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沛  粟湘  马峥 《情报学报》2006,25(6):643-650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对科技论文引文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学科领域内的期刊交叉引用信息。并对CSTPC的引文数据实施了关联挖掘,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引文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全文本引文分析——引文分析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文本引文分析法进行全面梳理,首先,将其提出的背景归纳为传统引文分析法的不足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其次,介绍全文本引文分析的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最后,展望全文本引文分析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全文本引文分析作为一种微观的、基于全文数据的引文分析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和发展引文分析和科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随着结构化全文数据的普及,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报》2001-2005年引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伟 《编辑学报》2006,18(6):478-480
对2001-2005年<编辑学报>的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引文量、引文率及平均引文率、引文的语种、引文的类型及分布、引文的自引及自引率和引文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统计.这从引文研究的角度为该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可供该刊的发展研究参考,同时可促使其作者更好地著录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4.
彭爱东 《情报学报》2008,27(1):84-88
专利引文分析是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引文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需要对不同年份、不同领域、不同地点授权的专利的被引数据进行对比,单纯利用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原始被引数据将会使分析结果出现很大偏差,因此有必要对专利引文数据进行修正以确保专利引文分析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引起偏差的各种因素,它们分别是专利被引年限的人为切断,专利技术领域的不同,以及专利数量、引文数量的不断上升.在偏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对被引数据进行修正的方法--固定效果修正及准结构化修正.前者简单剥离所有偏差因素对专利被引数据的影响,后者则能有选择地消除某种偏差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数据库 ,利用引文分析法 ,对《山东图书馆季刊》载文被CSSCI(2 0 0 1-2 0 0 2年 )来源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引文网络分析的方法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引文网络分析的深入开展,引文网络分析方法存在与其他方法进行整合的需求.本文从研究范式、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技术和可视化等4个方面对当前引文网络分析的方法整合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分析指出:多源数据整合、与文本挖掘技术及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整合及可视化方法的使用,体现了引文网络分析的外在扩展趋势,而客观文本范式与认知构建范式的整合则体现了引文网络分析的内在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引文起飞是文献被广泛采纳的重要信号,引文起飞的分布规律研究对解释引文动态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文献科学评价提供新视角。本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数据库1998—2018年的引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对引文起飞识别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及分布模型拟合,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引文起飞分布规律。本研究发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大多仅存在一次起飞现象,主要分布在发表后的0~3年,且首次被引往往伴随着引文起飞;引文起飞论文数比例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规律,拟合系数β可以判断文献引文起飞分布的集中离散情况;不同学科引文起飞分布存在差异,不同被引频次的引文起飞指数分布模型进一步解释了文献被引的内在机制。引文起飞学科分布差异可为知识分类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也可为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指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引文数据中的负面引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根据中外文理科引文数据库中的有关数据和抽样调查的实例,分析了总引文次数中负面引用的比例,认为当引文数据足够大时,负面引用的影响相对减小。论文还提出在具体运用引文数据进行评价时,应通过同行专家仔细审读引文上下文,以便剔除明显的负面引用;要正确对待引文数据,既不高估,也不忽视。  相似文献   

9.
基于引用频次开展的引文分析忽略了引文对施引文献的效用差异,依此展开资源评估、学术影响力判断难免受到“无效”引用干扰。为排除“无效”引文,提升测度及评价数据质量,文章从引文效用的角度,选择引文属性、功能、对象、情感等典型特征,建立引文标注框架。测试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等方式对引文自动分类的效果,择优构建“效用视角下核心引文识别模型”。其中,为探索自动化分类方式,在数据标注阶段,除人工标引,还使用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对话系统ChatGPT进行自动分类标注,并进行建模效果测试,以期为引文自动分类方法及应用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h指数的潜在缺陷——h指数精确注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提出Hirsch等人定义的h指数计算方法隐藏着一个可以被精确注水的重大缺陷,作弊者可通过对关键点施加引用的办法,即对引文数据拦河建坝来达到快速提升其h指数的目的。针对其对引文数据价值和科学评价等潜在危害;通过正常引文数据图和注水引文数据图的对比给出识别办法;最后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学科间知识交流日益频繁,从个体引文网络和整体引文网络入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文科”背景下该领域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23个学科450本期刊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基于个体引文网络,从23个学科自身出发,根据学科互引关系确定模糊规则,利用Matlab进行模糊推理,确定学科知识固化程度;基于整体引文网络,运用“累积”的思想,计算学科知识累积流动率和累积影响力,根据知识流动情况划分学科类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语言学、体育学、法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较高,统计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最低;从整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将该领域23个学科根据知识流动划分为3种类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累积影响力最大。研究发现“累积”思想对学科的评价效力优于直接引文分析,能够挖掘“隐藏”的学科知识流动潜在信息,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晓娟  马梁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105-113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出版年份对学术著作引文分布的影响情况及学科间的差异性,为合理利用引文进行学术著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BKCI收录的出版于2005-2015年间的学术著作为研究数据集,分析学术著作的出版量、被引频次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学术著作的被引模式随出版年份和学科领域的变化情况。[结果/结论]各学科学术著作的出版量和被引频次随着出版年份推移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相对大小差异显著。社会科学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学科的学术著作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学科,但其被引频次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被引频次的分布上看,各学科均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各学科学术著作的被引模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Libraries often wonder if their collections can support their faculty’s research. Large citation databases, such as Scopus or Web of Science, can help automate such a review process. This session will present findings about to what extent faculty were able to complete their journal publications without utilizing interlibrary loan. Using data gathered from Scopus, the range and date of journals referenced by faculty at my home institution will be compared with holdings from my library’s electronic resources knowledge base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overlap. Results will be presented by journal discipline to highlight any variation among the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nd arts and humanities divisions. Special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using this data to inform decisions about purchasing journal backfile collections.  相似文献   

14.
运用引文增强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发文和被引数据进行深层关联分析,从施引学科、施引群体、施引机构、学术宣传效果等角度探讨该刊的学术影响力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该刊的学科影响力主要局限在档案学领域,施引机构多集中在高校,该刊的论文价值发现周期偏长,被错引的比例较高,且高频施引者占比较少,建议该刊扩大选题范围,积极吸纳亲缘学科的相关论文;奖励活跃贡献者,提高作者回报率;重视学术宣传工作,降低被误引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Knowledge flow betwee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has commonly been measured based on citation data. Previous studies using citing relationships have mostly considered direct citations but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indirect citations (IDC) to indicate how knowledge diffusion from one discipline to another via one or more intermediarie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knowledge flow between disciplin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direct citations (DC) and discipline potential energy (DPE), which is proposed to combin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cita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WoS) database. Findings include: (1) DPE overshadows previous measures by considering not only direct citations but also indirect citations between disciplines which was usually ignored in previous measures, and revealed that th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of some disciplines had been underestimated by previous measures, such as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 The proportion of IDC contribution is close to that of direct knowledge contribution when the discipline scale is removed,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IDC to distinguish the knowledge relationship (net-outflow/inflow) between disciplines. (3) Both measurements show that Biology & Biochemistry has always been the top discipline with the highest net outflow of knowledge,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hat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 would be the highest net outflow discip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considering IDC does not fully reveal th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discipline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potential reasons for citation bias in reveal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from a citation perspective. Therefore,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use of citations as a primary measure of knowledge flow.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通过对Mendeley阅读数据的分析,探讨引用行为之外更广范围的论文使用行为,以进一步完善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方法/过程]选择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和应用物理学四个学科领域,从Scopus、Altmetric.com采集被引数据和阅读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身份、国别以及学科三个角度对Mendeley阅读数据Top100的文献用户身份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结果/结论]在四个学科文献集合中,Mendeley阅读数据均比被引频次的覆盖率高,说明引用行为只是论文使用的冰山一角。对于不同使用动机的用户,其使用行为都存在学科差异;不同国家使用者对论文的使用习惯有地域差异;学术论文的跨学科使用情况与自身学科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者引用认同实证——以国内图书情报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引用认同是引文分析理论中研究新视点,它包含引用的创造及被引网络图两个方面。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12位学者为例,以CSSCI为数据源,分析12位学者引用认同数据,探讨作者引用认同呈现出来的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认为作者引用认同可以反映学者的社会网络结构,体现学者的写作风格、引用风格。作者引用认同研究可以为引文分析的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红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71-77
[目的/意义] 时值As, We, May, Think问世70周年之际,期望通过该文被引情况的计量分析,揭示该文对我国相关学科研究的学术影响。[方法/过程] 应用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As, We, May, Think的引用文献,在简单分析引用文献的年代分布和学科分布后,从引用文献的主题分布、主题分布演化特征来揭示该文的主要学术影响域,从主要来源学科引用文献的具体内容分析来证实该文对相关学科的学术影响范围与深度。[结果/结论] As, We, May, Think对中国的学术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尤其对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Ⅱ),对Web of Science(SCI-E,SSCI)中1975-2010 年收录的2863 篇引 文分析论文进行研究。分别分析引文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以及学科代表人 物与其经典作品,从而直观地揭示引文分析研究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共现情况,确定引文分析研 究热点,基于主题词变动趋势描绘引文分析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20.
国外科学数据引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用意识、引用对象以及长期保存3个方面总结目前数据引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数据引用规范的发展、文献管理软件的调研、数据引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义务3个方面概括目前国外数据引用的研究进展,发现数据引用规范格式不兼容,文献管理软件缺乏对数据引用的支持,并且数据引用利益相关者责任与义务不明确。最后,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