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21年元宇宙时代拉开帷幕,互联网加速迈入Web 3.0阶段,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是我国出版业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研究元宇宙与融合出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元宇宙时代融合出版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出版内容、出版技术及创新管理视角探析融合出版发展路径,以期为未来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传统出版业进入新时代。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分析出发,对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相融合的应用现状、应用探索等做出具体分析。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出版产业大脑的建设,以实现出版产业的创新产出和转型发展,推动出版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润,是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次进行国出版业改革,在出版强国战略实施中中国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都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四年,国家出版总局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步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必须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全 《出版广角》2018,(8):9-11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出版业一支重要方面军.回顾过去,大学出版硕果累累,但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理念的不同,有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许多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新时代,大学出版社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要坚持品牌引领,彰显大学理念,运用新技术,多出精品力作,推动融合发展,将大学出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受人均阅读时长大幅缩减、人工智能技术高速演进等的影响,当前出版业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问题凸显。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分析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生产体系新旧模式一体化、营销体系前端后端一体化与组织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理念,并阐述了具体的发展策略和可行的实践之路,以期助益出版机构在新时代优化自身出版体系,驱动融合出版良性运转,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国平 《今传媒》2024,(3):63-66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通过加强优质内容生产、发挥融合出版引擎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绿色出版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效推动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忠月 《出版广角》2019,(13):38-4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引领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出版单位的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进入新时代的新常态、新动能.技术创新、知识增值、跨界融合、产业聚集、价值引领成为新时代数字出版鲜明的特点.站在新起点上,出版融合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获得难得发展机遇,数字出版将迈入智能出版时代,出版生态格局将在数字出版助力下加快重塑,传统出版单位将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融合共生,数字出版市场秩序管理将更加包容规范.  相似文献   

8.
文化强国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出版人才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融合发展趋势下取得出版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但也面临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进程较慢、高校出版人才培养出路问题尚未理顺等问题。对此,新时代出版人才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管出版”“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促进出版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复合型和专业化的人才结构,加快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以推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浩繁的系统工程,是挑战也是机遇,专业大学出版社要把握机遇,寻找两者的融合点,促进两者互动互融,让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两种出版业形态更好地为出版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陆强 《出版广角》2018,(11):26-29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语境下,为了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人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发展技术,大力创新,对质量长抓不懈,做到精益求精,从而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出版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切合当下出版业发展方面的大问题.谈教育出版的融合必须先了解整个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而认识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有两个维度或者说是两个角度.第一是出版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包含教育、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电影电视等;第二是出版业与技术的融合,这里技术包括数字网络、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这两个维度来认识出版业包括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有两个大的方向,本文主要从出版与技术融合的方向来说.  相似文献   

13.
祝贺与希望     
祝贺与希望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刘国雄欣闻《大学出版》杂志创刊,这是大学出版业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此表示祝贺。大学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出版学术著作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国家科学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单一的媒体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媒体趋于多向融合,传统出版业需适应这个趋势,积极地做好调整。在新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传统出版业应创新转型方式、转变转型理念、培养转型专业人才,适应新时代出版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到来,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出版人才的发展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如何对出版人才进行创新培养是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出版人才的现状,并从出版人的自我提升和出版企业提供的培养土壤等方面对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业适应数字内容市场供需态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转向,也是媒体融合与出版融合相关政策推动下实现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从出版媒介角度考察出版深度融合内涵,指出其是初步融合、再分化、共存等阶段渐次展开又并行发展的复杂过程,将重构包含出版业在内的媒介与内容产业新格局和新生态,推动出版业成功跃迁至数字出版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面向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一个再媒介化过程,出版业可通过迁移、改进、重塑、吸收等多种再媒介化策略推进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两大发展高潮,目前正快速步入专业出版时代。当前,专业出版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如何用好这些学术资源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是大学出版社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进  相似文献   

18.
首届数博会便对"数字出版"的含义做了解释,直到今天,数字出版业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如今将进行改革,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新型事物,也是今后出版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容,加大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力度,是我国出版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6年后,我国数字出版产出值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渠道增广,数字出版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当今,数字出版业蓬勃发展,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只有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出版业态。据美国《出版商周刊》文章分析,2016年数字出版业在图书馆、有声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出版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挑战,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用户阅读和购买习惯等都在发生变化。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传统出版从业者必须积极创新,拥抱变革。笔者多年从事出版管理工作,从过往工作经验及案例中总结出“连接”“精准”“融合”与“共生”四个关键词,探讨传统出版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方向。文章指出,与用户建立连接、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编辑团队以及共生型顾客关系和员工关系,是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趋势下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