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12.
文体发生论是文体学研究中的“基础工程”.我国报告文学研究肇始于30年代.此间,即有学者对这一新文体的发生作了初步的研究.其后60余年,数代研究者论析颇多,有关报告文学发生理论的研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我们就报告文学发生时期、发生根因等问题,择各家要说,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3.
老作家芦焚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卷(1927—1937)的序言中明确地指出:“报告文学由‘左联’的号召而兴起。”这个观点是符合文学史的事实的。三十年代之前,“历史上已经有报告文学”,但这一文体尚未取得独立的地位。“报告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因得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催化,出现了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共荣的“散文年”。就理论批评而言,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争论,形成了小品文理论的某种框架;60年代的“笔谈散文”,其对散文“多样化”和“诗化”的倡导,在非常年代拓宽散文的表现空间、矫正散文非艺术化的偏向,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的报告文学通常而言属记游式作品,但作为信息意识十分自觉的现代报告文学家,他所关注的主要不是风物山川,而是社会世象,其作品传达的主要是30年代抗战前后中国西北区的社会信息。在传播信息时,注重求大、求新和求正。信息构成了长江报告文学的主体,造就了其作品的历史认知价值。而文化景观的创设及其运用使其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史上烙上了深深的“范氏标记”,文化景观切入报告文学,具有强化主体、优化本体和进化文体三种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散文的年代,此间具有宜于散文发展的文化生态.散文作者构成的结构性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态呈现,读者市场的分层需求等,生成了90年代散文丰富的结构镜像.文学的智慧聚集于散文的园地,余秋雨和周涛应是90年代散文作家中,更具精神价值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7.
冯桂芬以《校庐抗议》立定了他在近代思想史与散文史上的地位。就散文史而言 ,《校庐抗议》是一部富含文体新质、具有某种近代性的政论结集。作品一反桐城派古文疏空卫道的文统 ,关注时事 ,经世致用 ;揭示矛盾 ,针砭流弊 ;倡言西学 ,用意启蒙 ,给近代文坛吹来了新风。由此冯桂芬成为近代散文的奠基性人物。  相似文献   
18.
19.
1936年被命名为“报告学年”,这不仅因为这一年报告学具有数量上的可观,表现出一种全方位跃进的态势,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年产生了在报告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包身工》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通过富有特质性的体精神,“复式”化的主题取向与艺术化的表达形式的展示,建构了一种优化了的体范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女作家的创作,在我国现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有所作为的女作家,仅有二十年代的谢冰莹,四十年代的丁玲和六十年代的黄宗英等几人而已。而在新时期,既有茹志娟、刘真、黄宗英、柯岩、草明等老作家奋笔不辍,更有陈祖芬、李玲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