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及泛化的现象,将课程概念无限泛化最终“捧杀”了课程本身。这种课程概念泛化的根源,乃在于混淆了“课程本身”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尤其是混淆了“课程”与“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引发不少问题与困境。“课程即法定知识”是基于社会学视角而对课程概念进行的重审和重申,旨在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相似文献   
42.
社会科课程结构类型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中,历史与社会作为一种综合形态的课程,被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编制历史与社会科教材,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结合实际情况,述评国内外常见的几种社会科课程结构类型,为我国历史与社会科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43.
我国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形态、目的及综合课程的结构等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实践方面教材和师资问题阻碍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4.
定制课程是以社会公正为基石,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遵循"满足共需、服务特需"的基本准则,通过开放教育空间,创新课程形态,提供匹配性课程资源和选择性活动模块,为学生群体或个体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当下,如何突破普适性课程供给模式,走向需求导向的"个人定制"成了学校变革的方向和趋势,定制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理解与判定,我们系统探讨了定制课程的价值意蕴、定制课程的内涵解读以及定制课程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定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种学理视角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5.
目前有关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有很多种表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规范取向、技术取向和智慧取向三种研究思路。结合具体的素质结构内容,逐一进行阐释和分析,以期澄清利弊,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一、课程运作动力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第一,消除抵制.改革正是在不断地消减阻抗力量的过程中缓慢前行的.课程运作的有效进行,需要建立一个动力机制,来增强改革的推动力,消除改革的抵制力.  相似文献   
47.
教师角色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情境的愉悦性和趣味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高低,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将教师定位为对话者的角色在古代就已萌芽产生,但随着近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角色定位被异化了,直到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才实现了对话者角色的回归。从产婆隐喻、灵魂工程师隐喻以及平等中的首席隐喻的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48.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54年提出来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西方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将目标管理引入教育领域并取得一定成效,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也开始将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4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反观现实,当教育向现代科学大踏步地迈进的时候,我们离智慧的教育却越来越远,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传统的羁绊、教育惯习的束缚、教育偏见  相似文献   
50.
多维一体的课程综合主体范型的提出,在理论方面实现了课程、教学、学习领域的统整;缓解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教育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的统一,为综合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实践方面,对基础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