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对灾难报道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此类题材的突发性、负面性和社会性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要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合乎时宜、合乎受众的心理需求,以最佳的方式把受众最需要的信息传达出去。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数以万计,本文以新华社记者朱玉的汶川大地震报道为分析文本来阐述优秀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媒体迅速抢滩,利用各自的优势,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在发生的事告诉受众,这极大地满足和尊重了受众的知情权,其报道方式引起了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一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不同方式方法的反思和研究,为灾难新闻报道理念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时代变革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灾难新闻因其突发性、震撼性,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部分灾难新闻报道却引起了较大争议,尤其是以官方通报为代表的部分消息,空喊口号、突出"领导",却缺乏有效信息。在官方话语框架主导下的新闻报道多采用主动语态的形式,容易引发与受众的隔阂;而采用"被动语态"报道模式,则容易被受众接受,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民日报》5月13日~31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究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传播效应以及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5.
灾难新闻属于突发事件新闻中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主流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意象和比兴等文学写作手法。新闻文本实质上是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本文以人民日报对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我国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所指与新闻客观性要求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彤 《记者摇篮》2013,(1):11-12
近年来,随着灾难报道的不断发展,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尤为严重。灾难报道不能只局限于直面悲剧,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个体感受,给生命以尊严,给受众以震撼,从而引起共鸣。处理好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  相似文献   

7.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1,(9):140-142
灾难新闻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从南平电视台对“郑民生事件”、“南平泥石流事件”等灾难新闻的报道,大体可以看出国内地方电视台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电视台灾难新闻报道的多重维度,旨在为地方电视台做好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黄宇慧 《新闻窗》2013,(3):28-28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灾难事件报道需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考虑到受众的内心体验,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状,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等人性光辉。同时,记者要时刻关注灾难中的人与事,关心灾难中的受害者及其亲属的生存状态,发掘灾难事件中人性的善与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建国六十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史,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史上的教训与不足。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更应尊重新闻规律,充满人文关怀,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灾难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既要体现党和政府对灾难事件的重视和关心,体现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态度倾向,又要融入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报道,是不成功的报道。笔者认为,要从受灾当事者、新闻报道者和受众三个方面和环节来提升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在我国一直是主流媒体 的优势和强项。而在社会变革的转型时 期,受众对其的关注度却在弱化,典型 报道在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也在逐步由主流走向边缘。这其中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对现代受众特征 的了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弱化:几对矛盾凸现认知落后 典型报道是一种以宣传为主要目 的的新闻报道形式。长期以来,它体现 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传者本位的新闻观 念。与现代传播理论相比,二者主要在  相似文献   

13.
灾难新闻,是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等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从大众传播的规律而言,灾难事件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生活上带来巨大的震撼,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操作难度大的新闻报道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灾害事件频发,灾难新闻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众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报道,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6.
姜伟超 《新闻世界》2009,(12):125-12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的精彩表现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不少媒体记者对灾难事件报道经验不足,在采访过程中给被采访者和受众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新闻报道中的最小伤害原则应引起媒体从业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媒体报道的实例阐述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在审关取向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报道低俗娱乐化、曲解新闻的“接近美”、语言文字与报道基调不协调等。由于灾难新闻一直以来都享有非常高的关注度,某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消极地迎合受众,不仅没有发掘新闻中的美,反而将灾难盲目地当做热点追捧、炒作,这无疑会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嘉懿 《视听》2016,(11):126-127
以2016年7月初发生的南方洪灾事件为例,探讨突发自然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从短暂满足受众情感需求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偏离了媒体应该持有的中立态度,会逐渐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削弱受众信任程度,引发次生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参与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参与性报道方式更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被融入到报纸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报纸新闻的传播理念就是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编写和制作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但是,从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现状可以看出,参与性报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媒体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参与性报道方式在报纸新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