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笑琴 《大观周刊》2011,(19):134-134
在我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生涯中.绝大多数教的是中高年级,我深有感触的是学生的习作难教.我常常感到苦恼:每次学生写好习作.我就一个一个当面辅导.誊写后交来我又埋头批改。作文本上既有圈圈点点,又有我耗费了时间与精力的眉批和总批。可是,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久而久之,老师常为学生习作苦恼,学生也为习作头疼.  相似文献   

2.
钟鸿 《大观周刊》2012,(52):301-301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然而,不少小学生怕习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习作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师生一时半栽还不能从作文愁、愁作文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主动创造各种机套,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导之得法觯互共事作文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黄会粉 《大观周刊》2012,(19):204-204
教育家李镇西说过,没有一点的阅读量,谈不上中国的教育,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能力的高低与课外阅读是有关系的。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我发现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学生的阅读量越多越大越广,语文素养,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相对就好;阅读量较少或根本不看课外书籍的学生,语文素养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相对就差。下面我简单谈谈课外阅读与习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光惠 《大观周刊》2012,(48):378-378
初中语文学习中。概括能力很是重要,也就是说,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的嵌入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不同。其阅读能力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阅读过程较压缩.阅读速度就快:相反。概括水平低者,其阅读较迂回。阅读速度也就较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张建玲 《大观周刊》2012,(47):357-357,367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和阅读所占的分值可谓是半壁江山,换言之.高考英语能否取得好成绩,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阅读的训练可谓是重中之重,采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然而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想首先必须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尽慨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练习活动。教学中要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神秘化,让习作走进学生生活;扫除学生习作时的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遵循认知规律,辅佐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只要以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授予写作技巧,习作教学就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刘秀金 《大观周刊》2012,(3):232-232,227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主要方法之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就应在培养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加强阅读技巧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习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8.
史其国 《大观周刊》2011,(51):183-183,209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加快,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大量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的习作有一个丰富的智力来源。  相似文献   

9.
石新霞 《大观周刊》2011,(19):91-91
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今天.仍能看到许多初中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学生听得如醉如痴,老师突然提问学生学生总是低头不语。老师实在生气,就会提问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让谈给说说,看看是不是理解了。如果能说上来就觉得全班理解。我认为不见得某个人能答的上就是全部学生了解;这就是为什么造成学生课堂上鸦雀无声的效果。在新课改指导下.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协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读书百变.其义自现”在语文实践中,得以实现。朗朗的书声,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无人之境.把阅读的韵味.悠悠忽忽飘香在波波洒洒学子心中。  相似文献   

10.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