办法打破之?如果要跳出周期律,制度创新是什么?进而放到今日中国,是否出现了新的突破可能?从制度设置上看,中国是大一统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独具特点。对于其形成原因,可以从他多年的求学经历和教育实践、广泛的考察和调研以及注意借鉴国外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延安和各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吸引着中外人士。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就是其中一例。中共中央对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非常重视。由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待,周恩来副主席亲自主持,中央军委兼八路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美等国为了最后战胜德、意、日侵略者,需要利用中国的军力与物力,十分重视我党、我军和我敌后根据地的力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延安和各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吸引着中外人士。1944年2月,在重庆的英、美等国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及黄河以东我解放区参观、访问,了解我军事力量及敌后斗争情况,并且考察我陕甘宁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实施各种政策的情况。 中共中央对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非常重视,1944年3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打电报给驻重庆的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转外国记者团说:“我受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及中共中央委托,特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周恩来请董必武通知当时驻渝的《新华日报,记者龚澎及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交通科科长龙飞虎陪同记者团赴延安。  相似文献   

11.
吕子 《兰台内外》2007,(5):48-48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诗人,他十分关心儿女的成长,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的几个儿女得以健康成长。一天晚饭后,黄炎培看到几个孩子正在屋里做游戏,他突然灵机一动,独自走到楼上的书房里,故意把  相似文献   

12.
近日,江西省、广西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和两省印刷界优秀企业的同志一行25人组成参观考察团,到昆明颜之灵数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3.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湖北省档案局局长鲁中才为团长,武汉市档案局局长聂建新、黄石市档案局局长徐兴燕、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室主任李世翔、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主任邓道玉为团员组成的湖北省档案公务考察团,于2005年7月16日至7月30日,应邀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档案馆进行了考察,同时参观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对美国和加拿大有关历史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在美国加州档案馆,受到了该馆副馆长Laren的热情接待,他陪同考察团成员参观了档案馆后,详细地介绍了加州档案馆情况,并同大家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4.
杨小蕾 《中国档案》2005,(12):56-57
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穿始终,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观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计划与安排,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全体人员赴陕西延安进行“红色之旅”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5.
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1878年诞生于今上海市川沙县。他是我国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在半个多世纪里,黄炎培发表各种文章近500篇,出版专集、论集20余种。在这些论著中蕴含和体现了黄炎培独特而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冷西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千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63岁的冷西同志重新回到新闻宣传战线.担任广播电视部部长.此后又担任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称赵超构的评论和杂有高度平民性。说他是平民评论家,平民代言人。这里作为“之一”的1944年访问延安,对于他是极为重要的。他初次结识了毛泽东,写出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得到毛泽东的赞赏。此事影响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10日至15日,湖北省档案局(馆)一行10人参观考察了广东省档案馆和深圳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参观考察的内容之一。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及收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地图上看.意大利酷似一只硕大的长简皮靴,从欧洲大陆伸向蔚蓝色的地中海深处.和附近的西西里岛一起.几乎把浩瀚的地中海拦腰劈成两半。金秋时节.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12人.从这只靴子的上部米兰市开始了参观和考察。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下半叶到40年代,中国的西北角,红色地区的首府──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延安发出闪耀的光芒,照射到全中国。这里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全世界都注视着这颗明星的运行动向。 美国记者斯诺经过艰苦跋涉,抵达陕甘宁边区的保安,对中国红色的西北角作了报道,向西方传达了新的信息。斯诺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毛泽东作了详谈。他描述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策,认为这里具有挽救贫穷饥饿大众和复兴古老中国的活力。 斯诺当时经过延安,那时延安还未成为红色的首府。他说延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