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吸收界定为IT技术在组织活动、业务流程中内化与融合程度,是研究企业利用IT技术投资获得商业价值这一因果关系链中的重要理论概念.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中"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思路,构建IT协调机制、知识整合活动与信息技术吸收之间关系模型,其中前两者分别对应了组织、个体层面因素.之后,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等方法对于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层面因素-知识整合活动会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程度;在组织层面因素方面,高层正式IT协调、中层正式IT协调以知识整合活动为完全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中层非正式IT协调既以知识整合活动为部分中介变量,同时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此外,高层非正式IT协调对于信息技术吸收影响并未获得实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IT作为信息技术的专业词汇,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可是,我们在拥有渊博的IT知识,实施IT的同时,却常常“挨踢”.这不是个语音上的巧合,在笔者看来,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中英对照信息.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05,(6):14-14
超过一半的企业正在放慢对IT安全威胁采取行动的速度。有研究显示,企业对信息技术安全、员工培训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需求,但企业中的诸多阻碍因素使需求和供应严重“脱节”。本月中旬CompTIA在其关于IT安全的第三次年度报告中指出:即便是加强了对IT安全漏洞的防范意识,仍有接近  相似文献   

4.
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IT)在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过程规范化和科学化,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增值信息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电子化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速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刻不容缓 1.IT是银行的神经中枢 实现银行电子化后,IT和银行业务将融为一体,银行的传统业务将通过IT转向后台。IT部门对业务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而且还起着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必不可少的管理、保障和控制作用;此外,许多新型的银行产品,如金融信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战略信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企业家都熟知利用20%的信息技术投资获得80%的商业利润这个20/80定律.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浪潮的逐步趋于理性,许多企业家已经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钱投向信息技术,然而信息技术难以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笔者认为,这个"信息悖论"的出现是由于盲目地应用信息技术表面上减少了显性成本,却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性开支.IT项目实施的失败可能将把企业拖入无底的信息深渊.因此,在实施IT项目,对信息技术投资之前必须要进行战略分析,加强战略信息管理.许多案例表明,由于企业缺乏战略信息管理,导致了信息系统实施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IT业界和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对绿色信息技术(IT)及绿色信息系统(IS)所进行的实践与探索,综述相关研究领域关于绿色IT/IS的研究文献,并从能源信息学、绿色IT/IS的作用、绿色IT/IS的采纳、绿色IT/IS的开发及管理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最后提出今后绿色IT/IS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旨在为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技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简称IT,即informationtechnology)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提出信息技术(IT)吸纳能力的概念,指出IT吸纳能力是促进信息系统(IS)成功的重要因素.将IT吸纳能力划分为采纳能力、实施能力和融合能力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它们对IS成功的作用机理.利用16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对IS成功都有正向影响,但各自的作用机理不同,并证明了IT融合能力对IS成功的影响力比采纳能力、实施能力大.结论说明企业要充分重视IT采纳和实施后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组织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2月 3日 ,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CCID) 主办、北京赛迪信息技术评测有限公司和中国计算机报承办的 " 2002年 CCID中国信息技术年会 " 上 , 赛迪评测公司推出了 16个专题的 " 2002- 2003年中国 IT产品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 和 18种信息技术产品的测试规范 . 本文作者在这些报告和规范的基础上 , 针对 2002年度我国主流 IT产品性能指标的严格测试和应用状况的分析 , 提出了未来几年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 , 为广大 IT企业顺应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改进现有产品和规划新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0.
赵凌  吴玮  吕壵 《信息系统工程》2014,(12):106-106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信息中心作为电网公司省级信息化的管理机构,其角色也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提供者向信息服务供应者转换,通过基于ITSS的信息运维服务体系搭建,完成了信息管理向IT服务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规范了IT运维服务管理,有效提升了IT运维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业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脚步的不断加快,IT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加速向前发展,并且要适应伴随着新媒体而产生的新应用的快速部署及迅速转变,因此媒体行业对IT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跟上媒体转型的脚步,IT基础建设不可小觑。这些新变化对媒体行业的IT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媒体行业的IT信息技术管理者,要利用好新技术,为媒体转型发展创造坚实的IT信息基石。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虚拟化技术日渐成熟,逐步被各行业IT基础建设所采用;云计算也不再是漂在空中的浮云,已经开始凝结成雨,  相似文献   

12.
5月20日,在美国举行的国际计算机CH尸大赛中,招商银行成为全球5家运用IT技术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金融企业之一,迈入“21世纪贡献大奖”决赛圈。C日户国际大奖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据评选委员会评价,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银行,而且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降低了经营成本,获得了高速的成长.是国际银行界成功运用lT技术的典范之一。监获奖因为IT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先波 《情报学报》2003,22(2):233-237
本文从IT投入产出测度、时滞、利润分配、信息与技术管理、股票市场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全面阐述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原因,揭示信息技术投资方面潜在的生产率问题,为人们恰当评价信息技术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IT产业国际竞争中信息技术转移、吸收和创新机理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学习行为模型进行研究。重点探讨IT产业全球梯度转移格局下,企业IT转移与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竞争与合作过程中的IT复制进化学习博奕关系;期望在增大IT产业转出方利益的同时,努力提高产业转入方的IT学习、吸收和消化能力,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尽可能地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从而为我国企业IT自主创新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技术外包的现状及其作用 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1].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2005,(4):12-13
一、期望与现实不符呼唤IT治理随着信息技术(IT)的高速发展,企业对ERP、CRM、Emarketplace等系统兴趣倍增。无纸化办公、网上交易等行为更是被广为倡导。社会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期望甚高,往往将之看作是一个“金蛋”,希望IT能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带来神奇的力量。然而,美好的愿望并非总能顺利实现。1997年,技术经济学家Paul Strassmann,在其著作《浪费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IT)评价注重通过评价提高效益,是有效监控IT应用过程,使其发挥最大价值的重要管理手段。图书馆依靠IT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改善信息服务效率,已日益成为新IT应用的前沿,因此,有必要开展IT评价,以评价为手段管理和促进IT在图书馆应用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图书馆必须认识和理解IT评价的内涵和特征,针对图书馆的行业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IT评价。  相似文献   

18.
IT并非是"无烟工业",事实上,IT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航空业。据国际信息技术调研机构估计,IT设备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数的2%左右,为了维持全球电脑的正常运行,人类每年会向大气层增加排放大约3500万吨废气。  相似文献   

19.
暨IT产品、技术展示会在京召开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于2008年11月2日在北京金三环宾馆成功召开“2008年政府IT产品采购与信息技术应用高层研讨会暨IT产品、技术展示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政府IT采购方面的大会。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把与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商务、多媒体等有关的技术和行业称为IT技术和IT行业,凡是与上述技术有关的硬件、软件,与数字化信息的制造、分配、存取、交流的物理形式和虚拟形式都被包裹在里面.其实IT可以细分.比如ICE指信息通讯和电子,ICT指信息和通讯技术,TMT指电信和多媒体技术,ITT指信息技术和电信,IS指信息系统,E-Commerce指电子商务,COME指商务网站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