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本文以平面媒体中的报纸副刊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报纸副刊现阶段面临的内外环境,并对《南方周末》新媒体探索思路给予解读,进而分析报纸副刊数字化改革的可行性,认为当前报纸副刊的发展可以效仿《南方周末》的新媒体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祝园媛  魏芸婧 《今传媒》2012,(10):104-106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要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成为了文艺副刊实现突围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资料收集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纸的文艺副刊运营新媒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文艺副刊具有纸媒上网、利用新媒体突破内容瓶颈、利用新媒体增强版面灵活性三种主要的利用形式,提出文艺副刊利用新媒体应形成固定的品牌栏目、注意版权问题、加大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自中国报纸行业发展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种报纸,《南方周末》曾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人们关注。研究目的: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方法:本文是通过阅读大量现中国主流报纸的的副刊,对比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结果:总结出《南方周末》副刊的四大特点:南方周末精神、文化气息、创新意识、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报纸遭遇了"寒潮"。然而,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一些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却越来越光鲜。分析其原因对遭受冲击的纸媒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失 网络文化历史上的陌生人 副刊 盛世华章里的孤独者 当今的网络盛行和报纸副刊相共相处的时代,一如公元13世纪初乱世纷争的局势。读历史想到的是今世,读大漠之上的硝烟想到的是纸上的风云。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  相似文献   

7.
肖雪 《今传媒》2016,(11):72-73
本文分析了微博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体受众、尤其是报纸副刊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副刊造成的影响,以及报纸副刊在这种形式下转变观念、寻求突破的方法,并以《西安日报》近年来开设的多个副刊版面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部分变化方向,试图为传统党报副刊版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2):63-67
副刊曾经在党报、晚报尤其是都市报的内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后来随着都市报向"主流都市报"转型,这种"大杂烩、小文章"的社会副刊和泛文化副刊基本上逐步衍变为经营性专刊。奇怪的是,在当今传媒生态巨变,传统纸媒大幅减版成为新常态之时,过去作为"配菜"可有有无的报纸副刊版面却有增无减,大行其道。本文认为,这是为了适应报纸转型需要而进行的探索,并就如何做好副刊提出了五点看法:创新思维,与新媒体融合;紧跟新闻,但又跳出新闻;加强原创,做到独此一家;突出特色,打造本土文化;提升品质,留住新老读者。  相似文献   

9.
艾萍  张岩 《东南传播》2011,(11):87-89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手机、ipad、iphone等新媒介形式出现,传媒、通讯、应用软件、电子工业等领域相互渗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副刊如何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考验,报纸必须制定新的策略适应竞争环境。本文以《扬子晚报》为例,分析认为副刊内容必须加强丰富性、观赏性、互动性、深刻性,提高自身的魅力,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从《南方周末》的变革看中国时政新闻周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辽粤 《新闻界》2006,(1):93-94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存在现象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从文化周报起家,向社会时政周报转型,坚持高尚的文化品味,集聚有思想、有影响力的读者受众,南方周末记录着中国的时代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时代进程。因此,《南方周末》才可以在最自己的网站上堂  相似文献   

11.
王超群 《青年记者》2008,(10):43-44
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就发表了《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其中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副刊没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新闻界开始了忧虑、反思和探索,副刊该怎样突破生存瓶颈,重获新生?笔者试从经济学与文学的双重视角,透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副刊也要讲导向.进入2017年,当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时,面对读者减少的现状,有的报纸转型新媒体,有的报纸减少或取消副刊进行瘦身.可是,报纸副刊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播知识、启迪思想、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不少报纸把办好副刊作为留住读者的重要手段.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笔者结合《漯河日报·晚报版》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对副刊传播正能量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至今,《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在全国地方性党报副刊相对式微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一周10个版的刊发量;旗下栏目近几年有两个获浙江新闻名专栏称号,相关作品多次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报纸副刊年赛金奖,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副刊,在电子阅读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下,一样面临向新媒体转型的焦虑.西湖副刊一直在摸索,也获得了一些成长性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钱萍 《传媒观察》2007,(4):51-52
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正在逐渐走向式微吗?早在两年前,《南方周末》就发表过预见——《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这篇文章中几位学者的观点深刻犀利,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  相似文献   

15.
无可争议,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当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第四媒体,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网络文化带来的快节奏阅读习惯.使得一向以优雅闲淡示人的传统副刊步履维艰。早在三年前,《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的文章,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  相似文献   

16.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至今,已成为报纸有机的肌体.既活跃了版面,又提高了读者的文化品位,留住了报纸读者,可谓功不可没.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报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情境下,作为报纸附属的副刊是否已没落?还有无存在的必要?笔者以西安晚报创办的副刊《阅读周刊》一年来刊发传播的实践为例,得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会更加大有作为,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蓓 《编辑学刊》2011,(3):66-69
1897年《字林沪报》创办了副刊《消闲报》,这是中国报纸的第一份正式副刊。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托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特定的历史社会状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儿童副刊以儿童为主流读者,旨在传播有别于传统蒙学的新式教育思想,培养"国家未来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徐列 《传媒》2002,(10):29-30
文化新闻的价值取向 南方周末报在经历了18年市场洗礼后,几经蜕变,终成一张主流大报。影视歌三星曾是它起步的支柱,但它在逐步的转型中,文化成为体现其“民主与启蒙”理念的重要载体。它的转型也与它自身的理想诉求和读者不断地更替相一致。今天的读者看一下 1984年的《南方周末》,一定会说它是一张娱乐小报,每期的头版头条都少不了明星,但你留意一下创刊号上的明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知识更新和信息传播极快的时代,报纸和新媒体的竞争、报业内部的竞争无可避免,而且还会日趋激烈。党报副刊如何克服困难、摆脱窘境、开拓新路,每张报纸都会有自己办报的方针、理念、定位,《洛阳日报》副刊在保持较高格调和品位的前提下.强化新闻性.彰显地方特色,注重多元化.不仅拓宽了读者面.更成为当地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方蓝 《青年记者》2009,(16):74-75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