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制度建设促进了社团的创新,社团创新带来的积极效应促使高校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和制度建设。从本质上看,社团的创新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高校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和构建的制度环境并非从一开始就能够促进社团的创新,为实现演化博弈的稳定均衡状态,高校的管理策略必须根据社团的反应不断调试,在不断调整、试错过程中构建最优的激励政策和制度环境,从而促进社团与高校的良性互动,增强社团的创新效率,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校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制度建设促进了社团的创新,社团创新带来的积极效应促使高校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和制度建设。从本质上看,社团的创新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高校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和构建的制度环境并非从一开始就能够促进社团的创新,为实现演化博弈的稳定均衡状态,高校的管理策略必须根据社团的反应不断调试,在不断调整、试错过程中构建最优的激励政策和制度环境,从而促进社团与高校的良性互动,增强社团的创新效率,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4.
微博大V是指在社交网络中,以微博为平台,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和评论,对他人施加舆论影响,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粉丝支持的"活跃分子"。微博大V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发起者、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网络事件的推动者,并可以将个人网络影响力辐射至现实生活中。全面分析微博大V的形成原因,深度探究其复杂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社会管理策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是在具体的社团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毛泽东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历史分析,可以发现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至建国前、建国后三个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指导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一部新的国产动漫剧--《领风者》正式开播。《领风者》讲述了马克思的光辉人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给新时代青少年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尚。《领风者》还通过创新讲述方式、话语表达和传播形式给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中,历经初步探索和曲折建立、恢复、改革发展等建设阶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在课程设置顺序上,它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再到思想政治品德课、最后到共同发展融合的演变过程;在名称上,它经历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到“高校思想品德课”、再到“高校两课”、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演变过程;在基本建设上,它经历了由不成熟、不规范到比较成熟、规范,再到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又到在创新中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动物的存在,人的存在具有价值性,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延续者,教育要以人为本,去延续和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价值,必然要与人的价值存在相联系。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遗憾的是,在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确实在这方面存在着视角的盲区。他们只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所以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生存的教育给予了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科学认识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属性并指导学生社团协调发展。结合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社团既具有他组织属性,也具有自组织属性。因此,应当从他组织和自组织两个角度来统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同时重视指导教师的组织枢纽作用,积极找寻组织教育中的序参量,引导学生社团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和促进社团创新是高校学生社团研究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从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特征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服务性学习与社团创新发展的关系,探究服务性学习与高校社团建设的契合点,从而发现服务性学习是促进学生社团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社团活动的反思性,推动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增强社团成员的合作性,推动社团组织形式的创新;丰富社团活动类型,促进社团活动形式的创新;积极与社会相结合,实现社团发展空间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