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乐山是郭沫若的故乡,人杰地灵,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很高。更要求读者,通讯员的文章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如此...  相似文献   

2.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安思国  张静 《现代传播》2003,(6):106-107
20 0 8年 ,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 ,这无疑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绝佳机会。那么 ,中国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 ?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语境下 ,由于西方文化在事实上的强势地位 ,要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必然要以这种文化习惯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求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但文化全球化也并非是由西方向东方单向的流动 ,它也包括不发达国家本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渗透 ,并以自己的民族性、独特性占得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席之地。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作用。中国《申奥片》① 、《申博片》…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喜爱读书,最早以其文学成就闻名国内外。图书馆对郭沫若的思想、生活及创作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国长期从事科教文化建设的卓越领导者,郭沫若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与图书馆的渊源1892年1月,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5岁开始接受教育,1914年1月份,郭沫若开始了为期10年的东京留学生涯,并多次在图书馆学习和写作。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不仅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也是驰名中外的翻译名家.在现代中国翻译史和文化史上,家喻户晓的郭沫若,一生成就斐然,学贯中两、博古通今,跻身于中国最著名翻译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 ,促使文化产业和中西方文化传播交流迅速发展 ;网络媒体的兴起 ,促使全球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历史积淀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会产生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由此形成隔阂和冲突。中国在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 ,弘扬和保持中国的特色文化 ,学习和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 ,摒弃和反对西方的腐朽、霸权文化 ,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准则 ,为实现“一个世界 ,多种文化”的互通互利、相得益彰的文化交往 ,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及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中国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中的一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开始翻译并介绍了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国外的浪漫主义学派,其中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歌及其理论对郭沫若有着重要的影响.雪莱诗歌的个性魅力及思想,以至于感情生活都对郭沫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其《雪莱的诗歌》一文中提到:"翻译雪莱的诗,就会让我成为雪莱本人,我现在翻译他的诗歌就像自己在创作一样."  相似文献   

9.
为郭沫若写评传不易。这不仅因为作为一代文化巨人,郭沫若的生平活动几乎历经了中国现当代史的各个时期,而且他的活 动空间涉及了文学、历史、考古、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并均有建树;也因为此前学术界已有数部郭沫若传记、评传或评传性  相似文献   

10.
戴乃迭是现当代著名英籍翻译家,她热爱中国,也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造诣,独译或与丈夫合译了大量中国古今名著,向西方译介了大半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3.
戴乃迭是现当代著名英籍翻译家,她热爱中国,也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造诣,独译或与丈夫合译了大量中国古今名著,向西方译介了大半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黄艾禾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52-52,54,55
“这种两难似乎是不可解决的,中国不能再保留它的文化了,因为正是由于当前这此问题将葬送中国文化,但是如果中国放弃自己的文化而采纳西方文化,那么在世界文化转向中国文化的同时,中国恰恰要忍受西方文化固有的那种非人性和精神痛苦……”——艾恺,《最后的儒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沈艺虹 《东南传播》2011,(6):139-14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林语堂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时用现代文明的眼光打量和取舍中国文明,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在集体日常生活中让西方人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用中西文化融合立场传播中国文化,林语堂在书中将旷怀达观、陶情潜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情调予以充分的话语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林语堂以他独特的方式向西方世界阐释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为中西文化搭建沟通的桥梁。林语堂也因此在美国创造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同志是伟大的爱国者,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他一生追求真理,实践真理。他从大半生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中国无出路则已,如有出路,必要走上社会主义的这条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他由一个卓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者。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救国运动、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他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密切胶合在一起。他和人民心连心。他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我们祖国的未来——年青一代。作为一个革命文化巨人,在许多方面,他堪与伟大的鲁迅、郭沫若媲美。他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文化积淀深厚。但是,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经济生活的改善、媒体和商业的炒作、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节日本身的一些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西方节日应持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8.
周燕 《大观周刊》2011,(28):69-69
通过分析李安的早期作品《喜宴》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剖析其潜在的文化背景因素,即中国人的孝道、家庭伦理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家庭伦理观:中国相对传统保守的文化特征与西方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在解决同性恋事实与传统中国式婚姻的矛盾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的“中庸”处世哲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观看反映中西方文化特征的影片是了解、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方电影中以"异国情调"展现出来的中国想象并非简单的"东方落后、传统/西方先进、现代"的二元模式。近期上映的《007:大破天幕危机》,一方面展示了一个"太现代"的当代中国形象,但另一方面也以象征化的手法,表达出对传统中国已成符号、现代中国沦为废墟的文化观念;《夺宝奇兵2魔宫传奇》将中国建立在与印度对比的基础上,将中国想象成新旧交融、中西混杂的形象,印度才是原始的、传统的、野蛮的;《碟中谍3》中将"摩天大楼"、"老式公寓"和"江南古镇"确定为上海形象的三个侧面,并以相对平和的心态予以了展现。可见,西方电影中的中国想象是多样的、复杂的,其所传达的文化观念也是有差异的。日益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是西方电影有意隐藏自己的政治偏见,采取某种文化认同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匠张艺谋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崛起的强力人物。说起近30年的中国电影,以他和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充分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为东西方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的影像文本,使东方成为西方眼中的奇观,又使中国重新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定位与确认。张艺谋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