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小梅     
彭毅 《档案与建设》2003,(12):30-31
沈小梅,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沈晓梅,湖南省长沙市人,1937手12月20日生。1953年在上海正式拜梅兰芳为师,从此专攻“梅派”艺术。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到江苏省京剧团当演员。1958年赴北京演出《倩女离魂》,饰倩女,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同年,赴瑞典、丹  相似文献   

2.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生于北京。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八岁学艺,先后师事吴菱仙、王瑶卿等名家,习正工青衣。十一岁登台,显露艺术才华,后常与著名京剧艺术家同台演出,艺术日臻成熟,成为梅派艺术创始人。大胆尝试了《孽海波澜》等一批时装新戏,以及《嫦娥奔月》等古装新戏,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了推动的作用。所演出的一些传统剧目如《宇宙锋》、《贵妃醉酒》等,脍炙人口,常盛不衰。曾率团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朝鲜等国演出,事誉中外。九·一八事变后迁居上海。抗战时期蓄须明志,拒绝为敌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著有《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等。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是马年,马年谈谈以家父马连登先生为代表的曲艺马家。家父马连登(1908-1976)是西河大鼓演员、弦师、评书演员,北京人,出生于北京南苑一个菜农家庭。我爷爷爱唱西河大鼓,对他影响很大。13岁拜耿起树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学会了《隋唐》、《包公案》、《杨家将》、《呼家将》、《回龙传》、《明英烈》、《三国》、《施公案》、《彭公案》等十几部大书。15岁登台演唱。一次唱《双镖记》时,因说错一句台词,被师父赶下台去。由此,更加刻苦学习,并向许多名家请教,以人  相似文献   

4.
李世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女,1933年出生于苏州,长于上海,祖籍广东梅县。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青衣,宗程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程派艺术私淑传人中的杰出代表。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获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的义女。她擅演的剧目有《文姬归汉》、《锁麟囊》、《英台抗婚》、《梅妃》、《陈三两》、《武则天轶事》等及现代剧《党的女儿》、《南方来信》等。  相似文献   

5.
《申报》的戏曲广告与早期海派京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报》的京剧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戏曲广告 ,海派京剧是北京以外最大的京剧地区流派 ,《申报》的戏曲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京剧在上海的发展 ,二者的良性互动体现了近代传媒与新兴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下属的北京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了《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全套书共30卷,收入了自清代以来的京剧秘本499部,共14000千字,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多的剧本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京剧艺术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7.
享誉大江南北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堪称京剧武生的一代宗师。他从小在上海学戏,并开始了舞台生涯。他自幼兼学南北两派表演技艺,年仅10岁便已名扬上海、杭州、苏州、扬州等地。。12岁时,随父北上京城深造,先后拜师于武生名家俞振庭、杨小楼和老生名家余叔岩、马连良,最终成为“杨派”得力继承人,被誉为“继杨小楼之后,武生中唯—执牛耳者”。他深得京剧大师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的垂爱和扶植,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8.
书目文献出版社近期将出版《名人藏砚》。该书精选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名家藏砚拓片200多幅。这些拓片不仅为名家所藏,且多数为历代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于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治七年后,清政府准备与法国重新修订这两个条约。为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特设立《查核法国条约底本》(简称《底本》),并派总署章京进行查核,将须修订之处,分别粘签条注于原约各款之后。凡结尾“文批”,系总署主管大臣文祥亲笔。《底本》承修人为方浚师、毛鸿图、方汝翼,复检人为周家楣、志刚、夏家镐、蔡世俊、成孚、孙家榖。《底本》未具年份,现存馆藏外务部全宗内。经考证,《底本》建立时间为同治七年(1868年)。从有关签注内容看,时间为同治七年至十一年。《底本》签注内容丰富,涉及传教、教案、教会置产、通商、税务、海关等各方面。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法条约签订与同治以来条约施行情况的重要外交史料,也是研究文祥在总署活动的参考资料,现予公布。为节省篇幅,原约各条款略去。  相似文献   

10.
10月,中国京剧院迎来它成立50周年的庆典。梅葆玖、孟广禄、杨燕毅、于魁智等京剧界名流齐聚剧院,自10月28日起连续25天25场演出名家名段,他们把剧院的生日庆典操办成一场豪华的京剧盛宴。恰在近日,一部长达26集、回顾200多年来京剧历史变迁的纪录片《粉墨春秋》已完成制作,导演蒋樾和段锦川在这部历时一年半完成的纪录片中,前后走访十多个城市,采访了近130位京剧的亲历者或见证人,拍摄素材9000多分钟。  相似文献   

11.
陈卓宇  唐轶 《青年记者》2006,(15):38-39
2006年2月16日,中国第一本关于夜生活的《夜北京》杂志出版了它的创刊号。创刊号的封面以黑色调为主,图案是北京的京剧脸谱,主打标题是“北京夜生存演义”,随刊赠送的还有一份娱乐地图,至此,一份以夜生活为主体内容的杂志展开了它的征途。《夜北京》是由重庆电脑报与北京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扬子晚报》1991年3月12日一版,在题为《谢铁骊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当时,她们还是些十六、七岁的丫头,如今已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新华日报》1990年12月20日三版,在题为《人老何须自彷徨》一文中写道:“有人扳起指头来算算,说六十岁到七、八  相似文献   

13.
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滔动近日在京举行。云南省京剧院创作演出的京剧《白洁圣妃》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两场.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展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以自选集的形式推出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的自选集《治学清历》即是其第四辑中的重要一部。《治学清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  相似文献   

15.
书情书讯     
正"《中华诗词文库》名家诗词诗论作品集"出版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刊讯2014年6月20日下午,"《中华诗词文库》名家诗词诗论作品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数十位著名诗人、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中华诗词文库》艰难而辉煌的编撰、出版过程。由中国书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这五种诗词诗论作品集,作者分别是郑欣淼、李文朝、易行、李树喜、张桂兴先生,他们是中华诗词学会的现任正副会长,当今我国诗词界  相似文献   

16.
京剧《智取威虎山》最初编演于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剧本定稿于1969年10月,电影拍摄完成于1970年10月,其间经历了十几个年头.它见证了文艺界的斗争历程和中国社会的变幻风云. 在"大跃进"的浪潮中诞生 京剧《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所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出版于1957年,作者曲波生于1923年,山东蓬莱人.十五岁参军,后成长为年轻的指挥员.1946年冬,他带领—支小部队,深入东北的林海雪原剿匪,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19日,中国广播《小说连播》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在北京启动。 据中国广播文艺史记载,1947年东北解放区广播电台首次开设“故事节目”,《小说连播》由此诞生。本次纪念活动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作品》展播、《小说连播》最具影响力节目排行榜活动、《长篇连播》609征文活动,以及全国大型巡回演出等内容。巡演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届时将邀请著名播音员、演播艺术名家和评书表演艺术家联袂演播经典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毕谷云是活跃在我国京剧舞台上的著名男旦,曾师承梅(兰芳)、荀(慧生)、徐(碧云)三大流派。如果说,他在演出梅、荀流派剧目上,是以唱功和做功取胜,那么在演出徐派剧目上,则是以翻跌功夫堪称一绝。毕谷云,1930年出生在上海,14岁开始学艺,勤学苦练,文武兼长,19岁师承名旦徐碧云,后又拜梅兰芳、荀慧生为师,并向"筱派"艺术创始人筱翠花(于连泉)先生问艺,得其真传。新中国成立后,毕先生在北京  相似文献   

19.
肖华,13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9岁被授予上将军衔,不仅身经百战、累建奇功,他创作的《长征组歌》更被誉为"红色经典"。1968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七年后,肖华又作为中央领导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台上。原来,只因不耻与林彪、江青为伍,他被秘密囚禁了七年。拒上林彪"贼船"在1966年8月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将林彪置于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位,  相似文献   

20.
甄光俊 《天津档案》2007,(8):40-40,47
刚出道即享誉剧坛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李佩红,以刀马旦出道,后改工程派青衣。近30年来,她无论扮演刀马旦还是青衣,在全国京剧舞台上都以优异的表演成绩赢得各地群众高度赞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