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文 《新闻传播》2022,(3):20-22
婚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婚姻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意义高度重视.运用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范式对两代中国人婚姻观的代际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会发现成长于前喻文化环境的70后父母秉持着前喻习得式传统婚姻观念"催婚",希望子女可以在规训中继承长辈的生命历程时间轴.而成长于并喻文化环境的90后子女却在同代人...  相似文献   

2.
党洁 《东南传播》2023,(7):130-132
人类社会发展中,代际冲突是一个自然现象,在数字媒体的加持下,代际冲突问题凸显。在代际冲突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典型,网络语言通过符号化展演,表达了网络原住民在文化方面对本群体的认同以及与其他群体的区隔,由此,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经过范畴化、自我范畴化以及文化融合的偏向等过程,文化冲突成为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提供超然的共享目标,提高数字媒体素养,加强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都可以防止代际冲突极端化。  相似文献   

3.
张琴 《新闻世界》2004,(6):10-12
网婚说白了就是网络上的“婚姻游戏”,在生活中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模仿现实的手续在网上“登记”、“结婚”、“安家立业”。并在一个虚拟的图环境中体验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操持家务。甚至虚拟“生儿育女”。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2万人参与到网婚中来。这种虚拟的“婚姻”关系在网络中比比皆是。网婚人群也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教师、司机、公司员工、自由职业等等。网婚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颠覆了传统和道德的戒律。婚姻几乎成了儿戏;与此同时,现实的家庭秩序和夫妻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威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和内部力量的调整相互作用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关系面临着新的变化和困境,与此同时,我国传媒也经历了变革和转型。媒体更加关注与普通大众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积极发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敏锐地捕捉到家庭代际关系这个民生主题,展示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家庭代际关系模式,大胆探索新时期家庭代际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5.
B站《屋檐之夏》节目采用“真人秀+观察室”的模式,将城市独居老人与城市漂青年这两个在日常生活中鲜有交集的族群聚集在同一屋檐下,通过长达21天的共同生活观察,探讨代际互助的可能性。本文对《屋檐之夏》的叙事题材、视角和主体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对如何实现叙述“忘年同居室友”之间的“冲突与协商”以及如何描绘代际互助之间的温情时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钿  杨莉明 《新闻知识》2023,(11):41-51+94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在代际层面的体现。本文以短视频App为“数字代沟”研究视角的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青年和中老年群体在短视频接入、使用和素养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此了解短视频的数字代沟特点及成因,从而探究数字代沟的弥合路径。研究发现,青年与中老年受访者在短视频App的接入、使用与素养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人口特征变量是影响“数字代沟”的重要因素,而家庭代际关系对“素养沟”影响更加明显。用户获取信息不对称、新媒体素养缺位及平台适老化程度不足等,是形成“数字代沟”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间的“数字反哺”有助于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综合媒体与社会力量则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实现数字代沟的弥合。  相似文献   

7.
党洁 《东南传播》2021,(8):15-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社交媒介逐渐成为人们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景.社交媒介场景下,由于存在用户构成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商业逻辑下的内容偏向,在保护亚群体文化纯洁性的原始推动力下,代际冲突几乎不可避免.从维护和谐社会的角度,消除代际冲突又是必要的,社交媒介通过推动代际再类别化,增强代际间互动,提供多样化社群等,使代际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手机对青少年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吉登斯的“时空分离”为理论框架,剖析了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对于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手机使家庭代际传播实现了“缺场的在场”,延伸并强化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此同时,手机延伸了父母的控制,使他们即使“身体缺场”,也能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微管理”;对于父母的这种“远程照料”,孩子们十分矛盾.此外,手机还使“近在咫尺”的亲子之间面临着“在场的缺场”“交流的无奈”等尴尬图景,引发亲子关系的不谐音.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安·泰勒的作品《思家小馆的晚餐》讲述了一个因父亲出走而变得支离破碎的家庭的故事.作品刻画了家庭中父母、子女生动的人物群像,探讨了婚姻生活、代际冲突等家庭问题,引人深思.译文突出了文本语言的细腻感和真实性,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及代际冲突日益加重,公共图书馆探索促进代际融合的多元路径成为落实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转型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代际融合服务实践,指出其注重开展多元化的代际项目、强调代际双方共学共享、密切关联社区、重视为低龄儿童及特殊群体提供代际融合服务等特征,进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树立促进代际融合服务理念、推进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多元主题的代际服务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代际服务模式等策略推进代际融合服务实践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指导,聚焦大学生的微信家庭群使用情况,对20名大学生展开质性访谈,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家庭微信群塑造线上代际传播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信息、情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传播动机,从家庭内部剖析弥合"数字代沟"的协商式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惯习的形成.父母的影响,可以造就子女不同的媒体使用习惯.而当代家长对孩子的媒介素养的培养是在社会转型、文化知识传承模式发生深刻改变,出现了父辈向子辈学习新知的"文化反哺"局面的历史大势下进行的.面临代际观念差距拉大、子辈社会化渠道增加、父辈权威进一步消解、子辈更为独立自主,进而代际冲突频发的局面.现实生活中,家庭中两辈人的媒介使用、媒介观念和媒介素养均存在不少差异,但代际间的沟通却并不理想.那么父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家庭中对子辈媒介素养进行培育?笔者认为或可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丁世忠 《新闻爱好者》2011,(22):154-155
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许多小说,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说明很多人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都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阵痛。在他们所面临的矛盾与痛苦的抉择中,也蕴涵着作者对代际伦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如果一个已婚的人再与另一个人结婚,就犯了重婚罪;如果他偷偷与第三者同居,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近来兴起另一种婚姻——网络虚拟家庭,或者叫网络同居、网婚。据调查,在网婚一族中,70%的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95%的网婚男女根本没见过“同居一室”的配偶。  相似文献   

15.
丁世忠 《新闻爱好者》2011,(11):154-155
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许多小说,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说明很多人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都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阵痛。在他们所面临的矛盾与痛苦的抉择中,也蕴涵着作者对代际伦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时代.“银发浪潮”席卷而来,养老成了全球性话题。然而.如何对待老人.在家庭代际关系上.中西方却有很大不同。一位美国教授.曾在多种场合.提问过同一个问题.东方人的回答和西方人的回答大相径庭。问题是这样的:“一位先生带着太太、孩子和老母亲划船,出了事故.船翻了.先生应该先救谁?”接受提问的有西方人,也有华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代际阅读推广的概念与社会价值的深入挖掘,探索当代图书馆开展代际阅读推广的基本路径,尝试提出建立完善代际阅读推广的法制安排、组织形态与激励机制,营建支持代际阅读推广活动的适宜场所或空间,开发支持代际阅读推广的开放智能传媒平台,创建支持学校、社区和家庭代际阅读推广的微服务社会网格,联结整合社会力量在更大范围实施常态化代际阅读推广,精心设计代际阅读推广特色服务项目,策划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代际阅读推广常规活动,重点提升老年和青少年的核心信息素养等若干较为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章欣先生对《第四代人》的争鸣文章《错漏百出的“代论”,“自我”膨胀的赞歌》,(见《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2期)想法颇多,说出来请读者指教。兼与章欣先生商榷。一、“代际分析方法”能否成论? “代际分析方法”可以成论。因为代际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既是  相似文献   

19.
飞花拾零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十大变迁1、传统孝道日趋淡薄,父权夫权家庭逐渐让位于平权家庭,长辈权威降低,家庭由以父母为中心转向以子女为中心。2、“多子多福”、“光宗耀祖”的传统大家庭观念开始淡化,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人口减少。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念淡薄,“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所接受,不婚不嫁的独身者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家庭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宣传中,过去那种“催耕、催种、催管、催收”的“四季歌”,现在不大唱了。可是,如今又盛行起“节日谱”了。每逢“三八"、“五一”、“五四”、“端午”、“六一”、“七一”、“八一”和“十一”,再加上“元旦”和“春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相同内容和题材的稿子一涌而上。妇女中的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