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体育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言是一个受一定规则约束的体系,能经得起严谨、科学地分析,语义系统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语义通过语言而赋予以意义内容,然后通过语音/文字系统把信息传递出来。  相似文献   
12.
纵观全球,环境、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而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是由于经济发达所带来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贫困,由于贫困、落后,他们低价出售原料和资源,高价买进工业制成品,以及引进发达国家已属陈旧的工艺、技术。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生态严重破坏。 我国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表明,“七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增率为2%,城市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13.
"是"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用法也比较复杂,在译成英语时,可采用具体译法、省译法、改译法等多种方法,灵活对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青浦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向全区作了一次教研活动的展示。事后,到场观摩的教研员和很多教师都反映:活动有层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发现了保证这次教研活动有效的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兼谈化学自主研究性课程的开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发展、课程改革、选择考核等角度论述了高中自主研究性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明确了自主研究性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自主研究课程开设作了一些理论性铺垫,同时,对结合化学教学的特点开设的自主研究性课程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个反应不宜出现贵州毕节师专(551700)丁学军在高中化学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们常把氯酸分解反应的配平系数作为选择题给出.但是,该反应的配平问题非常复杂。以致无法解释.如果在中学出现该反应容易搅乱中学生对配平规律理解.现分析如下.通常,研究任何一个无...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三阶段两反思模式对“自来水中什么物质让小金鱼窒息 ?”的课例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课堂中师生角色课程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通过该课例的研究还顺利引领执教老师从“手拉手师徒制”的继承到逐渐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避免了可能的经验重复 ,使之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值得提倡的节约精神□上海市第十中学王缨3.通过长期实践和对相关理论的探讨,我认为师爱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感受”健体格。所谓“感受”是指教师对学生身体、生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相应的心理表示的关心爱护,又指学生能从...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项目中,跳远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项目。作为一名中学生运动员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不具备一定的专项技术是不可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的。因此,在跳远训练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专项技术的训练。中学生跳远的技术训练一般分为:助跑技术训练、起跳技术训练、腾空和落地技术训练、完整跳远技术训练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二册《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1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2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这两句中的“至”和“致”都译成“达到” ,且所支配对象相同 ,那为什么不只用其中的一个呢 ?二者有什么区别 ?原来 ,“至” ,《说文解字》作“ ” ,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引申为“及 ,达到” ,是到达目的地的通用词 ,它表示主语指称的事物的到达或到达何处。课文中的“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积小步 ,是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的。它强调指出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 ,从而突出了课文第三段的中心。“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