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但因主客观条件限制,在“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负面效应,因此,针对“误区”实施矫正措施是确保“整合”良性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还能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人的各种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人们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内容是具有社会性的,在阶级社会里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为人民的利益而学习才算是高尚的学习动机。事实说明,并不是任何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都能成为推动人们学习的动机,只有当某种  相似文献   
4.
首先简单地归纳了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几种表现形式,继而剖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依法管制公用企业的主要经验及我国目前相关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最后从设置专业化的管制机构、依法引入竞争机制、尽快颁布并实施反垄断法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依法有效管制我国公用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扬长教育强调创新、特色和优势发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需要的满足度,使学生形成认知、情感、意志的一致性和在学校与社会生活中彼此相互包容、尊重、欣赏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角度看问题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科学家要多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的性质;医生要多角度观察病人的病情;就是一个修理工,也得多角度地全面了解机器,才能知道哪儿出了毛病,更何况我们做学生的呢?在学习上许多同学最头痛的是数学,面对复杂的图形、公式总是束手  相似文献   
7.
气质与教育     
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通俗说法是“脾气”。有的人精力充沛,容易激动,不知疲倦地好说爱动,情绪明显地表露于外;有的人活泼敏捷,表情丰富,反应灵活,兴趣多而易变;有的人冷静稳重,反应迟缓,不动声色地学习和工作;另一些人则感情脆弱,动作无力,说话声小,而情绪总是那么细腻深刻。心理学上把这种情绪和活动发生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郭沫若的《银杏》一文,这篇文章的第十一自然段写道: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到你的名字,我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人咏赞过你的诗,我没有见过中国的画家描写过你的画。”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但是,生物课毕竟不是政治课。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应在具备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自然适当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机械、生硬地灌输。如何搞好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呢?一、选择恰当的“质”生物教材中所含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不同于文科教材中那样明显,它往往潜含在教材里面。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出那些潜含的德有因素,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施教。生物学科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杭州等地出现了由于飙车、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这引起了社会民众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广泛关注。2011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设了一条“危险驾驶”的罪名,但是在对危险驾驶这一罪名的一些具体内容,仍有待商榷。本文以讨论增设危险驾驶罪的社会背景与原因为基础,简要分析该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