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评述了国家面向21世纪专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努力及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中所涉及到的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该文着重评述了国家面向21世纪专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努力及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中所涉及到的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体系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由此决定了基本的教育组织模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研究了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特征与结构,分析了面向新世纪的专业改革;作者在讨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嘉兴学院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嘉兴学院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内涵,并结合多年信息计量学课程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立厚 《图书馆论坛》2006,26(6):304-308,258
文章回顾作者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到广东工业大学,回炉科技情报专业,跟上时代步伐,先后参加创办经济信息管理、科技情报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四个信息管理领域专业的历程,着重论述了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与课程体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8.
整合与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考察了信息管理专业的整合脉络,重点阐述了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构建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管理深化和教师队伍重组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方向、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和师资队伍等7个方面对美国排名前12所大学信息管理院系的本科教育进行了详细调查,概述了美国信息管理学科本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点,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呈现出普及化、品牌化、亲民化等特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理论上的认知不足与实践中的融合不够,迫切需要图情档一级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点和专业教师承担起相应的职责,用好专业特色、做好统筹兼顾、搭好资源平台,以促进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可持续、协调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媒体数据库技术与档案信息组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多媒体扩充 ,它既可以处理文本、图像等静态信息 ,又可以处理声音、视频、动画等动态信息 ,是一种以全新的方式组织信息并对相关信息提供关联的技术集合。超媒体技术是按照人类联想思维的习惯来进行网状的非线性的信息管理 ,目前 ,已在科学、文化、教育、地理信息等方面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成就。图 2。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岳剑波ABSTRACTFromthedevelopmentalviewofpoint,informationmanagement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ancient,modernandcon-te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阐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面临的机遇,探讨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方法/过程]从新文科建设出发,将新图情档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具体从高等教育、技术、行业、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新文科建设对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新图情档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式教育,通过技术赋能形成技术人文一体式教育,面向行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逐年下滑,其原因主要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笔专半等凿当紫实践能力不强。鉴于此,为了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信息化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专业教聱令员必须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本文在介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竞争情报教育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应建立以信息管理类院系、工商管理类院系为主体 ,以信息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理工科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竞争情报教育体系。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研究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图书情报学科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应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及学科教育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系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新技术革命的环境下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面临着社会对人才要求变化、教育理念变化、人才市场变化、学科变化、图书信息机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因此 ,必须进行培养目标及教育体制的转变。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教育应适应现代化技术的转变。要建立起新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制和适应新技术革命要求的课程体系。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国外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建设的实践较早,对其学科建设实践进行考察,有助于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提供新视野。[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9所iCaucus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德国等五个国家的学科目录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结论]发现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设置具有传统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专业与新兴专业并存、回应行业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色彩浓厚等特征,并结合我国学科发展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保留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二级学科地位;结合院校学科优势,建设“行业+信息”模式的新兴二级学科;以开放主动的心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目前该学科教育的专业发展规模、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现状是什么?经验与发展建议有哪些?论文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为:向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所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院系机构发放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问卷并回收56份有效机构问卷,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另外22家机构的学科点现状,对七所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核心研究结论为:第一,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百年发展中学科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艰难而荣耀,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历经各自独立创建并发展之后在1998年融合基础上走过了坚守主流专业并积极拓展新领域的道路。第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无论是单独建系还是在历史、文学、管理或图书馆实体机构之下创立,经历了平均3. 77次的院系名称更名,目前大多数学科点以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名称并基本稳定下来。第三,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经历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后,尽管师资规模仍然偏小,但已形成相对稳定、不断更新换代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缘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第四,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的在读学生中本科生培养规模大于硕士和博士,但从学科点授予学位情况看,从初创时期的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已过渡到现在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阶段;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就业去向上均以签署就业协议或者国内外升学为主要去向,本学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论文最后提出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发展中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