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受众需要,所以必须从社会角度去拓展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什么是社会角度?到底从哪儿去下笔? 写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苗头 前几年,当武昌火车站出现春节刚过的“民工潮”时,如果单纯从经济工作去报道,只可写武昌火车站某日乘客达到多少人,当天能走多少,滞留多少等。但记者从社会角度着眼,将这一刚出现的苗头称为“民工潮”,并分析了“民工  相似文献   

2.
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地方经济 电视经济新闻要想抢夺眼球,就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要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要善于捕捉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善于捕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任哲峰 《青年记者》2010,(18):54-54
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地方经济 电视经济新闻要想抢夺眼球,就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要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要善于捕捉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善于捕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化立场,即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视点来考察社会现实生活。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是指新闻记者、编辑在采写、编排新闻时具有一种女性意识,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男性的角度来表现妇女,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女性的报道,其女性主义视角主要体现为: 一、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妇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新闻对…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经济报道存在着“死、慢、长、浅、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 一、改“死”为“活”的关键在于多从群众的角度,少从工作的角度;多从消费的角度,少从生产的角度采写经济报道. 二、改“慢”为“快”,增强经济新闻的时效性.改总结式报道为连续性反映;努力寻找新闻根据,增强新闻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7.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财经新闻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展。从商业经营者到个人投资消费者,从政府的经济部门到普通公民,社会各个层面对财经新闻的需求日益强烈,各类财经媒体面对的受众情况更加复杂,受众不同类型的多样和细分化使媒体的报道视角也需要进行分层,分向发展,经济新闻的切入点和报道重点的多视角正在此种形势下出现的。经济新闻的视角多元化表现权威化的政府视角——这一报道视角从国家或政府的全局出发,解释对百姓生活的利弊得失的影响,宣传与信息并重,沟通上下提供决策参考,主要出现在主流媒体的财经新闻报道中,意在发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负面报道成为舆论监督的代名词。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媒体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科学发展角度实事求是地将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反映出来,分析问题症结,探索解决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及早发现问题、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还有助于化解矛盾、促进问题解决、规避可能会酿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有效地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和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11.
陈霞 《新闻前哨》2012,(9):78-79
新闻媒体在洞察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如何以人为本,做好社会问题的报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从人文精神的视角,探讨社会新闻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经济新闻出现一批好作品,然而,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报道领域过于狭窄;报道手段过于枯燥;报道角度过于生硬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济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 作为《钱江晚报》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近几年我有机会采访经济领域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有了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3.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新闻改革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研究、回答的问题很多。 这里仅从新闻核心价值的角度谈谈对党报新闻改革的几点看 法。 一、新闻核心价值的回归:中国的新闻变革与趋势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首先回答什么是新闻的核心价值这 一基本问题,并立足这个视角,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的 新闻改革与趋势,并得出结论。 第一,什么是新闻的核心价值。 什么叫新闻?新闻从业人员人人都能够回答:新闻是新近 发生、或者新近发现的事实的客观报道。 可是,不同媒体、不同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很大差 别,即使报道同一事实给人的阅读体验也不一样。有的报道鸡  相似文献   

15.
一、商界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原因   相比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较专业,受众面较窄.但近年来,各媒体对商界的社会新闻报道越演越烈,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商界本身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各种关系的综合体,它不仅体现着经济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社会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因此,面对商界,既可作经济报道,也可作社会报道.其次,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商界越来越有话语权,商界人士常常跳出经济领域,参与一些有影响的社会交往,或开展一些具有社会效益的公益活动,达到宣传目的,这是商业社会新闻出现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其三,人们的阅读需求已经有所突破,成功的商人本身就成了大众的兴趣点,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围.此外,新闻竞争加剧,大众媒体也需要跳出习惯的范畴,突破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壁垒,从浅显易懂的社会新闻角度来报道商界,可以提高可读性,扩大读者群和影响力.   ……  相似文献   

16.
一、商界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原因 相比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较专业,受众面较窄.但近年来,各媒体对商界的社会新闻报道越演越烈,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商界本身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各种关系的综合体,它不仅体现着经济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社会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因此,面对商界,既可作经济报道,也可作社会报道.其次,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商界越来越有话语权,商界人士常常跳出经济领域,参与一些有影响的社会交往,或开展一些具有社会效益的公益活动,达到宣传目的,这是商业社会新闻出现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其三,人们的阅读需求已经有所突破,成功的商人本身就成了大众的兴趣点,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围.此外,新闻竞争加剧,大众媒体也需要跳出习惯的范畴,突破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壁垒,从浅显易懂的社会新闻角度来报道商界,可以提高可读性,扩大读者群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深入,人们愈益清晰地认识到,经济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认识也日益深入记者们的新闻思维之中,这使得记者们更加注重从丈化的角度报道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了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特现象,但由于记者们对经济新闻的文化学思考还处于经验的层次,没能进入理论思维的自觉,因而在新闻实践中缺乏文化学上的掘进深度.本文试图对经济新闻作比较系统的文化考察,以期引起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搞好会议报道与发挥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休戚相关.会议报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实质上就是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能从会议报道这一"新闻富矿"中拓展思路和报道空间.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少会议报道,或者降低其在版面中的位置.而应从"三贴近"的角度出发,跳出一般性程式化报道的苑囿,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报道的新闻含量,强化记者和编辑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能力,把会议中蕴涵的丰富新闻资源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经济宣传报道难以摆脱简单化、程式化的框框,很难激起听众收听的兴趣,更难以产生具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佳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宣传的报道面太窄。那么,怎样拓宽经济宣传的报道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转换报道角度,打开经济新闻的社会视角。要改变以往经济新闻的写作角度。把从经济工作的角度写经济新闻改为从新闻的角度写经济新闻。要把经济新闻从领导的角度,工作的角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