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信息资源的质量、网络配置人员的水平、技术设备的先进性、网站配置的目标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配置效果。为此,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管理作一探讨,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
徐彬荣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43-45,53
阐述信息资源配置、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概念与内涵,分析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效率的条件和途径,进而较系统地提出信息市场的有效性、信息产业的政策目标和结构调整,从总体上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框架。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网络信息与信息资源的互动、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国家创新发展与信息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应用创新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设计了国家信息资源协同配置体系框架,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信息资源建设和协同配置实施四个方面探讨了协同配置体系建设的技术路线.基于影响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关键因素,从协同管理、主体合作和利益协调三个方面研究了协同配置体系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定义,列举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及内容,提出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及目标,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了信息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了三种目前比较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配置的技术方法,体现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对信息技术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国内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方面已逐步形成特色,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缺乏一套成熟规范的理论体系。国外主要从传统资源配置、网络信息资源调查、配置效率与效益、方法与模式、信息政策以及配置实现问题等方面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国内重点进行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意义与原则、效率衡量标准、配置模式、经济分析、影响因素、信息政策与信息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信息资源配置的一般概念出发,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合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的目标、原则及其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剖析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Web2.0环境下的"时间、空间、数量"立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最后分析了Tag、Blog、Rss、Wiki、社交网站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资源质量配置效率与DES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质量配置效率的前提条件有:优化信息环境,促使经济福利最大化;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信息供给量;需求、供给与环境的统一。DES模型是通过需求、环境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描述特定资源配置状况的,D、E、S三域相交部分包含了现实资源配置类型,DES面积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高。通过加强对DES模型中环境、需求、供给因素的分析研究,可提高信息生产传播的质量配置效率。图8。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信息资源适应性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勒中坚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22-125
不确定性是政府公共信息资源配置取得成功的巨大障碍。适应性管理是针对系统不确定性提出来的,是目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有效模式。根据适应性管理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在分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配置不确定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适应性管理模式解决这类问题,构建政府公共信息资源适应性配置的体系结构,指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为政府公共信息资源配置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3.
从隐蔽网络到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控制计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隐蔽网络研究概况和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控制计划的要点及纲要。  相似文献   

14.
试析信息政策与法规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介入和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周毅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7):54-58,81
分析信息资源配置中政策与法规介入的必要性,并对信息政策与法规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管理作用和协调作用进行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5.
A within-subjects experiment explored how the number of online, hyperlinked stories available for individuals to choose from affects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a selected story. Participants chose and read unpleasant online news stories from a Web page containing either 5 or 15 headline/photo hyperlinks. Heart rate data indicated more cognitive resources were allocated to reading stories selected from the larger array of hyperlinks. This increased allocation of cognitive resources also led to more accurate story recognit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sight in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interactive, online news as well as limit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news Web sites.  相似文献   

16.
Web2.0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模式。无论是用户管理还是信息资源组织,Web2.0都体现出自组织的特征。文章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动力、条件,论述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提升文献资源内部控制水平,满足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建设适用于文献资源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夯实图书馆科学管理基础。[方法/过程]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现状调研出发,明确文献资源内部控制目标。基于文献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文献资源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文献资源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和举措。[结果/结论]制定文献资源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运营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目标,从管理体制与机制、计划与配置、使用与维保、处置、信息化管理、绩效考评与监督评价七大部分构建文献资源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形成"规划--执行--评价--提升"的闭环质量管理,促进文献资源内部控制的动态管理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人员管理中存在着人员配置模式不合理、人才流失与浪费严重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图书馆效益体现、管理和人员素质等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合理配置与使用、科学选人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努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网上证券金融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个自行研究开发的网上证券金融信息采集系统的系统功能、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算法设计。指出这一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网上证券金融信息增加与查找利用的矛盾, 对于网上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