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作文之前指导.而作文之后常常是较多地倾向于评析。笔者以为。学生通过第一次作文,已就谋篇布局、形象刻划、遣词造句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教者如能趁热打铁。对学生习作在评析后再作指导,进行二次或者是三次作文,就会大大提高作文训练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自锁现象”. 例如图1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有一质量为加的物块刚好能静止在斜面上,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如果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试分析物块的可能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考场上.当考试时间已过大半或近尾声,忽然发现作文有毛病,甚至是严重的问题时,只要冷静分析,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做到瞬时补救,使之成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甚至是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14.
一节课的结尾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结尾语言,可通过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揭示规律、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交给学生,使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介绍几种独特的结课方式。梳理式结课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利用授课结束前几分钟与学生的谈话,把本堂课内容做一番梳理,把“脉络”理清,这对于巩固、强化课堂上已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按照下面几个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进行小结:1.在这节课上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懂得了什么?探索到了什么规律?2.你…  相似文献   
15.
丁卫东 《辽宁教育》2012,(21):17-18
一、"互动"的内涵及其作用所谓课堂互动,是师生或生生间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上也有师生间的互动,但这一互动关系呈直线单向状态,课堂气氛波澜不惊,即使有波澜,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样的状态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课堂不能呈现生命力层面的活性。而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积极、多维、有效的互动,课堂由此"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低效教学,误导了人们对语文教育本质和主要使命的认知,影响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走向,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深人,语文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并未真正销声匿迹。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源头上去探寻语文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的原因,分析阻碍语文教学改革走向纵深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17.
丁卫东 《山东教育》2013,(11):20-21
孩子们,时光老人牵着我们的手又走过了一学期。很幸福,我们一直生活在美丽的语文世界里.有汉字的陪伴,有故事的相随。这其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来见证一下自己的成长吧!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物理的"功和能"部分,有这样一道功能题,它被许多的教辅资料所选用,也曾被不少地区的模拟考试、质量检测卷青睐.原题和解析如下. 题目.如图1所示,在倾角θ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两小球用一根长L的轻杆相连,下面的B球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为h,两球从静止开始滑下斜面后进入光滑平面.  相似文献   
19.
如何预防和处理中学生早恋江苏丁卫东,孙树森早恋之风蔓延中学校园,据介绍,某市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早恋人数已达26.74%,也就是说50人的班级中已有13人恋爱了。在高中生特别是职高生中早恋现象更为普遍。早恋现象弊端多、危害大,早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导...  相似文献   
20.
“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教育软件,它不仅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更是数学、物理教学中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学生都能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所以.无论是从软件本身的特点还是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几何画板”都充分显示出了其独特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所以,建议将“几何画板”纳入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