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以完全或部分不公开职业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活动。目前,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此也引发了关于隐性采访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争议,也使新闻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如何正确把握隐性采访的尺度,避免陷入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禁区,是新闻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并妥善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隐性采访要重视政治性导向,要通过事实真相的报道反映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使人通过新闻报道迅速领会媒体在宣传什么,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其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进行揭露,抒发民声,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由此而带来的新闻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新闻采访中易涉及到的侵权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对如何在合法的情况下防范新闻侵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凯 《新闻世界》2011,(6):173-174
隐性采访是进行批评报道的有力武器,堪称投向社会丑恶现象的"投枪"、"匕首"。然而,近年来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新闻侵权诉讼也随之增多,有的记者因此而被告上法庭。不少隐性采访更饱受"钓鱼采访"的质疑,引发争议。应着力提高记者法律意识和采访技巧,有效规避侵权"雷区"。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在当今备受重视,揭黑式的调查报道越来越火热,而隐性采访这种最适合揭黑的新闻采访方式也被各新闻媒介争相采用。在新闻实践得益于隐性采访时,从法学领域则看到的是隐性采访带来的新闻侵权问题,隐性采访产生的法律纠纷也经常出现。本文从新闻学和法学的两个维度来分析隐性采访,以期为隐性采访的新闻实践和法律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隐性采访”,通常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进行秘密采访或者化装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一种常用手法。隐性采访往往使媒体能获得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地逼近事件真相,突出采访环境的原生态和“内幕”后的真实情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  相似文献   

6.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这种被人们称为“偷拍偷录”的新闻采访方式,眼下正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记者的偏爱。尽管有人对这种采访方式提出异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热衷于挖掘“秘闻”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8.
林木 《新闻前哨》2001,(1):31-3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隐性采访在新闻实践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事实证明,隐性采访只要依法进行,且使用得当,对搞好新闻工作,尤其是新闻舆论监督大有帮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之所以能成功开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得益于隐性采访这种特殊方式起到的特殊作用。 隐性采访是把“双刃剑”,弄不好易越法律“雷池” 所谓隐性采访,即指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一般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在敌方或犯罪嫌疑人中采访,对那些拒绝采访的人进行采访,或用于检验一些单位或个人的工作情…  相似文献   

9.
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记者采用非记者身份收集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通过对近年来大量隐性采访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策划新闻”这一现象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隐性采访究竟如何策划新闻,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策划新闻的误区?下面,笔者试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俭 《记者摇篮》2004,(9):37-37
从新闻采访的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出.隐性采访可以界分为有意识地隐去采访的真实目的、记者的真实身份、变更自己的记者身份等三种形式。隐性采访的大量应用.对正面报道进行了有利的补充。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分量,使采访最大限度的逼近新闻事实.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记者也能深入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取独家新闻,从而,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乔一峰 《视听界》2013,(3):98-99
根据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和方法,隐性采访可分为记录式和介入式两种方式。记录式隐性采访是记者以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在暗地里不动声色地进行观察、记录和采制新闻事件的过程。介入式是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所要采访的事件。隐性采访能够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性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的隐蔽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具有较强的可视性。但是隐性采访极易构成侵权,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12.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探知新闻事实、触及社会深层与底层、并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形式,也是显性采访的有益补充。对隐性采访的议论和评判颇多,有的赞之曰"记录真实的最佳法宝",有的贬之曰"不知死活的胡作非为"。在隐性采访过程中,如何对记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防止他们假借隐性采访之名,行新闻造假之实?媒体监督机关如何严格把关,建立隐性采访的防假机制?这些问题是理论界亟需探讨的。本文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入手,探讨记者隐性采访时的职业底线、遵循准则、操作方法,以及媒体监管机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及其规避办法进行了探讨.其中详细研究了隐性采访的历史、含义、特征和法律规定;分析了隐性采访中新闻侵权现象的成因及其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隐性采访中规避新闻侵权现象的抗辩事由,及其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光辉 《新闻窗》2005,(5):59-60
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媒体记者如何应对因采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成了新闻界、法律界不断探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国新闻立法滞后,而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往往采用民事审判规则,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新闻侵权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往往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难以把握的业务难点。本文就新闻采访如何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即暗访偷拍。这种特殊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甚至将其作为采访批评报道的“杀手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就常用“偷拍”的手法获取更加隐蔽的事实。这比记者亮证采访,往往获得料想不到的效果。新闻受众也十分欢迎新闻媒体隐性采访的报道,认为其真实可信,能揭到某些现象的深处,触到某些人的痛处。这样的新闻看起来过瘾。 隐性采访,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新方法。这种采访方式外国有之,中国也有。当前,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舆论监督的逐渐深入,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记者采访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除了显性采访(即亮证,公开记者身份)外,隐性采访越来越为记者所倚重,并成为调查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等舆论监督行为的主要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的长处这里不表述,其隐含的风险,不得不向同行们提醒。因为隐性采访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慎重其事。 一、以什么身份采访 任何记者首先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公民而存在,具有在法律上的任何民事行为能力。凡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法定权利,他都可以行使。警察为了侦查、…  相似文献   

18.
曾彤 《新闻界》2003,(4):21-22,24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一、关于隐性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1999年版)对隐性采访定义如下:“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周珂 《新闻世界》2008,(9):125-126
隐性采访以捕捉新闻的真实性、鲜活性,深受公众欢迎。在隐性采访中记者必须隐瞒身份,只有这样,才可能更方便地获取到有价值的新闻。但是,记者同时也要注意诚信问题,以免诚信危机的加深。隐性采访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的,作为公开采访有效补充的采访方式,在不得不使用隐性采访方式时,记者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