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朱文丰 《今传媒》2003,(4):54-55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联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件”,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刘德天 《记者摇篮》2008,(10):24-25
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同时被称为新闻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而在特定条件下,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正面报道起不到的作用。盘锦境内的湿地保护、鸟类保护得益于舆论监督。自然保护区每逢遇到“啃不动的骨头”时,都要求助于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每次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作为学术话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舆论监督”一词开始比较频繁地见诸报刊。而过去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批评报道”、“负面报道”等。也逐渐为“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报道”所替代。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将“舆论监督”写进了大会报告。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5.
谢玉盛 《视听界》2006,(2):92-9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的媒体侵权案件数量已达5000多起,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侵权案件中,记者或媒体的败诉率达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警醒的数字。新闻媒体如何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避免新闻侵权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探讨。“内容”侵权舆论监督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要用无可辩驳、无可非议的事实来说话。然而,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虚假的新闻报道引发的。虚假的新闻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的故意,是作者为了获…  相似文献   

6.
如何应对恶意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目前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对付舆论监督的手段。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批评报道,都将会给当事人带来“名誉损失”,都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不少当事人不管自己有错没错,有理没理,都要冲冠一怒,来个“诽谤”“侵犯名誉权”等内容的新闻官司,出出自己被公开批评的一口恶气,用“法”治治那个敢舆论监督的媒体和记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从这几年来发生的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的情况看,基本上是媒体和记被起诉了,才被动委托律师找证据。但是,由于新闻采访的特殊性,时过境迁,往往难以取证。在法庭上提出主张但又缺乏证据,就意味着败诉的可能。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莹 《青年记者》2010,(16):64-64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拐卖人口案件的打击力度,新闻媒体也日益重视对此类案件的报道,营造了全社会共同“防拐”和“打拐”的氛围。然而,在某些打拐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性别歧视、煽情报道、伦理错位、侵犯人权等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1.
童刚 《今传媒》2006,(2):39
从广义上说“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从狭义上说是特指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舆论监督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上较好地发挥了激励、威慑、督促的作用,但是,媒介也发生了一些与舆论监督相关的问题,如失实报道、有偿新闻,甚至侵权案件等。本人认为除了某些编辑、记者有意闯“红灯”,以身试法外,大多数是由于对舆论监督的刚性与弹性认识不清、把握不好和运用不力所致,很有必要对其加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一)舆论监督,身处“叫好”与“犯难”之间,好不尴尬。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人民群众对之更是拍手称快。然而,谁都不能否认舆论监督之难。连连发生的血腥报复案件,将之说得明明白白。“叫好”与“犯难”,实际上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舆论监督的备受重视与不可或缺。那么,舆论监督究竟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的同志,说起舆论监督难,常常怪外部环境不好,说报纸的“婆婆”不够开明,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引起混乱,给工作造成被动,甚至把批评报道视为“抹黑”、“拆台”、“唱反调”。这确是事实。但也无庸讳言,舆论监督的内部环境也并非都令人满意,即有些报社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妨碍舆论监督正常进行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报社内部,常常起到外部环境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也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5.
韦俊虹 《新闻界》2006,(3):102-103
近年来,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不断发展的同时,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频频发生,新闻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得到极大关注。对于新闻舆论监督而言,尚缺乏国家法律的有力支持和规制。而名誉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上,都已很成熟。法律对新闻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不平  相似文献   

16.
齐琳娜 《传媒》2016,(8):92-93
媒体舆论监督,对社会正义的实现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完善的媒体舆论监督体制,应为司法机关的调查和法院作出公正判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舆论监督可以追问真相,但不应该对案件结果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不能干预司法部门的判决结果.对此,本文在简要探讨大众传媒“舆论审判”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如何防范“舆论审判”,以期进一步推动媒体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开展舆论监督,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各级党报纷纷开设专栏,增加了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分量。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因记者稍不“留神”便被报道对象“指控”其“失实”或“侵权”,从而引发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19.
参考与博览     
积极而们复地开展舆论监督现在,一些新闻机构对开展舆论监督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一种顾虑是,怕开展舆论监督影响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其实,从报道所起的积极作用、报道的正义性来说,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宣传。我们追求的是舆论的积极效果,是否推动了实际工作的改进,是否为人民群众说了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样的报道就应当被看成是正面报道。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应当跳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的小圈子,抛弃保护落后、包庇错误甚至“官官相护”的态度,以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来看舆论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监督。一些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7到18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新闻传播学和其他学科的师生和从事舆论监督实务的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和谐社会目标与舆论监督使命”。本次研讨会延续了第三、第四届的方式,即把两天的议程分为主题演讲和学术研讨两部分,分别占用一天时间。首日的主题演讲,会议邀请到13位(组)从事重要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主编,以及新闻诉讼案件代理律师和关怀社会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