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工具支持用户建设嵌入科研工作流的知识环境和学术社区,是基于科研本体和主题本体的知识组织模型,应用语义网技术,结合推理规则的开发,实现特定学科领域内综合科技信息的管理、组织和知识发现,同时在本体、系统管理、数据内容上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目前该工具在中国科学院范围被用来建设XKE平台,主要应用在领域知识环境建设、群组知识平台建设、项目信息环境建设、重大科研团体协作研究平台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目前广受关注的SNS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对部分SNS网站调研的基础上,探讨SNS元素在图书馆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设计和推广成本降低等方面的借鉴作用,并实践性地应用在中国科学院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建设中,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容易、更愿意参与的虚拟知识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明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探讨学科更名后的知识框架和发展路径,为今后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基于教师履历和课程体系等调研数据,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专业生源3个不同方面论述学科知识多元化的现象,基于学科基础理论和框架探讨新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解析方式,并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出发阐释学科更名后的专业建设路径。[结果 /结论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明显的知识多元化现象,未来应紧密围绕“要素–领域–学科”3层知识解析框架展开研究、教育与实践,在开放的跨学科环境中塑造自身的认同和影响力,以知识整合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弘扬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守正拓新的主旋律,优化课程体系的内容与运转机制,并推进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改革。  相似文献   

4.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综合数字信息环境已经形成,在探讨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的理念、定位和目标、概念框架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中国科学院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的建设思路和应用实践进行讨论,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网络中的核心知识涌现有助于揭示知识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掌握领域知识发展脉络以及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关键词的邻接关系构建领域知识网络。采用Hub涌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从时间序列上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从知识节点的度序列分布、熵值分析、特定节点涌现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网络的知识涌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领域核心知识涌现过程中随机性与非随机性交互影响;领域核心知识涌现在总体上呈现由随机性主导到结构性主导的演进趋势;领域中涌现出的核心知识并非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7.
知识环境是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有效方式,它的产生基于科研综合数字信息环境已经形成、用户信息需求发生根本变化、用户信息素养得到提高的背景,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概念界定。知识环境在面向课题组和专业知识领域时具有不同的功能。支撑知识环境的技术主要是面向知识/数据的技术和面向用户的技术。知识环境已经在科研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将朝着统一建设标准、使用第三方用户工具、拓展应用领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问题有助于揭示知识聚类的特征和规律,对于掌握知识生长演进过程中关联知识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标签邻接关系的发生值构建时间序列领域知识网络。即依据网络模体的理论,采用网络聚类系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结合网络密度、特征路径长度、节点度值、封闭三元组等指标,从随机因素、度相关性、邻近关联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领域知识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聚类性;②领域知识的聚类性同时包含随机性与结构性(非随机性)两方面因素; ③领域知识聚类的动态状态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之间摇摆演化; ④领域知识的聚类状态在网络全局和局部节点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面向文化遗产领域的知识分析研究,对领域知识建模、知识组织、智慧数据资源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为明确文化遗产领域知识结构与特征,基于对领域本体的计算与分析,系统剖析文化遗产领域核心共享概念以及领域知识关联关系,提出并构建文化遗产领域知识纲要。[结果/结论] 文化遗产领域核心共享概念包括领域对象与实体、类型与概念、时间与空间、事件与活动、文献与作品、代理者等内容,领域知识关联关系丰富多样且较为复杂。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与认识文化遗产领域知识体系,指导领域本体开发与知识建模,促进领域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不少专业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职业教育这个细分领域,目前尚未形成规模。职业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专业出版社作为某领域知识资源输出单位,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服务。本文以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海关学库"为例,从产品开发、平台建设、平台运营和平台销售四个方面,探讨专业出版社面向职业教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Vitro构建专业领域知识应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专业领域知识应用环境建设为背景,通过对Vitro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分析,提出基于Vitro的专业领域知识应用环境平台的设计方案,并介绍平台系统实现中对Vitro本地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体系与传统数据组织结构存在的差异,导致底层数据无法直接调用,从而引出数据摄取工具的讨论。首先介绍Virto系统的数据摄取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SKE数据摄取工具的设计理念,重点阐述工具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并描述工具的应用场景和工具的效果评价。最后总结工具的可操作性及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即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当涉及到组织如何利用知识的时候,这种相关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指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这两门学科相互交叉的部分,从而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知识聚合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亚婷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1):128-136
[目的/意义] 知识聚合是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新兴起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知识聚合的内涵、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提出知识聚合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概念辨析对知识聚合的内涵进行说明,认为知识聚合是知识组织的新发展方向,并有助于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其次,从基于情报检索语言、知识网络、语义网和主题四个方面对知识聚合的方法体系进行阐述,进而对知识聚合在知识获取、知识推荐及知识发现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结果/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不同数据层面的聚合实证研究、注重聚合方法的融合、加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马海云  薛翔 《情报学报》2022,41(1):73-82
由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用户群体间的知识服务需求存在个性化差异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在设计领域知识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数据动态性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可分领域知识结构。首先,本文梳理了大数据时代下知识服务的特点并给出了以用户为主导的领域知识服务模式;其次,根据该服务模式,本文提出了一套从知识服务视角出发的可分领域知识结构;最后,结合领域大数据转化为领域知识的过程给出了该知识结构的构建流程。本文设计的知识结构在方便领域信息库扩充的同时,也从实际问题角度出发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调研用户知识环境的代表性应用系统和在建项目,为研究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借鉴。用户知识环境的建设目标在于推动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者)的合作,特点在于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信息资源综合化,知识组织方式多样化,吸引用户社交网络化,工具化、可视化、虚拟化等技术支持的功能易用化,建设工作的合作化。虽然当前用户知识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趋势将会加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识别与分析移动环境下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对科学评价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创新绩效和促进开放式创新社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分析移动环境下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协同过程,基于知识生态视角构建了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DEMATEL方法对因素间影响关系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结论] 基于因素间综合影响矩阵,识别出移动环境下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协同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开放创新经验、知识贡献动机、期望满足程度、信任与激励机制、创新文化氛围。提出移动环境下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协同水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SNS)的悄然兴起引起了学术交流的结构性变化,对交流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识别社会网络环境下非正式的学术组织——无形学院新的形态结构与特点.[方法/过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以科学网活跃博主之一武夷山为例,首先通过对其"好友关系"以及"二级好友(好友之好友)关系"数据的挖掘,对社交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无形学院进行探测.其次,从交流方式、人员构成和知识传播3个方面探讨社交网络环境下无形学院的形态结构与特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博客"作为伴随社交网络而诞生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工具,是无形学院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改变了知识的存储与管理;相比较于传统无形学院的人员构成,更加不受学科、地域等方面的限制;知识由无序、零散的扩散转向有序、定向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为运用微信小程序助力学科知识服务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微信小程序的特性与服务现状,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大环境、深发现、小前端、富生态"的学科知识服务框架与模式,并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等视角进行服务内容研究。以"干细胞助手"微信小程序为例进行案例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只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小程序生态也能承载丰富的学科知识服务应用,从移动端支持用户的科研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