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当代图书馆》2010,(1):76-76
到图书馆度假,如今已成为时尚。虎年春节,不少市民来到陕西省图书馆过大年,用知识装点节日生活。春节期间,颇受古城市民青睐的“陕图讲坛”举办了多场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从大年初三到初六,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加。  相似文献   

2.
站在元旦这个终点与起点上,后面是圣诞节,前面是春节。在这喧嚣不安的人世间,流逝的时光改变着节日,改变着我们这些后人,也改变了我们的祖先。 节日的夜晚,灯火变幻。元旦,本来是春节的另外一个名称。中国采用公历纪年以后,就将每年的1月1日命名为新年的元旦。先前,中国人以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一轮回,时间像一个个圆一样不断循环,现在,不知不觉也变成了直线式的公历纪年。 圣诞节,神子耶稣诞生于马槽的日子。它大多是在冬天的飘飘雪花中降临。买一棵圣诞树回家。以圣诞老人的名义在长袜中装进礼物。教堂里飘出唱诗班赞美圣子的颂歌声。这是人们印  相似文献   

3.
春节联欢晚会需要脱胎换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步中 《现代传播》2004,(3):125-127
春节联欢晚会在度过自己2 2岁的生日后,无疑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对于每一个关爱春节晚会的人来说,这是不愿也不忍看到的情形。然而,如何让春节晚会重振雄风,再现辉煌,依笔者之见,须在晚会的定位、模式的突破、精品的打造以及竞标体制的改革上彻底脱胎换骨。一、晚会定位有待重新界定春节是传统的中华民族节日,是自下而上民俗性最强的节日。春节联欢晚会,顾名思义,具有节庆和联欢双重属性,“是辞旧迎新的联欢、庆典文化的点染、万民同欢的载体。”①在除夕这样一个特定的夜晚,在这样一个“神圣时刻”,人们需要的就是一个“乐”字,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4.
程兆申 《兰台世界》2003,(12):32-33
1950年的春天,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第一次迈出国门的毛泽东,赶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前,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踏上归程。1950年的春天,对于辽宁人民来说,也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毛泽东在访苏归途中,于3月1日  相似文献   

5.
陈小娟 《新闻窗》2007,(6):46-47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6.
“11月8日”这个日子,对于记者来说,不是一个狂欢的节日,也不是一个放松的日子。这一天,没有休假没有干杯也没有鲜花,报纸照常出版,电视广播照常播出,记者照常踏破铁鞋寻觅着;这一天,仅仅意味着要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更是一年一度的提醒——被人们称作“记者”的人,永远不要忘记了做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世纪伟人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回忆起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至今仍牢牢铭记心头,终生难忘。 那是1972年1月,临近春节的日子。出版口领导小组就节日的新书出版和存书开放问题向所属出版社和发行所作了部署。众所周知,那时在“四人帮”横暴恣肆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下,学术文化园地被暴殄一空,图书市场空前萧条、书荒现象严重。当时考虑到美  相似文献   

8.
构图的重要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十分喜欢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特寄这张《节日》,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春节到了,买些寓意吉祥的节日装饰,无疑会为家里增添几分火红的节日气氛。《节日》表现的是礼品屋内人们在专注地挑选可心的中国结。(佳能EOS30VEF18-40mm)  相似文献   

9.
年年春节年年报,虎年春节别一样。2010年的纸媒春节报道,总体上延续了往年春节报道的一贯风格:营造春节气氛为公众提供“过大年”的全方位的信息资讯服务,而其中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亮点,突破了往年春节报道的习惯性套路,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0.
刘宏  孟昭瑞 《青年记者》2017,(31):43-44
作为仪式的节日 从文化的角度看,节日就是一种仪式.比如说,中国在“文革”时期一度弱化了传统的春节,当时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封资修”的代表,官方鼓励的只有一些政治节日.但在“文革”结束以后,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迅速反弹,再次获得了比阳历新年更高的地位.央视春晚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对春节的恢复脱颖而出的,很多中国人把春晚看成一种新民俗.可以说,春晚最好地诠释了春节的仪式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工时制.1999年开始实行每年春节、“五一”、“十一”3个黄金周休假制度,政府的种种安排.从经济视角看,是为了拉动内需,鼓励消费.自此中国“假日经济”、“节日经济”孕育而生.加上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一个节日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节日都被商业化.物化了.成为一些商家眼中的“卖点”,成为商家赢利的最佳时机.各大商家心花怒放.瞄准节日经济商机,确实赚了个钵满盆满。  相似文献   

12.
雷雨 《军事记者》2001,(3):10-11
伴随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钟声,解放军报在一版显位置推出了“春节,在特殊的岗位”系列特写。这组特写从不同侧面、以独特视角记述“千家万户团圆时”戍边军人鲜为人知的节日生活,着力挖掘表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成为军报节日宣传的一个亮点,受到广大读尤其是基层官兵广泛好评。《中华新闻报》、《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也分别刊予以介绍、肯定,并称之为“贺岁稿”。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快乐吗?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北方包饺子,南方裹汤圆、做春卷,入夜了,小孩大人一起放鞭炮,将新一年的美丽梦想借助一蹿而起的爆竹,送入除夕的天穹。过去的春节,有这么多的花样,真正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春运的结束,这一波“春节概念”新闻才告别了受众。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内容。“春节新闻”年年要做,却又难以出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欢庆“虎年”春节,增长知识,辅导学习,新宁县图书馆举办了有奖“迎春知识联欢会”。联欢会上的活动有“巧答虎字成语”、“巧填春字诗”、“抢答文学知识”“歌谜猜歌星”、“速算数学题”等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节目。联欢会为获奖者和参加人员发了奖品和  相似文献   

16.
节日福利,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一些单位开始大幅削减甚至停发职工福利,以刹“四风”之名侵犯职工权益。为此,在临近春节前,各类媒体纷纷发声,追问年节职工福利边界究竟在哪里?表达年节职工福利到底发不发、怎么发?等一系列诉求。这些声音不但出自国家级媒体,也发自一些地方媒体。笔者注意到,尤其是关于节日福利的言论,从新媒体到传统媒体,有时形成一种覆盖态势,营造出一种为百姓说话的舆论氛围,呼应式地解答了社会口头舆论场的疑虑,也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说,至少自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如此密集关注职工福利的态势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咋。  相似文献   

17.
故乡过年     
莫言 《档案天地》2009,(1):58-59
退回去几十年,在山东乡下,并不把阳历年当年。那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这一是与物质生活的贫困有关——因为.多一个节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节日福利,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一些单位开始大幅削减甚至停发职工福利,以刹“四风”之名侵犯职工权益。为此,在临近春节前,各类媒体纷纷发声,追问年节职工福利边界究竟在哪里?表达年节职工福利到底发不发、怎么发?等一系列诉求。这些声音不但出自国家级媒体,也发自一些地方媒体。笔者注意到,尤其是关于节日福利的言论,从新媒体到传统媒体,有时形成一种覆盖态势,营造出一种为百姓说话的舆论氛围,呼应式地解答了社会口头舆论场的疑虑,也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说,至少自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如此密集关注职工福利的态势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十三家省市电台,推出“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向全国听众奉献了一台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节日“盛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次大联播中“烹制”了一道飘溢着浓郁中原风味的节日大餐——“盛世唱中原”,表达了对全国听众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20.
运作经营     
阿龙 《中国广播》2006,(4):60-61
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当今年“立春”的节气来临时,沉醉于富贵温柔之乡的人们还在休闲中乐不思蜀呢!好不容易过了春节7天长假,又迎来了十五元宵节。原想过了元宵节后,整个农历新年就算告一个段落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就连2月14日的“情人节”也喜欢凑凑热闹,于是乎整个2月人们似乎真的对 GDP 没“感觉”了。好在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