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Twitter第一时间出现了有关信息,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利用Twitte这样的"微型博客"网站,寻找新闻来源、追踪新闻.如何利用Twitter获得新闻源,是传统媒体记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是人类传播技术革命性的转折,它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形成很大冲击.纸质媒体如何创新思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报纸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闻晨报的<互动·博客>版,将网络媒体上的记者博客"落地"到报纸版面,探索新的报网互动和与读者互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其中,"新闻博客"是最为活跃的一族.随着个人媒体的发展,新闻博客已经在跟传统媒体的不断竞争互补中,发展成为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媒体角色".如何直面博客带给传统媒体的竞争和挑战,充分认识和积极借鉴新闻博客的传播特点,是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调查     
《青年记者》2008,(15):25-26
1.<青年记者>:您认为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吗? 博客中国主编王德伟(以下简称"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一方面靠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但主要还是来自草根新闻,因为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对网络媒体来说并形不成绝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些新闻并不一定真正切合网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5.
冯庆 《新闻知识》2006,(9):67-69
在国内,2005年被称之为“博客元年”,博客(Blog)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使用的一种新网络形式,各种舆论意见时刻在博客上交锋。有人说,随着博客被广泛应用,中国的WEB2.0时代也来临了。目前有一种意见: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日渐式微的局面,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比普通公众更加清晰地认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且主动将其与日常  相似文献   

6.
赵志立 《网络传播》2006,(10):42-43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合格的记者。正巧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顺便作了个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的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的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可见目前传统媒体记者的网络素质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博客出现后,有些人认为博客将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媒体或者将改变现有传播体制格局。然而,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取代在逻辑和意识性想象层面上还只是一个历史的观念,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在某种积极意义上,博客只能成为传统媒体提升自我的推动力,是一种技术变革力,对传统媒体进行改进、改造与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浪名人博客的开通,更多名人和明星开博,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也能从明星的博客内容上得到最新信息.可以说,博客的出现使文娱新闻的内容更丰富,来源渠道更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八卦传闻、捕风捉影之事,或成为某些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记者.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作了抽样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  相似文献   

10.
张岩  王宇佳 《出版广角》2012,(10):74-76
在新的媒介格局中,传统媒体开始以一种新的形态来面对挑战。"媒介融合"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将传统媒体作为母体,新媒体的信息来自于传统媒体,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即新媒体的内容也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来源。本文正是以《博客天下》这一博客新闻期刊为个案,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期刊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网络博客想到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健 《军事记者》2004,(10):56-57
一个只关注传统媒体的人,可能对网上“揭竿而起”的情况毫无知察。我用“揭竿而起”这个字眼,是因为这个近年来“疯长”的现代劳什子,衍生出许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前卫乃至“反叛”的东西来,搞得我们手足失措。或许正是缘于此,2002年5月13日,美国《新闻周刊》的特稿标题耸人听闻:《博客将杀死传统媒体?》。今年新年钟声敲响的前夕,《今日美国报》又发表了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凯西·基利的一篇报道,题目是《随心所欲的博客正在改变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博客影响的迅速扩大,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传统媒体遭受冲击的严肃思索,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12.
德拉吉事件、"9·11"事件……博客在传播领域引起世人关注的事件几乎都与"揭丑"紧密有关。以揭丑面目出现的博客,其舆论监督功能不言而喻。博客为什么能产生出如此的舆论监督力量,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往往因事实的"原生态" 而有力量。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台要经过一个过程,传统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事实可能由于权力和资本等影响而被屏蔽或部分屏蔽。在博客世界中,由于较少权力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8,(10):25-26
1.《青年记者》:您认为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吗? 博客中国主编王德伟(以下简称“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一方面靠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但主要还是来自草根新闻,因为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对网络媒体来说并形不成绝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些新闻并不一定真正切合网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自媒体时代,在一个信奉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作为何在?简单地说,从早期的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的出现,资讯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多元化,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网络提供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所未有的空间,成为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个渠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互联网社会一支新的生力军,博客在短暂的七年里以"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具有思想性的博客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种博客,它以新型"意见领袖"的姿态呈现出来,设置议程,展开对话,影响着舆论的方向。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思想博客在如何引导舆论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自媒体时代,在一个信奉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作为何在?简单地说,从早期的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的出现,资讯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多元化,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网络提供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所未有的空间,成为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个渠道.  相似文献   

17.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怎样利用和管理新闻博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对博客新闻资源的利用中,新闻博客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新闻源类型,对新闻博客的有效利用与有序经营,对于传统媒体在新闻来源渠道的拓展和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方面,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新闻博客,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利用网页向公众发布自己采集的新闻以及发表自己观点的博客。博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媒体生态带来了新的变化,对记者的职业功能也形成巨大影响。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由记者采写、由媒体发布,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审核程序。自媒体打破了这种"渠道专权",媒体作为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操作机构功能逐渐丧失,大众自身就可以进行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博客到微博、微信,媒体的个人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王莹 《青年记者》2006,(9):75-75
在传媒业竞争高度激烈的美国,越来越多的受众厌倦了传统媒体那种循规蹈矩的样式,一位杂志的主编曾抱怨:“所有的报纸看起来都一样,一样的格式,一样的字体,一样抱怨着当地事务的专栏,一样的性爱建议,一样为5000字封面故事留下的空间,连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是一样的……”那种自上而下集中式的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正在经受考验。在美国,由“我”来提供信息,由“我”来设置“报道议程”,以“我”为主体进行传播的多种个性化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萌芽和生长,并且拥有了自己忠实的拥趸。■博客越来越多新闻博客出现。其中,有些博客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