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傅斯年是现代卓越的史学大师。研治《诗经》承“史学就是史料学”之学术观念,从史学和语言学角度入手,以科学的方法。考证《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及用诗情况等,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提出“《诗》是文学”的学者。在《诗》学研究上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隋书·经籍志》之"梁有"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编纂的我国现存的第二部综合目录.著录见存书3212部,而附著"梁有今亡"书竟达1545部.前人多以为"梁有"即指<七录>,而实际上不仅仅指<七录>,它还包括其它的目录.  相似文献   
23.
24.
林丽  丁延峰 《兰台世界》2012,(36):100-101
杨氏海源阁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以收藏善本著称于世。但杨氏还收藏了很多金石书画碑帖端砚,有"东潍"、"西聊"之誉。20世纪30年代,海源阁惨遭匪劫,这些珍品连同善本一同散佚。但仍有不少尚存于世,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5.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是最新出版的力图“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目录专著,在著录宋刻本《史记》时,存在着失收版本、卷次题跋及著录错误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补正并探究了成因.  相似文献   
26.
民国间,有"晚清四大藏书楼"之誉的海源阁藏书因连遭匪劫而散佚,成为中国"私家藏书深受兵燹之祸的代表".其间流入国外的藏书一直是个难解之谜.经考,确知共有珍贵宋本七种流入外国,除一种转归国内外,其余六种至今仍然流落异域,成为国人心头憾事.  相似文献   
27.
梅曾亮为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其《柏枧山房集》最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楼主人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于咸丰、同治年间刻有梅曾亮诗文集三种,其中《柏枧山房集》同治三年补刻本为最佳刻本,亦为足本。  相似文献   
28.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搜罗宏富,为世所称。海源阁杨氏还勤于抄书。所抄存世者有十四种,杨氏抄书特点有抄缺补亡、影摹存真、罕秘传世、家著不泯等。  相似文献   
29.
《藏园群书经眼录》是北平藏书大家傅增湘的目录代表作,经“前后三十余年积累而成”,“录书五千种,近代流传的重要善本基本包括在内。”“是了解近代所存善本概貌和流传、存佚情况的重要史料。”(傅熹年《〈藏园群书经眼录〉整理说明》)笔者亦治目录版本之学,此书遂成案头之宝,每遇疑难,必求助于此书,受益颇丰。偶尔发现一二疏误,则敬识简端。今迷录七则于此,以期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0.
宋刻本作为较早的传世纸质文献,在保存、传播宋代及之前的春秋类文献时所显现出来的文物和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尽管以往的善本目录或研究论著有过著录和整理,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准确全面揭示其现存状况。时至今日,这些春秋类宋刻本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究竟还有多少存在于世?版本状况怎样?保存在哪里?搞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对春秋类文献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中华民族遗产的整理、保护等都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