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162篇
科学研究   192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283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洪凡 《情报探索》2014,(4):6-11
以SCIE数据库中1994-2012年我国的石墨烯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SCIE分析功能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石墨烯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展示了我国石墨烯研究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研究力量分布和主要研究领域,揭示了石墨烯的研究热点与应用领域,并就石墨烯研究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54.
早期双色邮票用两块不同印版分别印刷。通常先用一种色印出边框,再用另一种色印中心图案。此时若将印有边框的纸张放反,便产生中心倒印,也可称之为边框倒印。这种错体票  相似文献   
55.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即已出现。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就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得以普遍流行。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相似文献   
56.
又凡 《大理文化》2012,(1):47-48
应该是最远的客人了吧 从沙漠来到高原深处的小山村 以背景的方式 与山民灿烂质朴的笑容 一起定格在数码照片里  相似文献   
57.
苍山四重奏     
又凡 《大理文化》2012,(9):81-86
6月7日,苍山洗马潭,雨后的天空蓝得像宝石,云白如雪。黄杜鹃落尽,白杜鹃也落了许多,明显冷清了。至此,苍山洗马潭2012花事接近尾声,顶多一周,杜鹃花落尽,这一场热闹终于化归沉寂,苍山将一片翠绿,明年花期再约。2012,六上洗马潭,四写苍山.亲眼见证杜鹃花事,难忘。  相似文献   
58.
左了 《大理文化》2012,(5):82-86
接到电话,朋友老那在大理等我,陪我采访陈勋先生。我迅速从下关出发,前往大理这座灵山秀水之中的古城。我所乘坐的4路公共汽车平稳地行驶在迷人的田园风光里,阳光穿过苍山上灰色的云团,暖暖地洒向风光旖旎的大理坝子。一阳指,六脉神剑,雄踞西南的点苍山,风情万种的段王爷……金庸给了世界一个个精彩的武侠美梦,而大理就宛如盛开在这梦境之中的山茶花一般。  相似文献   
59.
芃凡 《职业圈》2011,(1):32-33
前段时间,腾讯与奇虎围绕QQ安全上演了一场昏天黑地的互联网商业大战,其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将数亿网民劫持卷入这场"不义之战",双方都置广大客户的利益于不顾,使出了"绑架"客户的杀手锏,极尽威逼、利诱、骚扰之能事,让广大用户好不烦恼。现代商业竞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客户为本”,  相似文献   
60.
左了 《大理文化》2014,(10):97-103
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然而,以人为载体、口传身授的特点是艺随人走,人类的许多珍贵的技艺,也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绝种,而消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掌握、擅长某些技能的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授,民族的记忆,文明的脉络,才得以保留和延续——这些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