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的保管工作,担负有双重任务,它既要对文物的收藏保护负责,使其尽可能完好地传于子孙后代,这是它的神圣职责;同时,又要积极提供文物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充分地发挥文物收藏之作用,让它古为今用。保管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更长期地使用,而使用中又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使它不受损害,这是利用它的前提。保管部门和保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如何完满地实现这双重任务,使这两方面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的文学,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在这三千年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提高。一方面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即它的内容,不断地有所扩充;另方面,它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技巧,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人类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对人类而言,研究网络文化,关注网络文化,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相似文献   

4.
应该说,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少量地运用一些数字,是可以的,甚至在某些内容的报道中是必要的。数字有它独特的个性。它简明,可用简单的数或量的表示,来说明某个事物和问题的具体内容;它鲜明,可以通过某几个数或量的对比,来证明某个事物和问题的发展或变化,类同或差异;它突出,可以凭借数或量的某种形式的披露,来突出和显示新闻内在的深刻主题。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科学地、精确地、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字,有利于说明新闻内容,也有利于新闻思想的深化。毛泽东同志生前曾亲自为新华社和党的报刊写  相似文献   

5.
钱之强 《今传媒》2003,(1):15-16
2002年的《陕西日报》,紧紧地把握主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延续不断地、很有节奏地组织一轮又一轮舆论强势;它的主旋律是昂扬向上的;它的理念和报道内容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武昌首义》这出戏有很多长处,比如,它全方位地、比较生动地反映了100年前那次武装起义;比如,它既注意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又恰如其分地对细节做了必要的装填;比如,演播和录制的精心、到位等等,都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02年的民办报纸《大公报》,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它饱尝了民营报业的艰辛,铸就了汉语报纸的辉煌。只有在它的历史中,我们才能触摸它、了解它;只有将它放到它所处的历史中,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它、认识它,客观地评价它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8.
新闻受众为什么要读报、听广播?一般人都会回答:为了得到消息,为了得到知识和教育,为了消遣、娱乐。这种回答对,又不完全对。说它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没有触及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研究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是办好新闻事业的“秘诀”。  相似文献   

9.
想了一下,对我来说,还真没有哪一本杂志能象《美育》这样,从创刊号到现在,一期不少。因为喜欢它,自然给予它的关注也就格外地多一些。我发现,《美育》这两年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姑且不谈它的文字内容,就从封面和插图来说吧,如果同它第一期封面的那幅黑白木刻相比,那现在简直有了“质的飞跃”。原来把它和《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类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一些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的成分,凭想当然地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和扩展,或者过于武断地对于事件的未来与结局给出似是而非地预测和推断。它是一种在媒体上多见的、又往往是不容易被一眼看透的新闻现象。本文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它的类型、产生的根源及如何防止和抵制。  相似文献   

11.
电视记录片是电视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的品种,但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工作中,人们对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地位、功能、特征,对电视纪录片和美学、和文学、和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等,认识很不一致,连名称也不统一,不少人把它叫作“专题片”,也有人认为,“专题片”这个称谓不科学。在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中,是更多地强调它的纪实性和真实性,还是更多地强调它的审美功能,它究竟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诸如此类,众说纷纭,很不利于实际工作。为此,我们希望实际工作者、研究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希望本刊的作者和读者,能就电视纪录片问题开展一场讨论,力求明确它的规律,使这一重要品种更好地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学习写作是从写人物特写开始的,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人层出不穷,人物特写这种形式,不论把它划为文学范畴,或者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都是一件反映现实生活最有力的武器。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有高度的提炼、概括和完整的故事性;它要求我们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形象地、轮廓地描绘出来。因此,它反映生活和斗争就更迅速,教育、说服和影响读者也最有力。小说和人物特写,就其描绘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充分地展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来谈,它们是共同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为创造形象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小说作者可以靠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生活感受,加以概括、想像和对题材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数字,或称数据,是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新闻,它的“新闻眼”就是数字,一旦离开了数字,它的新闻价值就丧失殆尽。在新闻中妥贴地使用数字,可以翔实地体现成绩,具体地表达概念,鲜明地对比典型,形象地衬托事例,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阜新日报》是典型的中小型地市报,它曾面临的困惑折射出全国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它所探索的"三化"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难题,为同类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典型宣传不能绝对化。对典型要历史地看、全面地看、发展地看,即辩证地看。要把握好宣传的时机、分寸和度。要历史地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典型不可能生来就是。它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当然,在宣传典型时,需要不需要涉及到它的幼稚...  相似文献   

16.
人民的新聞报道是重视客观和立场问题的。就是說,我們的新聞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同时又是有立场的。这是每个人民的記者必須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則。所有我們党领导的人民的报紙和通訊社,由于它們坚持發布这样的新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阐明它的發展规律,指出它的發展方向,引导人們不息地前进,始終是站在無产阶級和广大人民的立  相似文献   

17.
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新闻前哨》2008,(8):66-67
刻板印象是一种人类天生具有的认知策略,它自动地、无意识地、难以改变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刻板印象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本文引用社会认知心理学中对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分析它对新闻采访工作的影响,探讨记者应该如何控制刻板印象的不利影响,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8.
试论深度报道在校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芬 《新闻知识》2003,(10):57-58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的、全方位的、详尽的报道形式。赋有思辨色彩是它最大的特点。这种报道形式不是单纯地反映新闻事实,而是将新闻事实与理论评论巧妙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张炜文学作品的重要一支,它弥补了小说、诗歌的某些局限,使他的艺术表达更加透彻和丰厚。《午夜来獾》不是狭义的散文,它是作者在香港、美国等地高校或媒体的讲演、对话,严格地说它是谈话录。这些谈话录结集后,我们读到的却是质朴而深刻的美文,  相似文献   

20.
张振成 《网络传播》2007,(11):84-87
互联网和真实的世界相结合产生了多功能的“网络地理”。 “整个地球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星球优雅地旋转着。希罗伸出手抓住了它,旋转了一下,让俄勒冈州正对着自己,然后命令它拨开云层,让他能够清楚地看到群山和海滩的景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