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芳 《东南传播》2010,(8):108-109
文章以媒体乱象与"新闻伦理课程之死"为切入点,探讨了新闻伦理课程在教学中遭遇尴尬的原因,并提出以具体情境为依托复活新闻伦理教学的实践精神,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新闻伦理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陈戈琳 《新闻世界》2013,(11):204-206
在媒介公信度日益重要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媒介更应重视新闻伦理与各现状间的矛盾冲突。本文通过梳理媒体对以"局长"行为代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报道和遭遇的难题,分析出我国现阶段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不仅导致该报消亡,也是对西方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次集体拷问。新闻伦理属于媒介规范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媒介规范理论的领域中,著名传播学者麦奎尔将其比喻为一个庞大的"丛林",各种"理论生态"可谓共识与争议并存。人们对许多理论存在困惑,而且对一些原则甚至术语也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不过,虽然辩论依然,  相似文献   

4.
由于舆论环境的差异,港台传媒现象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特有对象。2009年底,由台湾"壹传媒"推出的"动新闻"在新闻伦理方面受到了业界、学界的广泛谴责,并直接受到当地政府的法律制裁。本文从"动新闻"事件入手,对"动新闻"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从《苹果日报》的经营理念、发展脉络探寻"动新闻"的成因;对比煽情主义时期的"黄色新闻",综合媒介权利和受众权利两个方面探讨"动新闻"的本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近十年来国内的媒介融合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新闻"的形式在技术融合层面可以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金阳 《新闻世界》2010,(8):211-212
在校园凶杀案的新闻报道中,媒体重点在凶案过程、凶手情况和社会效果三方面进行了新闻呈现,其形成的"示范—模仿"效应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示范—模仿"效应在新闻伦理方面不能够成为媒体对于校园凶杀案这一类恶性案件"有闻不报"或"有闻少报"的依据,并对媒体在报道该类事件时应该采取何种报道方式和价值导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因媒介制播机制、地域的限制、"民生"理念的缺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因素造成了民生新闻多年来的发展瓶颈。通过调整目标市场扩大新闻覆盖、优化内容结构丰富民生内涵、明确传播伦理提升节目品位等方面作出改进,实现公众、社会、媒体三赢。  相似文献   

7.
刘恒新 《新闻世界》2011,(8):253-254
"微博自首"事件,又一次让人们对现代互联网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刮目相看。但是在媒体报道中,对于事实、法律和新闻伦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杜颖 《新闻世界》2012,(9):223-224
市场逻辑下,少数媒体很容易媚俗化、娱乐化,为了利益不顾客观、专业。在这种逻辑的影响下,新闻伦理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发生在深圳市的"杨武"事件为例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9.
唐凤英 《青年记者》2021,(12):35-36
新闻的建设性看似与新闻伦理关联不大,实则暗含于新闻伦理的框架之中。本文认为,遵循新闻伦理是新闻建设性理念落地生根的土壤,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也是破解新闻伦理失范困局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外关于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的有关文献①,从信息来源保护、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新闻从业者伦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当前世界新闻从业者伦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提出对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伦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璐 《新闻战线》2022,(4):101-106
本文将在四个层面对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探讨,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信源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内部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对象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受众伦理等方面分别展开,力求论述新闻部门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对其利益相关方负有的伦理责任,并形成理论层面的伦理规范和执行层面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伦理是新闻界在长期实践中所达成的伦理智慧以及伦理原则的共识,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为了维护行业自律而共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发挥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良心和道德责任。①所谓的新闻职业伦理共识是指新闻职业的伦理规范不仅在新闻行业内达成共识,同时还要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在现存的媒介环境下,低门槛的新闻从业者、市场化的新闻环境致使新闻职业伦理的发展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闻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有违新闻道德伦理的现象,如缺乏从业人员应有的道德伦理素质;在新闻事实和新闻伦理之间难以抉择,或者干脆将新闻伦理抛在一边;为求新闻的冲击力与娱乐性,放弃伦理与人文关怀。诸如此类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新闻伦理的探究和思考,如何在新闻活动中做好本职工作和伦理道德的平衡,成为了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是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的基础,而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又构成新闻自由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也是保证新闻自由有效实现的基础.新闻伦理是新闻自由的重要条件,道德伦理新闻是新闻自由最终实现的重要标志与突出表象.  相似文献   

15.
路鹃 《新闻爱好者》2010,(12):86-87
经济新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种报道类型,经济新闻的记者,由于自身掌握信息的优势,有较多机会参与信息操作,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和伦理失范,不仅干扰金融秩序,给新闻事业形象带来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因此需要特别强调职业伦理意识。除了在实务操作中不断吸纳有益经验,还应考虑伦理规范的可操作性、经济新闻报道的"个性",以及平衡几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政策宣传与事实传递、专业性与以人为本、服务功能的人性化、前瞻意识与公信力等。  相似文献   

16.
王菲 《新闻世界》2014,(4):317-318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伦理问题,具有"元伦理"和"应用伦理"的双重意义,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既需要用元伦理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意识,也需要借助应用伦理的相关准则,开展具体的伦理评价。死亡题材新闻摄影的特殊性,也赋予伦理评价相应的特殊且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照片的刺激程度、施救的可能性指数以及公共性是评价死亡题材新闻摄影的三个伦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密苏里新闻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院新闻伦理的诸多问题并在对比中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一些不足,给出了改进的建言.文章从《记者守则》给出了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早期的质的规定性;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贯穿在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全过程;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得到了国际学者、学生的认同,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等几个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