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5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医学的传播有许多种途径,而兴办医学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近代中国由于西学的倡导,西医教育在中国起步并发展起来,改变了传统医学师徒传承的传播方式,对中国医学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医学教育方式转变过程的角度,探析中国西医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病案的选择,病案教学的时机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病案的应用可以激发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缩短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办轰轰烈烈的纪念运动。由孙中山基金会牵头,联合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共同组织了粤台学子寻觅孙中山革命足迹的活动。我有幸参与。通过港澳台三地的寻访,感受与体味先  相似文献   
4.
西医之争不止是医学上的学术争论,而是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与遭遇的典型符号;数百年里,两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华夷心态、中西并行、新旧之争,从中西医学彼此的称呼变迁,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关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秦文军 《健身科学》2009,(12):11-11
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道号玄鹤子)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鹤发童颜,步态轻盈,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头顶上的发髻轻轻挽起,一派仙风道骨风范。朱老自幼承受家教,学道家养生学术,并习医、练武。在读中学和入北京大学学习时,他又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他曾先后著书《人生与养生》、《养生之道锦囊》、《健康是福》、《玄鹤子益寿箴言》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医文化传承的(西方)科学化,正在逐步挤压中医的空间,使得中医日益丧失其身份的核心部分,进而导致中医的身份危机。那么,该如何理解近几十年来中医传承方式的历史变迁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医学边界的模糊性问题,从而反思全球化时代中医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及其传承方式的文化保真性,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致力于中医文化学、科学技术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的张宗明、蔡仲、方向红三位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医文化传承方式和中医的身份问题提供了颇多洞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藏西药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方法我院选择30例老年高血压病,给于硝苯吡啶和藏药珍珠七十联合治疗。结果从统计结果来看,对EHPT联合藏西药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8.
一、中医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中医,包括汉医、藏医、蒙医等民族医学在内,又称国医。中医“大医精诚”,是大医学。它对人的认识、对人体生命运动的认识是较全面系统深刻的,是身心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科学人文统一的,超过现代西医和生命科学对人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过去西方人看不  相似文献   
9.
阳建军 《师道》2006,(6):26-27
一、血馒头为了拯救老弱病残的中国,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开出了各种药方。历史教科书说,中医张之洞的药没有疗效,中西医康有为的药没有疗效,中西医孙中山的药没有疗效,只有西医马克思的药是副猛药。那些革命先行者们,一方面用自己的肉体向掌权者的刺刀猛撞,一方面试图用满地的鲜血刺激国人早已麻木的神经。历史上被统治者杀头的人俯首可拾,有对残暴统治绝对不服从的侠客,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刺客,有对前朝忠心耿耿的遗臣,有对本朝鞠躬尽瘁的良将,而有意识地用自己的鲜血作药,试图医治国人心灵的,谭嗣同是第一个。他是第一个主动…  相似文献   
10.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时立统一的规律,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