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2.
早期新诗的合法性问题和"新诗"的传播是密切相关的.在大学教育尚未普及的背景下,早期新诗在中学的传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科书里的"新诗"篇目的选择、中学教师对于"新诗"的大力鼓吹、中学生乐于参与"新诗"写作实践,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早期新诗与中学教育的密切关系.新诗在中学的传播,既扩大了"新诗"的读者基础,也培养了一批富有潜力的"新诗"作者,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新诗"的话语场地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伍明春 《培训与研究》2006,23(9):1-3,17
在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鼓吹下,早期新诗的写作一度蔚为大观。当写作者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就产生了对于范本、榜样的需求。“师者”角色的出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响应。“师者”的角色,先后由最早的那批“新诗人”(以胡适为代表)和“新诗”作品(以“新诗集”为代表)扮演。“新诗”作为一种写作的传授与学习,是早期新诗寻求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80后"诗人,三米深可以说已在当代诗坛暂露头角,并且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抒情风格。不过,如果我们仅仅以出生年代为标签来辨识一位诗人,恐怕有某种脸谱化的危险。有鉴于此,笔者更愿意从具体的文本切入,在充分、深入的解读中去发现诗人的艺术个性。三米深的近作《亲爱的骨头》组诗,正为我们了解这位年轻诗人的诗歌写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诗论和其新诗创作实践一样 ,有不可抹杀的启蒙和开路的意义 ,但是它也有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胡适早期新诗主张中自我论述部分的梳理、分析 ,揭示其“向后”(立论的文本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古代诗歌 )特征和封闭性 (缺乏向西方现代诗歌借鉴的成熟心态 ) ,从而进一步反思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新诗理论对后来新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现代汉语散文诗写作的一个重要地域。近百年来,福建散文诗已拥有一个代际分明的作者群体。这个作者群体一方面表现了富有福建地域色彩的想象,另一方面又为散文诗艺术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探索。这种探索为推动现代汉语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伍明春 《红领巾》2005,(1):35-38
清朝在宣统朝时,国力更加衰微,无法与列强(英、法、俄、美、日、德)抗争,但已懂得国家利益之所在.在对小国的外交中,清朝按照国际公法和近代外交惯例办理外交,尽力维护国家的权益,这主要表现在更加重视保护华桥,开始重视领海管理权,已注重保护经济等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