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往学术界认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娱乐人群、高台教化、写意性、综合性和以行当演人物等特点。事实上,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历代于城乡戏台上表演的观赏性戏剧(杂剧、传奇、地方戏等)和在民间底层祭祀民俗活动中演出的原生态戏剧(赛戏、傩戏、目连戏等)。上述所概括的传统戏曲特点,只能适用于观赏性戏剧,而不能涵盖祭祀性戏剧。本文以山西仪式剧为案例,从演出生态环境、演出目的、演出场所、如何饰扮剧中人物和所综合的艺术手段等方面,来说明仪式剧演出主要供神灵享用,在娱神之余亦可娱人;演出场所除在固定的神庙戏台外,还可作流动性演出;装扮剧中人物不必通过行当,而由村民直接饰扮,并多为世袭制;融合的艺术手段较少,综合性不强。因此对全面的中国戏剧特点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元代文学艺术大观园中增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品种,这就是道教戏剧。顾名思义,道教戏剧就是以道教活动为题材、以道教的基本宗旨——修炼成仙或隐居乐道为主导思想的戏剧。 过去,学术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剧”这个概念,但类似的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科,其第一科叫做“神仙道化”,第二科叫做“隐居乐道”。从内容上看,朱权分类中的一、二两科基本上属于道教的,故而我们以“道教戏剧”概称之。 道教戏剧的发端当在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代。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400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道教戏剧一类的至少有40种,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  相似文献   

3.
整个清代,民间宗教活动遍布宇内,教派不下数百种。乾、嘉两朝屡办“邪教”案,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有关档案。与诸类民间教门相比,八卦教案最具有典型性和连续性。本文拟择其中三次案件,作为探索这个神秘王国的再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方面对福泉阳戏剧本的滑稽特色进行了分析:一,滑稽表演的角色定位;二,滑稽表演的戏剧手段;三,滑稽表演的艺术手法,认为其世俗化的内容及手法恰恰表现了其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三方面对福泉阳戏剧本的滑稽特色进行了分析:一,滑稽表演的角色定位;二,滑稽表演的戏剧手段;三,滑稽表演的艺术手法,认为其世俗化的内容及手法恰恰表现了其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村地方戏剧出现了新的生机,乡村戏剧生存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优化,其缘于两种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比较宽松,价值和观念多元化的倾向、乡村地方神庙及相应民间俗信的适度恢复,使娱神育人的地方戏剧再度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二是当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推进,作为表演艺术的地方戏剧和民间俗信在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客观上也进一步拓展优化了乡村戏剧如庙戏的文化生态。乡村戏剧在其生存空间逐步得到改善后,其在乡村社会中所发挥的"娱神育人"、民间启蒙等文化功能也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四:年画与戏剧介子平传统年画的表现内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戏剧,表现形式则完全是戏剧化了的。我国传统戏剧在过去几百年间,一直是大众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它以演化出不同的剧种来适应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俗。年画借助于这种大众形式,也将其普及到...  相似文献   

8.
茅坤之子茅维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卒于清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先不得志于科举,后遭遇诬陷和社会鼎革。所作凌霞阁杂剧既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时代感受,又寄予了其作为才子的风流情怀;艺术上,由于受南曲传奇流行和好友臧懋循戏剧观的双重影响,在坚持元杂剧曲体结构规则的同时,对元明北曲杂剧体制又有明显的突破,呈现出传奇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元杂剧具鲜明的诗性抒情传统。元杂剧中,涉梦戏是頗具普遍性的戏剧类型。涉梦戏的梦境情节在结构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梦醒情节的抒情本质尚未受到注意;本文以六个杂剧为例,分析梦醒情节的艺术境界与书写意义,为梦戏研究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10.
“娱乐记者”职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娱记”本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但现实工作中,“娱记”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娱乐文化工作者,甚至被戏谑“狗仔队”、”追星族”……从新闻界内环境来讲,娱记很难代表主流的新闻范畴,但通过娱记的报道,带给大众的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娱休闲的精神食粮。娱记的职业定位应是宣传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形式,以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格,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为职业目标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管丹 《出版参考》2015,(13):9-10
美国出版商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表明,美国图书出版产业2014年整体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K-12教材板块增幅最大,为9.9%;专业出版领域销售增长4.6%;大众出版领域销售增长4.2%.大众出版仍然是最大板块,2014年总收益为154.3亿美元.2014年,全美图书总销量增长3.7%,达27亿册,其中大众板块增长4.1%(包含宗教出版),达24.2亿册.  相似文献   

12.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出自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之手。亨有“法国马克·吐温”盛誉的勃纳德,一生写了40个剧本、50部小说,他的《小咖啡馆》和《说英同话的人》都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芝麻”剧《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界中人杂感     
视听之娱今年第一期《视听界》里《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一文,引了白居易《登香炉峰顶》一诗,其中就有如题之句。无独有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也有“视听”一词。文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见,“视  相似文献   

14.
李一梅 《图书馆论坛》2012,32(3):132-135,189
通过培育社会大众信息意识,唤醒普通用户信息利用意识,帮助大众用户提升信息意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安徽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剧的黄金时代。但是与元杂剧在学术界倍受青睐的显学地位反差甚大的是,对元人有关戏剧的理性认识即元代戏剧学,却一直研究不够,尚无全面系统的专题论著问世。新近出版的陆林著《元代戏剧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填补了古代文论史和曲学史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6.
在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研究中,戏剧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关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1912中提出"中国戏剧起源于巫觋"说,与英国剑桥学派学者简·艾伦·哈里森在《古代艺术与仪式》(1913)提出的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较大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人类表演学理论对"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说提出商榷,认为仪式和戏剧并存于原始宗教活动中,历时上难分先后,戏剧与仪式的分离可以从实效/娱乐的二元结构加以区分。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看,我国春秋战国以前巫术、祭祀、礼乐的文化变迁中,蕴涵了戏剧的起源与形成。人类表演学理论有助于戏剧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但实效/娱乐的二元结构无法彻底解决戏剧与仪式如何渐进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竹三 《文化遗产》2010,(2):145-146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黄天骥、康保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一书,极为欣喜。这部84万字的煌煌巨著,其研究视野之广阔,内容之丰实,阐述之深刻,见解之超群,方法之创新,令人钦佩,应该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由于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较多注意戏剧内容的探讨、思想的解读,而于戏剧的外在形式、形态,则较少涉及,更无系统绎说。其实,戏剧形态乃是戏剧的重要本体,不应等闲视之。《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编著,其重要的学术意义,首先是为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确定了回归自身的崭新理论基点。在“纵向”上,它从艺术发生学角度,对中国古代戏剧的渊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提出了我国戏剧起源于巫和巫术,形成于汉魏,成熟于宋元的论点,并详尽阐述了杂剧和传奇的演出形态、审美特征;在“横向”上,则对古代戏剧各类脚色、演出场所、音乐唱腔、戏曲服饰等内部诸要素的渊源流变、基本走向、本质特征、演出形态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从而实现了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戏剧的全方位、立体式研究,完整建构起一幢独具中国特色、屹立于学术之林的戏剧形态学大厦。这是极具学术价值的。其次,此书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敬畏蒋路     
蒋路最突出、最典型地体理了“人文之魂”——他身上有一种内在的非凡的宗教精神,有一种献身于一项伟大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气质。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0.
戏剧角色的舞蹈、唱歌、身段、宾白等都可以说起源于原始祭祀里被神灵凭依的巫觋之狂态中。但组成戏剧最为紧要的故事从哪里来的呢?巫觋代替神灵所说的祝词或嘏辞大致是太简单的,不能认作戏曲故事的前身。本文认为:作为戏曲主题的故事,在晚唐以后发达起来的孤魂祭祀之中,就可以找到其萌芽。尤其是当时水陆画里所描画的孤魂故事之中,可以看到其明证。山西戏台的分布,元杂剧作家原籍的分布都符合于这类水陆画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