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草船借箭》。生:诸葛亮能借箭成功,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的神机妙算,其中也隐含着很多偶然和侥幸的因素。师:好!你敢怀疑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的诸葛亮,足见你有胆识,有勇气。我和同学们都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相似文献   
2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下第7课(第二单元);S版三上第27课(第七单元)。设计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对学、群学功能,真正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学习流程关注基础知识,关注文本主题(即文本价值),关注语言形式及语言运用;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并分课时当堂检测、验收,确保目标的高度达成。  相似文献   
2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涌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虚假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工…  相似文献   
24.
简言之,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巧妙运用的能力。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反映对语言的深刻顿悟和体验的语感,是构成人的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教师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   一、直观再现,诱发语感   一般来说,学生年龄愈小生活阅历愈浅内心体验愈弱,在大脑中难以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也容易受阻。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较为抽象或难以捕捉的语…  相似文献   
2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26.
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新课标”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学习新课标、初中新课标的热潮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教师在师生的角色定位上,片面理解新课标的完整定义,片面理解新课标的完整定义,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放而失度的现象,对新课标的正确实施带来较大的隐患。鉴于此,有必要就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谈点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7.
28.
丁时辉 《天津教育》2004,(12):36-3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专家,也不乏许多一线教师针对课程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甚至提出严厉的批评。于是,大家不得不调整“视角”,重新审视课程实践。究竟什么是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到底应该怎样做?我想,只要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把握语学科的性质,科学整合“三维目标”,辩证对待反思与批评,就一定能够跳出“画地为牢”的误区,摆脱“盲目激进”的尴尬,让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相信语文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学生习作的时候,不少人总是眉头紧锁、举“笔”不定,甚至刚一开头就写了涂,涂了又写。有的学生即使写了,也思维混乱、言不达意。其实,这都是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写,不知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所致。一说到表达方法,可能教师们大多会立即想到诸如立意选材、谋篇  相似文献   
30.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根据编者意图及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教学本文若采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明理”的方法,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又利于逐层探究,深明其理,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置境设疑,整体感知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郁郁葱葱的森林画面穴镜头作由近及远的掠影式拉动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