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的检点事件有两个:羽毛球故意输球事件和16岁的叶诗文成绩超过男子引发质疑一事.在开赛第一周当中,关于中国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这两件事情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受众对涉外财经资讯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各媒体涉及国外的经济新闻报道版面日益增加,涉外经济报道分量越来越重,同时对公众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因此,涉外经济报道研究的意义也就凸显出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所报道的涉外经济新闻,探讨涉外经济新闻报道对我国经济生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虽说新闻周刊经常使用倒金字塔结构,但对新闻周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特有帮助的结构。因为,很少有什么新闻事件适合于每周一次的出版周期,以使写出的报道能以昨天这样一个表示时间的用语出现在导语里而见报。如果记者用倒金字塔结构来报道已经过去若干天的事件,那么这一形式只能加剧报道的陈旧感。所以,新闻周刊要想同日报有效地抗衡,就必须做两件事:一是提供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信息;二是在提供与日报相同的信息时,叙  相似文献   

4.
一稿多投,一直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问题。前不久,某编辑在报纸撰文痛陈一稿多投的危害,并列举了自已经历的两件事:其一,同一作者将报道同一事件的稿件投于同一报纸的两个版面,结果造成重稿;其二,某作者将同一稿件分别投于同处一地的两家报纸,这位编辑将稿子编发就绪,不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在学术期刊界,有两件事惊爆了人们的眼球.一件是《肿瘤生物学》集中撤销107篇中国论文事件,另一件是《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严重违纪被"双开".和这两个事件一起走进人们眼帘的,还有一个新名词:掠夺性期刊.  相似文献   

6.
“刘秋海事件”对新闻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份对开的周报在同一期以整整五个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求证 ,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是罕见的。 2 0 0 0年1月 14日的《南方周末》即如此。尤令人深思的是 ,此举的意义并不在于所报道事件本身 ,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事实 :作为代言社会公众利益之公权的新闻舆论监督已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尴尬境地。最好的例证就是“刘秋海事件”。该事件缘起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告陈小俐诉被告刘秋海交通肇事逃逸 ,被告称原告系自己驾驶摩托车摔伤 ,被告出于人道相救 ,反遭事发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交警队扣车 ,并被诬告 ,遂向社会鸣冤。《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7.
总结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希望塑造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少应当是一个负责任的、遵守国际公认规则的、充满机会的大国。因此,凡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都应当是我们在从事对外成就报道时重点要把握的题材。 题材的把握 从实际报道的内容来说,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搞改革开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份发生的“奶粉事件“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尽管两件事情的性质截然不同,一个“天灾“一个“人祸“,但是它们都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都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应用于今天,当稍作修改:只有知晓情况才能  相似文献   

9.
丁乔乔 《新闻知识》2007,(10):93-93
今年7月份,媒体曝出江西鄱阳一个6岁的女童丁香小慧被传遭虐事件的报道,尤其是网络媒体大炒特炒,推波助澜: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转载丁香小慧事件的报道、女童口吐鲜血、浑身青紫的照片、亲生母亲的愤怒、后母的跪地喊冤。一时间,网上泄愤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03年非典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词就被大多数老百姓记住了.最近几个月,接连出现的两件事又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词拽到人们眼前:一个是发生在6月底的"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另一个就是发生在7月底的"猪链球菌疫病事件".  相似文献   

11.
徐朝清 《青年记者》2006,(20):13-15
《中国时事》栏目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个新闻类综合性深度报道栏目。它自1989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客观性、权威性的新闻报道为己任,快速、全面地向世界报道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活动和事件。近20年来,《中国时事》栏目还不断根据中  相似文献   

12.
一份对开的周报在同一期以整整五个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求证,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是罕见的。2000年1月14日的《南方周末》即如此。尤令人深思的是,此举的意义并不在于所报道事件本身,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事实:作为代言社会公众利益之公权的新闻舆论监督已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尴尬境地。 最好的例证就是“刘秋海事件”。该事件缘起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告陈小俐诉被告刘秋海交通肇事逃逸,被告称原告系自己驾驶摩托车摔伤,被告出于人道相救,反遭事发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交警队扣车,并被诬告,遂向社会鸣冤。《南方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报界出现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是反映改革开放大趋势的深度报道在崛起。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在欧美等国称为大标题后报道,在法国称为大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早在二、三十年代,深度报道就初露端倪。当今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现实,向新闻媒介提出:只提供平面的、动态的、孤立的新闻事件已经不够了,还要大力开拓报道深度,展现事物的因果链条,深入地、能动地反映与解释这场大变革的轮廓与走向,并尽可能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4.
毛竹菊 《视听》2016,(1):102-10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探求中国报纸是如何报道"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在头版文图表现方面,中国都市报和党报对于巴黎恐袭事件报道的处理方式呈现差异,都市报头版对巴黎恐袭事件的报道,以图片版面多于新闻报道版面的形式为主,党报则以纯文字为主;在新闻内容方面,中国报纸对巴黎恐袭的报道在报道来源上趋同,但在新闻标题和图片运用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避免同质化,尤其是都市报的表现各有千秋。此外,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中国报纸头版报道巴黎恐袭事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肩负责任的类别方面,新闻采编人员有两个不同于普通人的肩膀:一个肩负报道新闻的重担;另一个肩负着社会责任的重担。前者是要把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地全面地如实地向受众报道,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后者是要使自己的报道对社会对国家对受众有益而不是有害。由于前  相似文献   

16.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能否独具慧眼发现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成功报道好典型,并对典型事件主人公的后期生活、成长给予热情关注,是对一个新闻媒体报道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也是一个媒体理应努力演好的报道重头戏。近年来,山东菏泽和湖南常德媒体联动对孟昭良救湘女这一典型事件的成功报道,在广大读者(观众)中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昔日默默无闻的三轮车夫孟昭良,成了两市家喻户晓的“平民英雄”。《菏泽日报》报道孟昭良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媒介传播的有效性,是指电视通过一定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的讯息是否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否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引导作用,是否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电视媒介自身而言,传播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是否满足自身的传播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灾难性事件的电视报道,是电视媒介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媒介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报道手段和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是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介能否实现传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沂蒙晚报要不断提升舆论影响力,就需要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应像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总编辑蓝海说的:影响力的突破要靠突破有影响力的事件。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增强报道的内容影响力、视觉冲击力和观点穿透力,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营造沂蒙晚报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