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实现了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整合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企业品牌是一个既能反映国家经济硬实力,又能反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目前,美资品牌不仅占据了全球相应市场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更成为美国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在华美资品牌的传播变化、公关危机、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等,考量美国软实力在在华美资品牌中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及变化,并进一步探寻这些变化对“在华美资品牌”生存、发展、运营、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学生的学业评价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使命均要求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纸笔考试的题型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来达到测试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危机回应是一种有说服力的沟通方式,是组织为了避免或减少舆论危机对其声誉产生不良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危机回应时组织应该“如何说”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者所忽视。本研究利用双重编码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传播表达模式的具象度对组织声誉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危机情境中组织采用高具象度的传播表达模式会给组织声誉带来积极影响,该影响是通过受众对回应信息的可理解性起作用的,但这一过程会受到距离感的调节。高具象度的危机回应将为被受众感知距离接近的组织带来更高的组织声誉;相反,低具象度的危机回应将为被受众感知距离遥远的组织带来更高的组织声誉。  相似文献   
45.
付佳 《科教文汇》2010,(18):112-113
针对上海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新教材的08版与09版的细微变化,具体进行了某些对比,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付佳  王悦  赵峰 《未来与发展》2010,33(12):21-25
本文基于对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问题的研究,运用环境负荷、知觉定势、行为习性、个人控制等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更安全、便利、积极和健康的老年人社区外部环境的建议,以更好地体现对特定群体的人性化关怀。  相似文献   
47.
付佳 《兰台世界》2006,(5):66-67
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中庸》在和谐社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它的理论内涵和经验教训予以简要的分析,说明儒家中庸思想对于构建今天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付佳 《煤炭高等教育》2013,(1):47-50,55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校长在任职年限、出任年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大学校长的任职年限和出任年龄又影响到大学的发展。通过对该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校长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教育理想成为"空中楼阁";大学校长的任用应切实体现师生诉求;大学校长任职应打破"衙门化"的论资排辈,倡导"年轻化"。  相似文献   
49.
康雅婷  赵继源  付佳 《考试周刊》2013,(60):146-147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与改革等方面的需要在2009年提出的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4年,我们有必要对其在校学习的情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确保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竞争的人才。文章通过对广西师范学院在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个人访谈、座谈,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角色难转换、目标认知错误等问题,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