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29-32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力由媒体所吸引的受众注意以及媒体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两部分构成;提出广告主对媒体的选择不仅只关心媒体所能到达的受众数量,更注意媒体影响和改变受众态度/行为的能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对媒体内容制作的投入以及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朱轶  林晖 《编辑学报》2019,31(5):578-581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历融合之后,诞生了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特点的“四全”媒体。从“四全”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变革及其对编辑素质的新要求,并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四全”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媒体,但是媒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媒体声名显赫、影响巨大,有些媒体则默默无闻,朝不保夕。我们把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称之为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其中最为顶  相似文献   

4.
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主流媒体要做主流媒体的事,主流媒体要发主流媒体的声",主要谈四个观点:一、媒体性质决定媒体责任媒体发展有千规律,万规律,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是第一铁律。媒体责任是由媒体性质决定的,特别是中国媒体,无论是自收自支还是差额补贴,基本性质是"党资国产",从这个本质出发,媒体应该为党和国家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4,(4)
正根据传媒梦工场、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和传媒杂志社合作成立的媒体微博运营研究项目组发布的《2013媒体微博运营年度报告》之分析数据,特制作了2013年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其中位列前50名的媒体微博中,有13个中央级媒体微博,25个省部级媒体微博,1个地市级媒体微博;宣传导向微博有9个。在这些媒体中,不同类型的媒体微博数量依次为:报纸媒体微博14个,电视媒体微博13个,新浪产品11个,杂志媒体微博7个,媒体网站微博3个,电台微博2个。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新闻思想对融媒体的发展之路,构建了融媒体传播格局,引领着我国媒体融合走上快车道。本文基于新时代的新闻指导思想,首先阐述融媒体的问世;接着阐述融媒体的概念和融媒体时代的特征;融媒体时代新闻的现状;新时代发展融媒体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重点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融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新时代新闻思想下实现融媒体发展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韦美膛 《传媒》2021,(15):77-78
直播电商为媒体经营模式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媒体纷纷入局直播电商之际,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该如何运用直播电商,创新媒体盈利模式,拓展媒体转型发展空间.文章认为,媒体要认清直播电商的本质,突出媒体的直播电商特色;发挥媒体自身优势,使媒体成为经济建设的深度参与者;结合媒体自身情况,探索合理化的直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一新理念彰显了党中央重视媒体的善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突破传统理念、做好媒体工作、提高执政能力的行动指南。认真分析善待媒体的深刻内涵,我们发现,善待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媒体的深入沟通和友好交流,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关键问题在于,怎样让媒体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充分体现,让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陈发宝 《中国广播》2014,(11):93-93
我国广电媒体要想在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继续确保主流媒体地位,必须探索一条有广电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这条路径应为:紧紧依靠广电媒体内容制播优势和品牌优势发展新兴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重构广电媒体流程,通过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层融合、一体发展,实现传统广电媒体的整体转型和能力升级,最终引领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进传统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品质、用户意识、媒体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相德宝 《当代传播》2011,(6):98-101
本文选取了10种自媒体,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自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中的主要特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自媒体内容并非原刨,而以转载为主;传统主流媒体设置自媒体议程;英美发达国家垄断自媒体信息流;发达国家受众形塑自媒体对华舆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自媒体时代的舆论领袖;重大事件频发引发国际自媒体关注;自媒体对中国报道框架与...  相似文献   

12.
“善待媒体”与“善做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最近连续强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三善”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的诠释,把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加具体化。同时,这也是对媒体社会作用的肯定,对媒体的信任。对媒体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价值的尊重,对全体媒体工作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竟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朱海玲 《传媒》2019,(9):32-34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巍 《今传媒》2023,(10):53-56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新型挑战。为实现“涅槃重生”,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传承电视媒体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与其他媒介的融合,成为电视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在转型发展中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路径,旨在为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电视媒体改革和革新迫在眉睫.融媒体时代积极助力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能创新电视媒体发展格局,使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突破发展困境,寻求一条符合电视媒体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了解融媒体特征,能得知媒体融合优势,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创新电视媒体发展策略,期望以此提升电视媒体影响力,使传统媒体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体时代到来至今,我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界越来越关注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新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总结2011年媒体文化的研究现状概括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不同方面,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在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行业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电视媒体有必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优势发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文章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发展的实际现状,在分析电视媒体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电视媒体发展的形势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对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拓宽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广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在融媒体时代让广播媒体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融合操作进行探索,首先介绍了融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具体融合操作。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